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7篇 |
免费 | 500篇 |
国内免费 | 10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2篇 |
大气科学 | 203篇 |
地球物理 | 517篇 |
地质学 | 3117篇 |
海洋学 | 405篇 |
天文学 | 70篇 |
综合类 | 240篇 |
自然地理 | 2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180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196篇 |
2013年 | 187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207篇 |
2008年 | 237篇 |
2007年 | 200篇 |
2006年 | 207篇 |
2005年 | 203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39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东沙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沙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中的第二大沙洲,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对它进行稳定性研究为揭示整个辐射沙洲及其邻近岸滩的动态演变都非常有益。通过利用多年遥感卫片资料、1998年取得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东沙滩面表层沉积物资料等,对东沙的地形地貌特征、沉积特征和东沙两侧潮汐通道的水流泥沙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沙的沙脊偏于西侧,西侧滩面较窄、高程较高且岸线较为顺直,东侧滩面较宽、高程较低且岸线较为破碎;西洋和陈家坞槽均处于冲刷状态,净输沙的主要方向为输向槽外或输向条子泥;东沙近三十年来面积有所缩小且有外围向中央收缩的趋势,尤其以向东、向南方向的迁移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3.
地下采煤会引起地表沉降、变形,甚至引发山体、河堤滑坡等地质灾害。采动坡体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采矿工程中实际关心的问题。该文首先介绍分析了概率积分法移动变形稳态、动态预测模型以及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单滑面采动坡体稳定性预测模型,提出了使用概率积分法结合Knothe时间函数对采动坡体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的方法,并使用C#及XML Schema语言编制了相关的计算程序。最后,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对采动坡体稳定性和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预测与分析,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得出了采动引起的坡体下沉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坡体拉伸阶段进行注浆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55.
席状岩浆房中的岩浆冷却及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岩浆房中岩浆的结晶分异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其基本矛盾在于对岩浆冷却历史及热不稳定性可能引起的对流形式的理解各不相同。本文在充分考虑席状岩浆房的基本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岩浆体系的动态冷却模型,并以攀枝花层状岩体为例,计算了相应的温度场、密度场及粘度场。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守恒的、对热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的新方法。计算了热不稳定性可能引起的对流强度、对流区域及对流时间,并深入讨论了在一定的热不稳定状态下,不同的岩浆屈服强度对对流特征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岩体的整个固化过程中,如果曾发生过自发对流,其对流也是极微弱而短暂的,不会影响中下部岩浆房中岩浆的固化和结晶。这一结论与对该岩体的实际观察相符。 相似文献
56.
分析了影响磁通门磁变仪定向状态函数和经典磁变仪定向状态函数改变的因素,对磁通门磁变仪定向状态函数和经典磁变仪定向状态函数及其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7.
云南元阳县南沙新城址场地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奇猛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5,6(3):58-64
本文从环境地质条件出现,用地震工程的观点评价了影响新城址场地稳定的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对场地稳定性影响的不完全确定性,运用模糊信息化分析,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场地稳定性作了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8.
汶川地震后,在地震灾区及影响区形成了大量的危岩崩塌地质灾害。通过对崩塌区地质灾害的调查,结合所收集的地质资料,分析了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以及危害性,并选择区内典型危岩及断面,采用危岩体平面滑动法及岩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对崩塌区危岩体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有限元应力分析法与公式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此结果可为崩塌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60.
边坡开挖和降雨通常是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湖南湘西山区某国道扩建开挖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边坡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在边坡开挖和降雨条件下坡体变形位移的过程。结果表明:边坡的破坏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同的影响因素对边坡的影响不同。开挖切方是浅层坡体失稳的诱发因素,开挖切方破坏了坡体的应力平衡,使坡体的应力重新分布,并在坡体中产生浅层的滑动面。雨水的入渗是坡体深层滑动面的诱发因素,雨水沿着裂缝渗入坡体,使浅部滑动面上下土体的变形差进一步加大,进而产生浅层牵引式滑动破坏。同时雨水的入渗使碎石土和强风化页岩交界附近产生高孔隙水压力,在水-岩土共同作用逐渐形成软化的滑带土,从而形成深层滑动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