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376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61.
通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 S)分析方法,对北吴庄5件天然磁铁矿矿物进行激光剥蚀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铁元素、铜元素的含量高;而稀土元素却表现出异常,并且克拉克值较大,Y/Ho比值较高。经太古界后平均澳大利亚页岩(PAAS)标准化呈现重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的分馏模式,所有样品都有明显的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表明了磁铁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还原的海水环境;其中Eu和Y也出现正异常,其中富铁含铁带Eu正异常较高,表明了富铁矿具有明显的热液,是在贫铁矿的基础上受热液活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2.
当前分析化学技术正向着痕量微区方向发展。这使得我们能够用更小更少的样品直接得到更多的地球化学信息。在诸多微区测试技术中,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技术发展最快。其地质应用较广,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能够进行固体样品的微区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特点,同样具有在同位素定年上的潜力。近年来又研制出激光剥蚀多道接收等离子质谱(LA-MC-ICPMS)仪,使得微区同位素分析开始了新的革命。而多种微区技术综合应用为近几年分析地球化学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63.
本区早泥盆世旱山微大陆与塔里木板块的北山地体间发生对接,原洋区变为残留滨浅海区。中泥盆世该区形成中央断块山,相应南带的断陷山间洼地内形成陆相磨拉石堆积,北带与南蒙古洋毗邻,形成陆缘滨浅海火山-磨拉石沉积。经计算,中带造山隆起侵蚀速率为0.154mm/a。晚泥盆世火山岩显示弱碱性和深熔岩浆喷溢特点,表明陆壳演化尚未达到完全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64.
判别岩体侵位深度对找矿富有指导意义,查明岩体剥蚀程度是评价斑岩铜矿找矿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岩体"盖层"厚度恢复法、成岩温度与压力计算法、蚀变矿化分带判别法、岩体的顶垂体、捕虏体、析离体及岩脉发育状况判别法,以及岩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结构形态判别法,综合研究了宁镇中段主要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和剥蚀程度,结果表明宁镇中段侵入体总体上具有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剥蚀程度逐渐加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
观察发现弯曲河道的内堤会横向增生而外堤则渐渐被剥蚀。这一现象是由于河道转弯引发了横截面上产生一个次生旋流。尽管有数值模拟和野外测量来研究相应过程,笔者在这里用涡旋动力学进行简化的分析来清楚地解释次生旋流的起源。笔者阐明速度的垂向差异产生的涡旋会保持旋度守恒从而在下游产生一个河道向旋度分量。这一新的旋度分量产生了横截面上的次生旋流。分析表明涡旋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来研究流动和剥蚀问题。  相似文献   
66.
松辽盆地南部埋藏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盆地沉降史和埋藏史分析是油气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松辽盆地南部测井资料,在地层剥蚀量计算的基础上,开展了沉积速率、沉降速率和埋藏史研究。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模拟结果表明: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最高,泉头组、明水组较高,而登娄库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四方台组较低。埋藏史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营城组时期,具有快速沉降、快速沉积和快速埋藏特征;营城组末期遭受剥蚀,地层缺失和剥蚀自西向东有增大的趋势;登娄库组-明水组时期,埋藏史特征表现为较快速的沉降、沉积和埋藏;姚家组以下的地层保存相对完整,嫩江组上部-明水组地层剥蚀较大,东南隆起区基本缺失嫩江组三段-明水组;古近纪-新近纪,总体特征是缓慢抬升,之后缓慢下降、缓慢沉积、缓慢埋藏。  相似文献   
67.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丘陵区,由白垩系夹关组(K1j)紫红色砂岩雕刻而成,但砂岩风化强烈,给大佛的保护带来极大的困难。长期以来,乐山大佛的保护受到国内外多方关注,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潜心研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但乐山大佛的保护目前仍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大佛遭受日晒雨淋、风化剥蚀,二是佛身受到渗水病害威胁。要保护好乐山大佛,就必须彻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通过对乐山大佛风化剥蚀及渗水病害机理的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8.
拉萨地区晚第四纪地壳的抬升与拉萨河的向南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数字高程模型、遥感资料分析及实地调查, 拉萨地区在近南北向挤压的作用下, 与NWW向的主构造格架断裂走向相一致, 近东西向的分水岭和沟谷沿南北方向相间分布。自分水岭附近的山顶剥蚀面至盆地, 坡度由平缓、较陡、平缓逐渐过渡, 反映了山顶剥蚀区、强剥蚀区、堆积区的依次变化, 表现了一个完整的构造、气候控制的地貌剥蚀、堆积过程。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 拉萨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整体表现为自北向南的掀斜, 造成北侧剥蚀较强, 下游河流得以携带更多的泥沙物质, 北侧冲、洪积扇汇入拉萨河的物质较南侧多, 加之地壳自北向南的掀斜, 使得拉萨河拉萨段向南迁移, 堆龙曲河口冲积扇也向南迁移。   相似文献   
69.
对青海锡铁山矿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锡铁山矿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与早元古代达肯大坂群间的接角关系为隐蔽不整合,其间发育基底剥离断层(F1),基底剥离断层之下的“过渡带”实际上是一条退条质的下滑型韧性剪切带。而滩间山群则被构造肢解为O3tm^a-b褶叠层与O3tn^c-d褶皱冲断岩片,其间发育上剥离断层(F2),两条剥离断层面上、下因构造剥蚀充失了大厌地层。并认为和里东晚期的伸展构造体制形成锡铁山变质核杂岩,海西期的抗日压构造体制形成褶  相似文献   
70.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等综合分析认为,矿点沟向斜是主要控矿构造,沿其向斜核部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预测具中-大型规模的远景,是今后找矿“攻深”“、找盲”的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