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亚东 《地学前缘》1999,6(4):391-395
通过静力和动力学解析,共轭伸展褶劈理面对最大主应力方向的理想夹角为109°28′,与实际观测值一致。共轭伸展褶劈理的取向取决于形成时剪切作用类型,纯剪切时以糜棱面理为对称面,但在一般剪切时则与之不对称。同向褶劈理与糜棱面理间的夹角变化于- 9°44′~35°16′之间,取决于简单剪切与纯剪切的相对组分。共轭两组常不同等发育。P方向的同向剪切趋势抑制反向褶劈理的形成。同向伸展褶劈理的扩展是导致低角正断层形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12.
退化草原轻耙处理过程中植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多年样方资料的统计分析,对退化草原群落轻耙处理后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植物种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退化群落耙地恢复过程中,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物种分布的均匀性指数随演替过程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多样性指数也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恢复后期有所升高,且物种分布的均匀性是造成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与多样性指数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冷蒿(Aartemisia frigida)、洽草(Koeleria cristata)的密度和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变蒿(A.commutata)的密度与多样性指数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与耙地处理后的恢复年限(11 a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以密度为指标的多样性指数Dn=3.579-0.665Lnx(r=-0.9185);以生物量为指标的多样性指数Dw=4.4-0.7696Lnx(r=0.8667)。  相似文献   
313.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劈理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发育一组非透入性板劈理构造,主要发育有两种劈理,分布在中部构造岩片和外缘构造带中。第一种劈理分布在主干逆冲断层下盘,受断层控制,为一组压扭性构造面,其产状、变形特征和滑动方向与主干逆冲断层相一致;第二种劈理为层间劈理,受岩性控制。沿着劈理面同构造新生矿物组合和碎屑颗粒变形特征表明,劈理形成于地壳中浅部构造层次上的低绿片岩相条件下,以韧脆性变形机制为主。劈理切割了大青山褶皱构造,形成时代为(121.6±1.6) Ma。应力场的分析表明,劈理构造由近南北向的地壳水平挤压应力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314.
西藏朗杰学群作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洋板块地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的环境对研究特提斯构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系统总结了朗杰学群的岩石组合特征、构造变形特征; 通过鲍马序列的识别,建立了4种基本层序; 根据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层序分析,认为其发育海底扇相模式,整体属浊积扇内扇-外扇亚相环境,发育少部分主水道亚相的砂砾岩沉积,具有鲍马层序由A、C段向B、C、D和C、D、E段组合转变的特点,反映了由高流态向低流态转变的特征。运用粒度分析对朗杰学群物质成分的成熟度、分选性、搬运及沉积的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与哈德逊浊积扇和现代深海阿里斯托亚扇的粒度曲线相似,应属重力流沉积中的浊流沉积类型,指示其形成于大陆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315.
(2005年10月19日)同志们:这次会议是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总结、交流、推广莱州等地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经验,研究部署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加强基层国土资源基础工作。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赵克志副省长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汇报,并就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赵克志副省长又在百忙中亲临会议,看望大家,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  相似文献   
316.
广东达濠半岛近代高海滩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东达濠半岛现已发现距今三千多年的3个时期的海滩岩残留体,对它的认识有海滩岩与风成砂丘岩两种观点,笔者确定是海滩岩。本文从层面构造的流水线理、障碍物痕迹、波痕、鸟类足迹,岩层的韵律,胶结物的文石,微体古生物动物群,以及氧碳同位素的测定等多方面研究,认为该地海滩岩为热带、广盐度、与外海相通的滨海沉积物。 达濠海滩岩不是高海面的遗迹,而是海岸地壳抬升的证据。在构造格架上,位于北西西向强(震)隆起带上,上地幔隆起达2km。  相似文献   
317.
辽南中生代造山期缩短滑脱与晚造山伸展拆离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由早期近东西向紧闭的褶皱带和晚期北北东向构造组成。早期的南北向缩短构造以龙王庙平卧褶皱和大小长山岛的直立紧闭褶皱为代表,分别具有扇状间隔性压溶劈理和透入性轴面片理,褶面倒向以北为主。北北东向构造切割近东西向构造,表层表现为北西西向薄皮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构造具有扇状压溶劈理的紧闭褶皱,深层表现为基底与盖层间的拆离断层及其下的韧性剪切带。早期的研究者将该断层作为辽南推覆构造底部的滑脱面,现今则压倒性地采用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理念。根据相关剪切带早期面内褶皱发育,晚期伸展褶劈理发育,通过运动学涡度和应力状态分析,论证早期滑脱-推覆到晚期伸展拆离的演化过程。野外观测证明,辽南基底变质岩西侧的金州断层为一伸展拆离断层,它切割东侧的董家沟断层,前者平行于下伏糜棱岩中的同向伸展褶劈理,后者平行下伏糜棱岩的糜棱面理。金州拆离断层的形成及其东侧的隆起标志着辽南构造体制从缩短到伸展的转折。根据相关的年代学研究,这一构造体制转化发生在早白垩世(约120~107 Ma)。该区最新的构造事件是北东-南西向的缩短,相关的北北东向的右行走滑断层与晚白垩世以来的郯庐断层活动方式一致。  相似文献   
318.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导致变形带内先存面理或层理发生转动的最大有效力矩与先存面理或层理方向有关"的基础上, 对最大有效力矩准则(Meff=0.5(σ13) Lsin2αsinα)进行理论上的拓展, 提出了可以判定任意方向先存面理最大有效力矩的准则——泛最大有效力矩准则(MG-eff=0.5(σ13)Lsin2αsin(α-θ)), 其中当先存面理与最大主压应力(σ1)平行时, 则成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该准则的理论分析表明:①当先存面理与σ1平行时, 在σ1左右两侧±54.7°方向出现2个有效力矩的最大值, 形成共轭的变形带, 钝角(109.4°)对着σ1方向; ②当先存面理与σ1斜交时, 在σ1的另一侧出现1个有效力矩的最大值, 从而只出现一个方向的变形带, 并随着先存面理偏离σ1方向, 变形带与σ1的夹角逐渐减小(从θ=0°时的54.7°, 减小到θ=90°时的35.3°), 而与先存面理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从θ=0°时的54.7°, 增加到θ=90°时的125.3°); ③当先存面理与σ1垂直时, 在σ1左右两侧± 35.3°方向出现2个有效力矩的最大值, 也形成共轭的变形带, 但锐角(70.6°)对着σ1方向。在主应变平面上变形带与先存面理方向及变形带剪切方向(左旋或右旋)已知的情况下, 可以确定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泛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克服了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与滑移线理论不相容的问题, 可以解释大多膝褶带非共轭发育等多种现象, 预期在韧性变形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19.
陈承声  李玮  王云鹏  罗铮娴  黄钢 《地质通报》2019,38(6):993-1005
南秦岭宁陕断裂镇安段北缘的龙脖子剪切带记录了宁陕断裂带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过程。带内3类石英脉体和方解石脉体的ESR年龄分别为125.6~88.7Ma、56.7~32.9Ma和19.8~14.6Ma。其中第一类产出于构造片理和A型褶皱核部的石英脉体,代表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结束、脆性构造活跃的时代。研究表明,宁陕左行走滑剪切带在晚三叠世早期开始活动,且可能持续到早—中侏罗世。第一类脉体年龄的确定表明,宁陕断裂带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最晚可持续到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宁陕断裂带以伸展-走滑脆性或韧-脆性剪切变形为主。因此,早白垩世是宁陕断裂带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转换的关键时期。宁陕断裂带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期快速冷却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缓慢冷却阶段和古近纪以来快速冷却阶段。宁陕断裂带在缓慢冷却晚期(早白垩世)实现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转换说明,早白垩世也是秦岭造山带陆内变形机制转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20.
"断层失稳与强震短临前兆的观测、实验和模拟"专题交流由构造物理与地震预报两个专业委员会联合举行。会议由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马胜利主持,包括马瑾院士在内的4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本专题共有13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报告涉及到断层摩擦滑动实验、断层亚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