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7篇 |
免费 | 216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0篇 |
大气科学 | 7篇 |
地球物理 | 668篇 |
地质学 | 140篇 |
海洋学 | 19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38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1.
82.
Based on six-degree-of-freedom three-dimensional shaking table tests,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RAC) frame was obtained.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ximum story shear force and overturning moment reduce proportionally along the height of the model under the same earthquake wave. The story shear force, base shear coefficient and overturning moment of the structure increase progressively as the acceleration amplitude increases. The base shear coefficient i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GA and the shear coefficient as well as between the PGA and the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 are obtained by mathematical fitting. The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 decreases rapidly at the elastic-plastic stage, but decreases slow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astic-plasticity st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C frame structure has reasonable deformability when compared with natural aggregate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The maximum inter-story drift ratios of the RAC frame model under frequent and rare intensity 8 test phases are 1/266 and 1/29, respectively, which are larger than the allowable value of 1/500 and 1/50 according to Chinese seismic design requirements. Nevertheless, the RAC frame structure does not collapse under base excitations with PGAs from 0.066 g up to 1.170 g.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江淮地区典型场地资料为原型,选取不同深度的岩层位置作为地震动输入界面,构造多种场地土层模型,选择Taft、Kobe和E1centro 3条强震记录作为地震输入,采用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重点分析了地震动输入界面对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输入界面深度的增加,场地地表的峰值加速度逐渐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输入界面深度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较小;输入界面剪切波速值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影响有限,但对地表峰值加速度影响较为显著,地表峰值加速度随着输入界面剪切波速的增大而增大,且两者的增幅呈现近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4.
土层结构对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选取和构造了若干有工程意义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不同场地剖面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地表速度峰值。利用计算得到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和速度峰值计算了不同场地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反应谱的特征周期。研究了不同土层结构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讨黄土基覆层边坡动力破坏特征与加速度的响应关系,采用1︰20振动台试验,设置输入地震波幅值逐级增大,实时监测边坡裂缝试验全周期内发育规律,应用MATLAB动力破坏特征检测系统获取地表裂缝的基本信息,提出边坡表面动力破坏特征,并结合各工况监测点加速度峰值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输入加速度峰值0.6g时,坡顶和坡脚的裂缝宽度、裂缝面积均有跳跃性增长,表明土岩接触面部位土体已发生累进剪切破坏,滑面和坡面上的加速度峰值响应突变,振幅突变较大,表明边坡已经发生破坏。(2)沿坡面和滑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均呈非线性增加,而沿坡面的放大系数在各工况下明显比沿滑面的大,说明加速度沿高程放大效应明显。(3)拉裂缝和剪切裂缝面积突增是边坡破坏的重要特征,贯通裂缝产生和加速度响应突变可以作为边坡动力破坏的依据。 相似文献
86.
山东Ⅱ、Ⅲ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地区实测的Ⅱ类场地358个钻孔和Ⅲ类场地140个钻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计算了各个钻孔不同超越概率的土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ks,结果表明:(1)同类场地土层放大系数ks值总体符合正态分布,既有相对集中性,也有离散性;(2)随着基岩面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ks值降低,且Ⅲ类场地ks值降低较Ⅱ类的更为明显;(3)Ⅱ类场地随着基岩输入面埋深的增加,ks值呈增加趋势,约达20m深后基本趋于稳定,而Ⅲ类场地基岩输入面埋深的增加对ks值的影响不甚显著;(4)Ⅱ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平均ks值(1.47)略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使用的全国平均ks值.本文尝试讨论了山东地区Ⅱ、Ⅲ类场地不同强度基岩峰值加速度输入的ks调整值. 相似文献
87.
88.
89.
竖向效应是近断层地震动的主要特点,竖向地震动对工程结构形成的P-Δ效应是造成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单自由度体系为研究对象,选取汶川地震的近断层强震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竖向地震动所产生P-Δ效应的放大作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中,相比于中远场区域,近断层区域内竖向地震动作用所产生的P-Δ效应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且近断层内这种放大作用具有普遍性;当自振周期一定时,不同台站获得地震动的放大系数离散性较小,主要分布于均值附近;其分析结果符合地震动的一般规律,分析结果合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均值为代表值的放大系数谱,可以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结合使用,从而为活断层附近区域内的结构抗震设计问题提供定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