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依据单一力源模型的基本原理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多年来水准观测垂直位移资料 ,反演该区 2 0a来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力学参数与未来可能的危险区域 ,得到 :①如果确定所选研究区仅有一个等价强震力源 ,反演的强震力源与实际震中符合度较好 ,这对中强地震地点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②在青藏块体东北缘6级左右的地震 ,比较合理的可研究范围一般为震源有效半径的 1 0倍 ,对应的等价力源的量级约为 1 0 1 1 N ;③从 1 995~ 2 0 0 0年的分区模拟结果看 ,在祁连的中段存在一个潜在的等价强震力源 (1× 1 0 1 1 N) ;另外 ,在青海与甘肃南部交界处存在一个潜在的等价强震力源 ,该力源深度为 5km ,大小达到 5× 1 0 1 1 N。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代志 《地质论评》1992,38(1):60-67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隆升特点和前人科考成果,结合笔者利用卫星重力资料求得的地幔蠕动流分布格局和岩石圈底部切向应力场值,设计了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获得高原下地幔流的有效粘滞系数(η=10^18-10^20PaS),并求得地幔流南北向蠕动的平均速率(v≈5.26cm/a)和高原现今隆升的速率(预测)值为7mm/a。据此讨论了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机制,指出高原隆升原因是高原周边地区地幔流向高原下蠕动会聚、挤压而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不仅受到相邻板块的挤压力,而且还受到深部剪切蠕滑断层的作用。通过相邻板块间地震活动带的线性分布、走向可以对中国大陆地块的推压力方向进行确定。由多种力源讨论了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9月份以来,山西定襄台的水氡值变化曲线出现反年动态变化,尤其是1996年5月份以后,氡值增大,并在趋势上升的背景上出现了几组突跳变化,最大值达51.1Bq/L,超过正常值15Bq/L~20Bq/L,且变化幅度超过了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的变化幅度。异常追踪分析表明,此次突跳变化除与包头西6.4级地震有关外,可能还反应了华北地区应力场的增强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单评述了地球构造运动的几种动力机制学说,着重探讨了青藏高原形成的力源问题,提出了以岩石圈运动力为主的高原隆机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量(或动量)是地壳运动的力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贯一 《地球科学》1999,24(6):601-606
目前多数地球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化(包括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是由地球内部因素决定的,地球外部因素是次要的,地球虽是庞大并具确定边界的星体,但从银河系看来,地球不能作为单独的星体存在,它必须依附太阳系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研究太阳活动、太阳能量的向地球的输送及太阳与地球间能量(包括运量和质量)相耦 的物理机制,是研究地球演化的具体途径,应用地壳“轧展”效应理论,对地壳运动的成因及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18.
地壳运动的力源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应 《贵州地质》2000,17(3):194-195,193
本文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地壳运动的力源主要是太空对地球的引力变化,并对地壳运动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想法。  相似文献   
19.
论地质科学中全球变化研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引用与大气和海洋全球变化有关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与地质科学有关的全球变化问题。为使地质上的全球变化研究有一个理论依据,首先从数学上划分了自然中的对流与结构。银河系中星云旋臂相对星云星座为结构。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的线速度随离太阳的距离均匀递减相对行星的自转是一种结构。在地质上,大陆板块好比是一种结构,而山系就是所谓的对流。结构是分层次的,对流是相对确定层次下的结构而言的。我们通过对银河系、太阳系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中结构的描述,就会发现在确定的层次下结构可以用线性动力学的方法描写。文章分析了宏观地质结构形成的力源问题,认为圈层角动量交换应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可以从量级上解释大陆的漂移及其漂移的方向性。最后,对地球科学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钱维宏 《地学前缘》1997,4(2):178-186
文章借引用与大气和海洋全球变化有关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与地质科学有关的全球变化问题,为使地质上的变化研究有一个理论依据,首先从数学上划分了自然中的对流与结构。银河系中星云旋臂相对星云星座为结构。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的线速度随离太阳的距离均匀递减相对行生的自转是一种结构。在地质上,大陆板块好比是一种结构,而山系就是所谓的对流。结构是分层次的,对流是相对确定层次下的结构而言。我们通过对银河系、太阳系以及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