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采自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南洼陷9口探井的220块下第三系储集岩标本进行了细致的天然剩磁强度测试,研究不同含油级别的碎屑储集岩天然剩磁强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岩性是控制天然剩磁强度的首要地质要素,含油标本的天然剩磁强度总体上略低于不含油标本,沉积剩磁是天然剩磁强度的主要贡献者,含油性对天然剩磁强度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在95%置信水平上,不含油标本和含油标本天然剩磁强度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烃类流体充注于碎屑储集岩的有效孔隙和渗流通道是含油气流体与储集岩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烃类流体对碎屑储集岩的化学蚀变作用是次要的,与烃类流体运移聚集相关的自生磁铁矿作用并不具普遍性;孤南洼陷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处理与解释,源自下第三系原位油气藏的磁异常信息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2.
地磁倒转和漂移不仅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能使地磁年代框架更加准确。通过对洛川黄土剖面L1、S1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L1、S1中主要的载磁矿物是磁铁矿,但赤铁矿也可能携带稳定的特征剩磁;洛川黄土剖面能够记录Blake漂移,并发生于(123±2)ka。通过S1中1 092~1 240cm处6套平行样品的古地磁结果,表明洛川黄土难以记录Blake漂移的形态学特征;L1未记录到Mono Lake和Laschamp漂移,但是在175cm处识别出1次明显的地磁异常事件,年代约17.9ka。我们认为该地磁异常事件应为Hilina Pali/Tianchi漂移。此外,导致同一极性事件在不同地区记录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有中国黄土存在千年尺度的沉积间断、较低的沉积速率及黄土剖面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同一剖面平行样品间地磁漂移形态学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极性漂移期间较低的古地磁场强度抑制了黄土剩磁记录能力所致。  相似文献   
43.
河北省区域岩石磁性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地矿系统约7500个岩石磁性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其成果供在河北省境内进行磁法勘查、地质调查工作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4.
本文回顾对该课题研究的历史进展,并作了评述.研究表明:对单磁畴颗粒而言,强磁性颗粒可能具形体各向异性,且总是小于颗粒追磁因子各向异性.对弱磁性颗粒而言,形体各向异性可被忽略,但应注意其固有磁晶各向异性的存在,且总是大于所观察到的视磁化率各向异性.在理想情况下,含强(弱)磁性颗粒的集合体的AMS反映了(远小于)这些强(弱)磁性颗粒的AMS.剩磁偏离的简单和复杂模型分别适用于岩矿石具磁晶和形体各向异性的情况.对这两个模型,当P<1.11及P>1.05时,剩磁相对于外磁场的偏离均小于3°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细粒天然磁铁矿的穆斯堡尔谱研究和对华北冀东油田第三系砂岩样品的磁性载体成分、成因、剩磁稳定性和特征剩磁方向的研究,探讨了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与岩石剩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能够降低岩石的剩磁稳定性,因此,可能会导致产生次生剩磁。这一认识为客观全面地了解各种次生剩磁的成因、研究重磁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而为探索新的磁清洗方法和应用岩石磁学方法研究含油气地层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程国良  孙宇航 《地震地质》1990,12(2):173-177
新生代火山岩生成以来,如果所在地块没有发生过明显地南北向位移,并且火山岩原生剩磁矢量的统计平均值满足轴向地心偶极子磁场规律,那么通过座标转换可以得到其生成时期原始水平面经构造变动后呈现今产状的数学表达式。从而使用古地磁方法确定的块体绕垂直轴的旋转量和地层绕水平轴的掀斜量更为接近客观实际。同时也使无产状可寻的新生代火山岩用古地磁方法研究其构造运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7.
雷琼地区火山岩的钾-氩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古地磁极性研究表明,新生代在该地区的岩浆活动一直很强烈。火山岩的生成年代不晚于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岩浆活动尤为强烈。 研究也表明中新世晚期以来这里的地球磁场极性变化规律与近期发表的地磁极性年表大体相符,并肯定了数个尚有争议的短期极性事件的存在。年代为0.58±0.13Ma的反极性火山岩的资料肯定了安比拉(Emperor)事件的存在。研究还证实了布容/松山极性时界线之下和哈拉米洛极性亚时之上有一短期的极性事件,其年代约为0.78±0.03Ma.在奥尔都维和哈拉米洛极性亚时之间存在有另一正极性事件,这可能相当于吉尔萨(Gilsa)事件。  相似文献   
48.
49.
为了约束龙门山南段的构造运动特征,文章对龙门山南段大川镇附近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淡紫灰色泥岩、粉砂岩和宝兴地区的二叠系灰岩开展了古地磁研究。古地磁样品取自10个采样点,其中3个采点为二叠系灰岩;7个采点为飞仙关组淡紫灰色泥岩、粉砂岩。对样品开展了逐步热退磁、岩石磁学(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和三轴等温剩磁热退磁)及扫描电镜实验。80个样品进行的逐步热退磁实验结果显示,二叠系灰岩样品未分离出稳定的特征剩磁;飞仙关组样品分离出了稳定的特征剩磁,并通过了广义褶皱检验,其特征剩磁的平均方向为:Ds=36.9°,Is=16.5°,α95=5.9°,K=33.8,N=18,对应的古地磁极投在了华南视极移曲线的早三叠世段附近。岩石磁学实验结果表明飞仙关组样品的载磁矿物为磁铁矿,扫描电镜观察展示其为碎屑状的铁氧化物,且无明显成岩后自生特征。结合退磁曲线特征,扫描电镜微观特征,特征剩磁的古地磁极位置和岩石磁学结果,飞仙关组样品的特征剩磁很可能为原生剩磁。该结果表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没有明显地相对构造旋转运动,自晚三叠世以来,其与龙门山北段以及四川盆地在动力学上是统一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50.
作者由柴达木地块上得到的晚石炭世灰岩和砂岩的古地磁资料表明,该地块在晚石炭世时位于北纬26°,与当时的塔里木地块相邻或可能是塔里木地块的一部分。因而,柴达木地块应是安哥拉古陆的南界。晚石炭世之后,柴达木地块上的采点相对于塔里木地块有过运动,表现为柴达木地块相对于塔里术地块沿阿尔金断层向东移动和作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