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904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51.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是一条横贯青藏高原中部的重要构造带,在该带西段的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中发现了一套以滨浅海相为特征,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的沉积,将其划归为晚侏罗纪早白垩纪沙木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早中侏罗纪木嘎岗日群之上。该不整合面和沙木罗组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海(洋)盆地的闭合、结合带两侧的板块对接和消亡的时限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研究中特提斯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2.
欧洲学者基于阿尔卑斯地区上三叠统卡尼阶地质研究提出卡尼期碳酸盐生产危机(carbonate productivity crisis)或者卡尼期洪水事件(Carnian Pluvial Event)的概念,其主要表现为黑色页岩(或绿色页岩、放射虫硅质岩)覆盖于特提斯范围的碳酸盐岩之上,反映了早、晚卡尼期界面处一次明显的碳酸盐沉积中止事件,之上沉积有厚度逐步增加的硅质碎屑岩;这一地质现象在东特提斯地区(中国)卡尼阶中亦有显现,但远未引起重视。实际野外地质调查与前人文献显示,与古特提斯西部、喜马拉雅等地卡尼阶类似,在中国西南部古特提斯范围内的四川盆地西缘、黔中、滇西北、金沙江沿岸等地,卡尼期碳酸盐岩沉积多被一套灰黑色、深灰色页岩(或深色板岩)及之上的陆源碎屑岩覆盖,显示该时期碳酸盐生产的突然中止和生物礁的突然死亡。卡尼期特提斯范围的构造变动很可能对晚三叠世巨型季风气候造成巨大影响,古太平洋暖流向特提斯地区水汽输入增强,相对干旱的气候向相对潮湿的气候转换,大陆风化速率增加,陆源硅质碎屑输入增多,造成了这一显著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753.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原《岩相古地理》,创刊于1981年)系国土资源部主管,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地质学术期刊。办刊20余年来,已经形成了沉积学的专业特色和特提斯(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主要报道沉积学、地层学、矿床学、岩石学,以及石油地质、构造地质、环境地质等学科(专业)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期刊、  相似文献   
754.
1996年,张海春发表<新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直脉科(昆虫纲)昆虫化石>一文[古生物学报,35(4):442-494],共有5个新种和5个老种,其中1个老种定为Mesopanorpa obscura(Martynov,1927),包含3个标本:①NIGP126378(92-T-22/K1),②NIGP126377(58SKl5/K3),③NIGPl26376(92-T-Z2/K3).另1个标本NIGPl26379(93-HE-2K1,2)定为Protorthophlebia latipennis Tillyard,1933.笔者在研究长翅目化石的过程中,发现张的4个标本系异物同名,前3个标本即:①NIGP126378号标本勉强修订为1个近似种P(Protorthophlebia)aft.obscura(Martynov,1925)Martynov,1927;②NIGP126377号标本修订为新名种Protorthophlebia(Protorthophlebia)badouwanica nom.nov.;③NIGP126376号标本,由于这个标本脉序结构与副蝎蛉科Parachoristidae Tillyard,1937的脉序特征相同,已被修订为另一个属、种Junggarochorista tuzigouensis Hong,2009~([13]),已转移归入该科.④另1个标本NIGP126379号标本被修订为新名种P.(Protonhoptdebia)karamayiensis nom.nov..上述被修订后的新名属、种在本文中作为必要的重新描述.修订的标本,都根据张海春论文中原标本照片显示的脉纹特征和文字描述.所修订学名的原标本均按原文的记录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55.
王义昭 《地质通报》2006,25(1):282-294
三江并流是反映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代表,区内保存着反映特提斯演化不同阶段和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阶段留下的丰富的地质遗迹,这些地质遗迹为解读三江并流地壳演化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关资料表明,三江并流是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一起发育成长起来的,它们均经历了特提斯的演化,并且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横断山脉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与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6.
西秦岭-松潘构造结是中国大陆中重要的构造转换域,为探讨不同陆块及古洋幔的构造归属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该构造结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变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源区不具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REE)及其它不活泼元素特征表明蛇绿岩形成于与岛弧无关的环境。变质玄武岩的 Sr 同位素组成受到海水热液蚀变或后期变质作用的影响而有所改变。Nd-Pb 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其地幔源区具有典型的印度洋MORB 型同位素组成特征(传统意义上的"Dupal"异常),从而说明其地幔源区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古洋幔构造归属的研究不仅为研究该构造结内各微陆块构造归属提供重要的约束,也为研究有关陆块间造山带的性质、发展与演化提供了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757.
藏南江孜—哲古一带广泛分布有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产出的辉绿(长)-辉长闪长岩脉,它们是新特提斯洋晚期发生大规模扩张的产物。本文通过对浪卡子附近辉绿岩脉中的锆石进行SHRIMPU-Pb测年,对其结晶侵位时代进行了约束。测年结果表明,两件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值近于一致,分别为134.9±1.8Ma(MSWD=0.65)和135.5±2.1Ma(MSWD=1.40),不仅代表了辉绿岩的结晶年龄,而且记录下了新特提斯洋在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扩张的时间。这一测年结果对于构建青藏高原新特提斯洋晚期演化的时间格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特提斯洋在侏罗纪…  相似文献   
758.
中天山东段中元古代星星峡群变质泥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 它们的Sr, Hf和Zr比后太古代页岩相对富集, 其他元素与NASC和PAAS特征相似. 星星峡群变质泥质岩Al2O3/TiO2, Cr/Zr, Cr/Th和Th/Sc的比值和高Zr含量等表明源区物质以长英质岩石为主, 同时有少量铁镁质岩石的加入. REE配分模式表现轻、重稀土高度分馏特征, (La/Yb)n的均值为18.6. 一些样品表现较小的负Eu异常(Eu/Eu* = 0.7~0.84), 表明物源中有不成熟的年轻弧物质的加入. 星星峡群变质泥质岩样品具有低的K2O/Al2O3的比值, 表明源区物质中的碱性长石含量较低, 物源中斜长石和钾长石的比值为5:1, 在成分上相当于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低CIA值和高ICV值特征指示星星峡群变质泥质岩的物源区古风化程度较低, 沉积物的成分成熟度低. 地球化学特征也表明样品沉积在大陆岛弧体系下的弧后盆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59.
亚洲特提斯域油气聚集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提斯域含油气性,特别是亚洲特提斯域油气聚集地质特征,举世瞩目。本文从亚洲特提斯域地质演化、构造单元划分着手,讨论油气地理分布、油气分布与盆地类型、油气盆地与沉积环境、油气分布与盆地保存的特点,进而对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富集基本因素进行总结。亚洲特提斯域含油气盆地是特提斯洋形成、演化、造山和消亡过程的沉积-构造产物,其盆地成因和赋存的油气具有特提斯固有的特色。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地理上主要分布于西亚段南带,其次为西亚段北带、东南亚段中带,再次为中亚段。分析发现,亚洲特提斯油气分布,就盆地类型而言,主要与前陆盆地、克拉通边缘盆地相关;就成烃物质的沉积-构造环境而言,多位于古赤道与45°古纬度之间,盆地形态主要与台地、环形坳陷、线形坳陷沉积-构造环境相关。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分布与盆地保存关系极为密切,盆地保存是盆地油气评价的先决条件。文章把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富集基本因素归纳为两点,一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具备广阔平缓、长期保持被动陆缘沉积-构造环境,二是盆地演化末期直至现今保持沉积物被埋藏、保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760.
刘福来  薛怀民 《岩石学报》2007,23(12):3137-3152
含褐帘石正、副片麻岩是苏鲁地体重要的超高压变质岩石。矿物包体激光拉曼鉴定、阴极发光图像分析、锆石微区LA-ICP-MS成分测试及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含褐帘石正、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即弱发光效应的继承性(碎屑或岩浆结晶)锆石的核、强发光效应的含柯石英变质增生幔部和弱发光效应的退变边。继承性岩浆结晶锆石核部记录了新元古代(>810Ma)的原岩形成年龄,含柯石英锆石微区记录了241~223Ma的超高压变质年龄(正、副片麻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30±7Ma和229±7Ma),锆石的退变边记录了217~200Ma的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正、副片麻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11±3Ma和210±2Ma),由此限定苏鲁地体构造抬升速率为5.3km/Myr,表明苏鲁超高压岩石经历了一个相对快速抬升的变质演化过程。与苏鲁-大别其它超高压岩石变质增生锆石对比,含褐帘石正、副片麻岩中的超高压变质增生锆石微区具有十分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重稀土元素(HREE)明显富集,U含量明显偏低(10~29×10~(-6)),而Th/U比值则明显偏高(0.45~0.92)。HREE的明显富集与寄主岩石普遍存在超高压矿物褐帘石(富集轻稀土元素)有关,而低U含量和高Th/U比值的特点则表明超高压峰期变质阶段处在高氧逸度(f_o_2)的体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