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362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为使解析模型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描述储层中多相流体的迁移机制与压力演化规律,提高解析计算与分析的精度。首先将储层中的流场划分为3个区域,然后根据渗流体积守恒方程反演储层中两相流体混合渗流区的各相流体饱和度,进而将总流度直接引入到达西公式中得到了一个适用于两相流的广义达西公式,据此推导出了一个更为精确的表征储层流体压力演化规律的解析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将该解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既有文献的显式积分解及TOUGH2/ECO2N的数值解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及相比于既有文献的显式积分解在计算精度方面的优越性。此外,计算结果也表明,该解析模型虽然是在稳态流的假定条件下得到的,但对于实际储层流体压力演化的全过程均具有很强的表征能力,这主要归因于该模型可科学准确地确定饱和度,因此,可以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2.
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对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研究多停留在笼统的辫状河模式上,对不同类型辫状河的构型研究较少。本文在文献调研和露头观察的基础上,对分汊和游荡两种类型的辫状河分别进行研究。以苏丹FN油田为例,依据“层次约束,模式拟合和多维互动”的构型解剖思路,综合岩心和测井资料分别对分汊与游荡型两种辫状河进行构型单元解剖,从单一辫流带砂体厚度、隔夹层发育规模、心滩坝与辫状河道发育规模及关系、落淤层与沟道发育规模及模式等方面入手,分层次定量计算不同河型构型单元的发育规模,探讨不同规模构型要素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分汊型辫状河单一辫流带砂体厚度小于游荡型辫状河,连片分布的隔层稳定性强于游荡型辫状河;分汊型及游荡型辫状河都广泛发育心滩坝、辫状河道等砂体,规模和形态类似;分汊型辫状河心滩坝被河道下切完全,内部发育落淤层与沟道沉积,两者分期孤立分布或同期切割分布;游荡型辫状河心滩坝内镶嵌着规模较小的辫状河道(沟道),落淤层较不发育。最终总结了构型界面渗流屏障在垂向上影响剩余油分布的5种模式,以及构型单元渗透性较差处如心滩坝边部、泥质(半)充填河道等易形成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203.
《地学前缘》2017,(4):24-31
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一个重点区域,2015年在该区域执行的GMGS3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不仅发现了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而且发现了热成因的Ⅱ型天然气水合物。其中的W11井在细粒泥质沉积物中获得了厚度达70多米的水合物层,饱和度平均值达40%,局部层高达53%。本文分析了神狐海域W11井的随钻测井资料,利用各向同性的电阻率模型,基于阿尔奇公式估算了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并与岩心资料中孔隙水氯离子异常估算的水合物饱和度进行对比,查明水合物在垂向上的变化,再结合地震资料反演的声波阻抗来获得水合物横向分布特征,发现水合物空间分布与储层变化、流体运聚和深部热成因气有关。  相似文献   
204.
CT扫描技术不仅可以重建不同驱替液在不同驱替时刻的微观剩余油分布图像,而且通过X射线衰减系数换算成CT值,还可以计算岩心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参数,从而对实验岩心的非均质性和每一驱替过程不同驱替时刻的微观剩余油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认为实验岩心在不同驱替阶段微观剩余油类型之间存在量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5.
徐洁  周超 《岩土力学》2015,36(Z1):377-381
天然土尤其是地表浅层土常处于非饱和状态,其小应变剪切模量是预测地基变形及土工结构物动力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对非饱和压实粉土三轴样进行弯曲元试验,研究了吸力和干湿路径对其小应变剪切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压实粉土样的小应变剪切模量各向异性忽略不计;小应变剪切模量G0(vh)、G0(hh)和G0(hv)均随吸力增大而非线性增大;同一吸力下不同干湿路径上的土样,饱和度不同,其小应变剪切模量随饱和度升高而减小,主要原因是土的平均骨架应力和土中毛细水的作用。根据试验结果对非饱和土小应变剪切模量的半经验公式进行了改进,同时考虑了吸力与饱和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6.
土壤水分状况是形成泥石流的关键性水文因素之一。本文以蒋家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分的物理循环过程并与半分布式水文分布模型TOPMODEL相结合,建立起土壤湿度逐日变化模拟模型。研究表明,流域的平均饱和度是土壤水分条件评估的较好的指标,结合蒋家沟流域2001年暴发的17场次的泥石流事件得到以下一些结论:(1)前期降水主要积累在地表以下约90cm土壤中;(2)65%的流域平均饱和度值是判断激发泥石流的前期土壤水分条件的临界值;(3)2001年蒋家沟流域暴发的17场次的泥石流中,以土体饱和启动为主要类型。本文所构造的模型能够比较好地模拟出流域内土壤湿度逐日变化情况并对激发泥石流的土壤水分条件作出适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7.
文33沙二下油藏层间物性差异大,历史上调整治理频繁,且每次调整治理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储量动用不均衡,油水关系复杂,不同类型的剩余油分布零散,认识难度逐年增大。运用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分析了文33沙二下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研究了挖潜策略,在提高可疑层和边界层的挖潜成功率,提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改善油藏整体调整治理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的类似中渗透率复杂断块油藏的剩余油挖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8.
本文提出用于预测混相或近混相驱残余油饱和度Sonn的相关式,适用于不同注入气体,原油,温度和压力条件,该相关式通过Hildebrand溶解系数来表征原油和注入气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该方法同其他只考虑注入气体的相关式相比,优点在于综合考虑了注入气体和原油的性质。在碳酸岩和砂岩岩心中,采用8种原油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的气体(CO2,N2,CH4,CH4+液化石油气(LPG),进行三次采油试验,根  相似文献   
209.
流体饱和度会改变裂缝性储层的纵波速度,从而影响地层速度的频散特性及各向异性程度,导致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复杂,储层预测多解性强,流体识别难度大.本文根据多相流体饱和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借助于Norris和KG模型,建立部分饱和裂缝-孔隙等效介质模型,给出频变地震波速度随流体饱和度变化的精确关系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气、水两相共存时,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高频段纵波相速度逐渐增大,各向异性程度逐渐减小;低频段纵波相速度逐渐减小,各向异性程度不变;相速度频散及其各向异性程度逐渐增强.组合已有的孔隙弹性理论模型,对实验室人工裂缝-孔隙砂岩岩样的纵波速度进行拟合,计算得到的曲线与实验室测量散点值吻合度较高,表明组合模型在给定参数下的有效性.该研究能够为多相流体饱和裂缝性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提高储层预测的确定性和流体识别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0.
松辽盆地齐家和古龙凹陷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以往主要基于不完整的老岩心资料,以校正后的热解S1或氯仿沥青"A"作为含油性参数计算页岩油资源量,校正参数的准确性受样品新鲜程度、测试手段及校正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上述参数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最新页岩油勘探进展,对比分析了页岩油资源量计算的含油性参数(包括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