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362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武爱兵  李铱  常春  于青春 《现代地质》2014,28(5):1061-1067
CO2在地下深部咸水含水层地质封存的多种封存机理中,束缚气封存的潜力很大,可占封存总量的30%左右。残余气饱和度是评价束缚气封存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通过测定不同成分盐水驱CO2的残余CO2饱和度,对不同咸水含水层的束缚气封存潜力进行定性的评价,进一步为深部咸水含水层的CO2封存量的评估提供了参数依据。同时也对深部咸水含水层CO2地质封存的工程选址和目标含水层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实验使用饱和CO2的蒸馏水、NaCl溶液、CaCl2溶液以及Na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质量比1∶1),溶液质量浓度都为10%,驱替饱和CO2的岩心,最后计算残余CO2饱和度。饱和CO2的溶液驱替CO2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活塞式驱替和携带式驱替。实验结果显示,4种液体驱替实验的残余CO2饱和度由小到大依次为:蒸馏水、混合溶液、NaCl溶液、CaCl2溶液。结果表明:在界面张力和流体粘性共同作用下,界面张力对岩心中CO2驱替效果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这3种类型盐水中,Cl-Ca型水束缚气封存潜力最大,其次是Cl-Na型水,Cl-Na·Ca型水最差。  相似文献   
222.
提出岩性油气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方法。研究中针对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的特点,采取控制流体渗流的主要参数,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同时采用数学方法、微观渗流实验方法、宏观生产动态分析方法对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流动单元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A类、B类和C类。不同流动单元所处相带位置不同,物性也不同。
2)判别分析的方法、渗流实验方法和生产动态分析法是验证流动单元划分合理性的有效手段。研究区流动单元的正判率达95%以上;相同流动单元具有相似的微观渗流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渗流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明显不同。
3)C类流动单元及注采井间不同流动单元对接区域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应注意挖潜,提高油层采收率。  相似文献   
223.
224.
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主要是受沉积微相控制。常见的分层位以及不分沉积微相建立的解释模型都不理想,针对该特点在关键井"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约束下的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应用解释模型对研究区的267口井进行了二次解释,结果表明,分沉积微相建立的解释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为地质建模和剩余油挖潜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225.
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曲流河古河道砂体进行了系统的储层层次构型精细解剖。在点坝定量分布模式的指导下,根据点坝砂体垂向上典型的正韵律、砂体厚度大以及紧邻废弃河道分布等特征,在研究区Ng522单层复合河道砂体内部识别出2个单一点坝。综合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预测以及对子井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定量模式,以单井上识别的泥质侧积层作为依据,点坝内部定量模式及动态监测结果作为指导,进行模式拟合,达到系统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采用在点坝砂体中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开采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26.
初论湘南地区中酸性花岗岩类与有色金属矿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地区发育加里东、印支及燕山三期两类即转化型和混合型中酸性花岗岩,燕山期中-小型花岗岩类岩体为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母岩,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具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依据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对比和分析研究,认为本区成矿专属性与成矿岩体的氧原子饱和度有关,氧原子数与分子总数比大于1.98,表现为W,Sn及稀有金属;小于1.97多表现为Cu,Pb,Zn。同时,用热流体动力理论解释了本区矿体产出的偏向性。  相似文献   
227.
水对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存在明显的劣化效应。开展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滑坡堆积体三轴力学试验, 建立了饱和度和力学参数之间的经验方程; 对建立的经验方程进行了二次开发, 通过饱和度和力学参数的耦合, 实现了库水位实时变动过程中考虑岩土体力学参数变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克服了库水位变动过程中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不能随库水入渗变化的局限性。通过云南省兰坪县大华滑坡在库水位变动环境下的模拟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的比对, 验证了考虑岩土体力学参数水致劣化效应的合理性, 并对大华滑坡考虑水致劣化效应的变形演化规律进行了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28.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分类方法,以及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及其分布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做法.岩心数据表明,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基于流动带指标可定量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不同的沉积微相,其流动单元的组合形式也不同.流动单元的分布可用来表征平面渗流能力的差异和剩余油的分布.分别将以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研究为核心的一套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于扇三角洲相和河流相储层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29.
地质综合法预测剩余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地质综合分析法预测剩余油大致可以分为3个步骤:①建立地质知识库;②建立储层地质模型;③以成因砂体为单元分析砂体开发特征,预测剩余油分布。基于双河油田小井距解剖建立的地质知识库,建立了储层建筑结构平面和剖面模型。对结构要素的吸水、产液、接触关系及其完善性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好,规模较大,易于控制,富集的剩余油较少,河口坝砂体虽物性好,但规模小,常有许多砂体不完善而成为剩余油富集区,重力流砂体、水下溢岸砂体则由于规模小,物性差,常成为剩余油富集区,席状砂则虽然展布广,但由于物性差,是剩余油富集砂体。这些剩余油分布可分为孤立状和镶嵌状2种。  相似文献   
230.
热解地化录井可以检测储集层含油气总量,推算原油密度值,结合储集层孔隙度值和储层岩石密度,经过换算可得出含油饱和度。热解地化录井含油饱和度是基于热解地化参数而获得,获取的机制是直接检测与合理的理论恢复相结合,能够客观的反映储层中所含油气的数量,评价储集层的性质,经试油结论验证,随钻评价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