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5篇 |
免费 | 504篇 |
国内免费 | 5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89篇 |
大气科学 | 830篇 |
地球物理 | 295篇 |
地质学 | 576篇 |
海洋学 | 327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135篇 |
自然地理 | 3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60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33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天气形势、冷空气路径、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1年7月下旬鹤壁市受西北低涡影响出现的两场暴雨以上量级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该类型暴雨过程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3.
结合滤波算法的不敏卡尔曼滤波器相位解缠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结合预滤波算法的不敏卡尔曼滤波(UKF)相位解缠方法。该方法把UKF、传统路径跟踪策略、全方位的局部相位梯度估计技术以及小窗口干涉图预滤波算法有效结合起来,能在相位解缠的同时进行干涉相位噪声抑制,既不受相位残差点影响,又避免了传统方法在相位解缠之前须尽可能滤除干涉图中相位噪声的不足。模拟和实测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且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相位解缠算法(EKFPU)以及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联合迭代法的基本原理,通过4种典型速度模型的数值模拟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以最短路径法做正演,联合迭代法做反演对某核电站岩溶区的井间声波CT探测资料进行成像,最后给出溶洞可能存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土壤传热性能作为地热资源开发的基础研究课题,近年来已经成为能源、工程、地球科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有关盐渍黄土的热导率研究却很少被发表.针对关中地区地热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借助瞬态平面热源法对黄土的热导率做了测量,得到了不同含水量(8%,10%,12%,14%,16%,18%)和不同含盐量(0%,2%,4%,6%)的黄土热导率数据.结合导热路径理论,双电层理论和"絮凝"现象对含水量和含盐量影响下的黄土热导率进行了讨论.获得了如下结论:(1)含水量的变化会引起黄土内部热量传导路径的变化,同时引起"液桥"现象对热量传递产生影响;(2) NaCl盐分对热导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黄土颗粒周围双电层的改变,同时引起的"絮凝"作用会对导热路径产生不利影响进而降低黄土热导率;(3)总的来说,固-固传导,固-液传导和液-液传导作为三种典型的热量传导路径与黄土的含水量和舍盐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常见的探究式设问中有两种模式,权且称作“放飞信鸽式”和“放飞风筝式”。放飞信鸽是给出了最终目的地,然后放手让鸽子们去飞,飞行的路径不受限制。放飞风筝则是始终掌控着飞行方向,风筝无法偏离预设的路径太远。 相似文献
7.
考虑加载时间的地基沉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沙基(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考虑连续加载情况,给出了常用固结应力图形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着重对8903号"BRENDA"和0601号"珍珠"两个同源地进入南海后不同路径的典型热带气旋的大尺度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的强弱和东移的快慢、西太平洋副高的形状变化和东退西进、冷空气的强弱和南下路径及热带气旋内部的不对称结构是造成二者移动路经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印缅槽的变化也对其路径差异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台风“海棠”与“泰利”的移动路径和登陆地点不同于“麦莎”与“卡努”,前2次台风自东南偏东往西北偏西移动并登陆于福建中部沿海,后2次自东南往西北移动并登陆浙江中部沿海,都给浙江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影响金华地区的风雨程度不同。经分析台风移动过程,认为西风带低槽或高压影响到副高,副高影响着台风西行或北上,在西风带低槽或副高影响较弱时,台风内力和地形影响作用加强;台风在副高带状时西行为主,块状时北上为主。分析台风路径的预报过程,认为中央气象台预报为“登陆台风”有3~4天的时效;预报较准确的登陆位置,若路径较有规则为30~54个小时,若不规则路径可能仅为3个小时。分析影响金华的台风风雨程度,认为东路台风雨量分布特征是东部大、西部小;南路台风是东南部大、西北部小;最大风力落区基本相同。地形对不同台风路径下的风雨影响分布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