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3篇
  免费   1716篇
  国内免费   2356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9667篇
海洋学   34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07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496篇
  2021年   582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519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湘西北地区发育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黑色页岩。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和已知地质特征推断反射层位的方法,对两套含烃黑色页岩层的地震地质特征、波组层位识别、波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出湘西北地区页岩层地震反射波所具有的典型特征:龙马溪组存在3~4个强相位,主频集中在30Hz左右;牛蹄塘组存在3个强反射界面,因深度加大,其主频集中在20Hz左右。由于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二组地层间距达2 500~3 000m,因此在湘西北地区将二组地层的反射波视作一个波系,其二维地震剖面存在3个波组4个反射层位或3个波组3个反射层位,三个波组分别为龙马溪组,中寒武底界及牛蹄塘组。另外因龙马溪组砂质泥岩段具有低速、低密度、低电阻率、高放射性等特征,其界面波阻抗差异较大,可作为本区的地震波标志层位。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丰度、热成熟度、有机质类型、脆性矿物含量、页岩层厚度、埋藏深度、构造形态等七大地质因素的综合分析,认定该区分布广泛的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大,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气源条件。页岩厚度较大,埋深较浅,脆性矿物含量较大,页岩气的保存条件良好,有利于页岩气的压裂与开采。  相似文献   
53.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地层在赵圩村出露良好,整体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岩性组合可划分为4 段:鲕粒灰岩段、 风暴事件沉积段、叠层石段和白云岩段,其中叠层石段又划分为A 和B两个单元。剖面内部发育大量风暴沉积记录,并与 正常沉积在垂向上互层叠置,整体具有向上频率变弱、规模变小的趋势。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包括丘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 冲刷- 充填构造、冲刷切削构造、砾屑灰岩层、生物礁丘截切现象等。文中划分出4 种风暴沉积序列类型,说明每种序列类 型指示的古地理和古环境意义,以及在剖面上的分布组合特征。依据剖面岩性与风暴沉积的分布组合规律,认为赵圩组由 下至上构成一个总体向上变深,而后又变浅的沉积序列,沉积环境演化依次为浅滩-近岸浅水潮下带-碳酸盐岩开阔台地- 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深水斜坡-潮坪、泻湖,气候总体炎热干旱。风暴频发可能与沉积期本区所处的较低的古纬度有关。  相似文献   
54.
四川盆地海相层系发现的大气藏都含或高含硫化氢,都发育一定厚度的优质储层,而且优质储层与硫化氢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即气藏硫化氢含量越高,储层性质越好,气藏产能也越大。研究发现,在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过程中,随着膏质岩类的溶解(为TSR反应提供SO4^2-),使储集孔隙初步得到改善;而TSR产生的硫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氢硫酸,具有强烈腐蚀性,加速了储层中白云岩的溶蚀,形成孔隙极其发育的海绵状孔洞体系,并呈层状分布。电镜下可以清晰看到白云石晶面的溶蚀坑及溶孔中TSR产生的硫磺晶体。溶孔中自生碳酸盐的碳同位素在-10.3‰~-18.2‰,而地层碳酸盐的碳同位素在+3.7‰~+0.9‰,证实了TSR过程中有机-无机的相互作用,即有机成因烃类中的碳转移到次生碳酸盐岩中。包裹体分析表明,次生方解石中的包体富含硫化氢,且均一温度多数在160℃以上,具备TSR发生的温度条件;硫化氢和硫磺的硫同住素比地层硫酸盐的硫同住素偏轻8‰左右,是TSR作用的证据。因此高含硫化氢气藏的优质储层是在早期埋藏溶蚀作用的基础上。后期发生TSR及其形成的酸性流体对深埋碳酸盐岩储层再次进行深刻改造和强烈溶蚀作用的结果;同时可以运用硫化氢来预测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55.
2012年底在云南省泸西县东山镇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中发现大规模典型台地边缘鲕粒浅滩和生物礁,同时在向阳乡方摆村附近发现典型台地前缘斜坡相泥晶灰岩,滑塌构造发育.台缘生物礁垂向3分结构明显,礁基为浅滩相鲕粒灰岩、豆粒灰岩;礁核为粘结海绵-水螅骨架岩,蓝绿藻粘结结构和亮晶栉壳状胶结结构发育;礁盖为台缘斜坡相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和泥质灰岩.生物礁横向展布也具有3个明显特征:礁后为碳酸盐台地相灰岩,礁核为粘结海绵-水螅骨架岩,礁前为台缘斜坡相薄层灰岩和泥岩,局部发育滑塌构造和滑塌角砾岩.该发现可为滇东南地区继续寻找油气资源开辟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6.
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富含有机质泥页岩,是华南地区海相地层中的优质烃源岩之一,且分布广泛,厚度大,是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区。通过研究区30条野外露头剖面和12口钻井的资料分析,结合岩性、元素地球化学、测井地球物理及古生物等相标志研究,对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环境、沉积演化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识别出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浅水陆棚、砂泥质浅水陆棚、砂质浅水陆棚、灰泥质浅水陆棚、灰质浅水陆棚、浊流沉积、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浊流等8种沉积类型,其中泥质深水陆棚是龙马溪组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沉积环境。通过对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龙马溪组底部缺氧的滞留环境和缓慢的沉积速率是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为区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7.
砂体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造就了油气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通过岩心垂向序列特征明确了沙溪庙组砂体成因类型,并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刻画了不同类型砂体的空间分布。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发育垂积型主河道、侧积/填积型次河道砂体以及溢岸砂体,前缘发育侧积型近端水下分流河道、填积型远端水下分流河道、进积型河口坝砂体以及席状砂体;平原主河道砂体厚度多大于10 m,宽600~1 800 m,通过同位垂向切叠与侧向等高程切叠而形成毯状连片砂体,次河道砂体多位于主河道侧缘,厚度平均7.5 m,物性较差,并常被主河道切割而零星分布;内前缘近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4~8 m,宽500~1 200 m,多错位切叠或拼接接触,呈带状;远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于三角洲外前缘,单砂体厚2.5~6 m,宽200~700 m,平面呈鞋带状,砂体孤立;前缘河口坝砂体分布较少,垂向上常被河道切叠;平原相带两类河道砂体的物性差异造成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而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多在于不同类型砂体的迷宫状展布上。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黔东北松桃-江口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调查研究及系统的样品控制,以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发现该组地层岩石主要为富含炭质细碎屑岩组合,沉积构造丰富,识别出该地层组为完整的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为盆地-大陆斜坡-深水陆棚相沉积。微量元素总体上富亲铜、亲铁元素,贫亲石元素;以V、Ni、Mo、Re、As、Cd、U元素丰度及U/Th、δU、V/(V+Ni)、V/Cr、Ni/Co比值指标证实研究区牛蹄塘组中下部沉积条件均位于氧化界以下,属于贫氧-厌氧还原环境,为区域上V、Mo等元素的超常富集提供必要条件,至本组上部为贫氧-弱氧化环境,划分出Ⅶ个氧化还原幕次,细化了研究区牛蹄塘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9.
云南震旦系王家湾组核形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仁关  陈昆宏 《中国区域地质》1991,(2):182-184,T001
  相似文献   
60.
综合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薄片分析、常规物性、测井曲线、流体包裹体及试油等资料,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大路沟区长2油藏油源条件、储层特征、成藏年代及油气富集规律. 结果表明: 大路沟区发育长7优质烃源岩, 黑色页岩有机碳平均为4.57%, 有机质类型为以生油为主的Ⅰ—Ⅱ1型, 并已达到大量生油阶段, 可为长2油藏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长2油层组河道砂坝砂体储层物性较好, 面孔率平均高达11.4%, 储油能力强. 长2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复合型, 具有油水界面; 矿物颗粒内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揭示出油藏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 时间约为115 Ma; 长2油藏分布和富集主要受圈闭发育位置与规模、储盖层有效配置及储层物性的综合控制. 该研究可为靖边油田长2油藏的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