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9篇 |
免费 | 194篇 |
国内免费 | 3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4篇 |
大气科学 | 92篇 |
地球物理 | 126篇 |
地质学 | 949篇 |
海洋学 | 62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202篇 |
自然地理 | 1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0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依据南沙海域实际地震测线资料,相关证据显示早中新世(T60-T40之间)南沙腹地多盆地发生挤压反转构造,南沙西南部多见挤压褶皱。南沙海域及周边地区在早中新世开始发生全区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局部剥蚀量和构造抬升量定量估算,认为隆升核心区域的九章盆地由于挤压隆升导致的地层剥蚀量大于3 500 m。“早中新世挤压隆升幕”形成一个以郑和隆起为核心的“碟形”剥蚀区,活动时间与西南次海盆的扩张时间一致,西南次海盆的扩张可能是造成隆升幕的重要原因。由于隆升剥蚀前存在深埋,南沙腹地(九章盆地为代表)和南沙北缘(中业、永登盆地为代表)的“浅、薄、小”盆地群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2.
王作堂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11(3):6-10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拉萨市流沙河泥石流的形成环境.河谷坡降大、固体物质来源丰富是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历时短、强度大的单点局地性暴雨,是形成灾害性泥石流的主要激发因素;根据其危害特征及其现状,进行了危害程度分区.为免遭流沙河泥石流对拉萨市城市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急需对其进行全面治理.立足于长期防治,提出了以输排利导和拦截停淤相结合,辅以生物工程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阻止和消除泥石流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3.
胡154区长4+5油藏自2007年投入开发,自上而下发育长4+51、长4+52层,其中长4+52层开发层位多,层间非均质性强,在开发过程中出现部分注采层位不对应,注水效果差,油井见水方向多,层间压力分布不均,多层合注的注水方式注采调整难度大,合理的注水方法难以确定等问题制约着区域高效开发。在多年的注水开发过程中,通过补孔、精细注采调整和精细分层注水各种措施,水驱控制程度由90.2%上升至92.4%,油藏递减下降3.8%,地层能量提高0.3 MPa,油井单井产能提高0.54 t,水驱动用程度提高4.1%,改善胡154区整体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994.
我国下寒武统底部广泛发育磷结核、磷块岩等富磷沉积,为早寒武世最为重要的化学标志层之一,也代表了隐生宙—显生宙转折期地球表层系统的重大变革。当前对磷来源和富集机制的解释不一。为进一步明确该时期富磷沉积的形成机制,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LA-ICP-MS)对贵州金沙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的磷结核进行多元素原位微区成像研究。结果表明:磷结核中各元素富集情况清晰地记录了磷结核形成过程中微环境的变化趋势。其中,磷结核内部Ca、P共富集以及Si亏损,指示P富集缘于自生磷灰石生成,P则来自于有机质含氧或厌氧降解释放;Mn、Zn与P共富集于磷结核内部,指示结核形成时的底部水体为含氧水体;As、Mo、V等元素主要富集于围岩或黑色页岩,指示缺氧含H_2S水体形成终止了结核生长。本研究显示,LA-ICP-MS原位多元素成像技术能够获取微区内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并提供高精度可视化证据,未来将在地质勘探和古环境研究等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5.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村居民点整理将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缩短城乡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996.
997.
黄光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28(2):54-55
1 水文地质特征 大红山矿区位于滇南构造剥蚀中山区,海拔标高670~1500m。肥味河流经矿区西侧,河床坡降大,河水有随暴雨涨落的特点。铁矿体赋存于大红山群裂隙含水层中。该含水层白云质大理岩虽占较大比重,但岩溶现象及岩溶作用很微弱。含水层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q=0.0011~0.0424 l/s·m,渗透系数K=0.0011~0.0302m/d,为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其富水性受弱含水性围岩控制,不会造成矿坑强烈充水,水文地质条件属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 相似文献
998.
风化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弱化给工程稳定性带来很大影响,因此,研究不同风化程度花岗岩的破坏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库区采集的风化花岗岩,结合现场岩芯特征的定性描述及波速比定量评价指标,划分出了微、弱、强3种不同风化程度的花岗岩;对单轴压缩破坏后产生的碎屑进行质量和尺度的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碎屑分形维数值与波速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利用MATLAB对花岗岩破坏后主破裂表面裂缝进行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风化试样产生的碎屑以粗粒组为主,且随风化程度增强,粗粒组碎屑质量占比逐渐增大;强风化岩石碎屑长厚比分布范围小,块状碎屑占比低,破坏动力学特性不明显,其形状更单一,主要以板状为主;随着风化程度的降低,块状碎屑含量增多,岩石动力学破坏特征增强,碎屑分形维数随着表征风化程度波速比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相较于碎屑质量、宽度和厚度,碎屑数量和长度是影响碎屑分形维数的主控因素,是反映不同风化程度花岗岩破碎分形特征的主要参量;强风化类组花岗岩表面裂缝分形随波速比变化不明显,而弱风化、微风化花岗岩的裂缝分形维数随波速比增大而呈显著增大趋势,说明其自相似程度更高,形状更复杂,而在裂缝形成过...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为了提高煤与瓦斯突出(突出)预测的准确性,选取6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开展高压压汞实验、等温吸附实验,计算瓦斯膨胀能,分析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膨胀能演化特征及其与突出预测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孔隙结构与吸附性的差异,导致煤体所含的瓦斯膨胀能存在差异。煤的总瓦斯膨胀能与吸附瓦斯膨胀能随瓦斯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增加趋势逐渐变缓;相同瓦斯压力下,煤的变质程度越高,总瓦斯膨胀能与吸附瓦斯膨胀能越大。煤的游离瓦斯膨胀能随瓦斯压力升高呈指数增大;相同瓦斯压力下,游离瓦斯膨胀能随单位质量煤体孔隙体积的增加而增大。当Rmax>1.6%,0.74 MPa对应的游离瓦斯膨胀能与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突出临界指标42.98 mJ/g基本相等,进一步验证了游离瓦斯在突出触发阶段起主要作用,也为突出预测临界压力值采用0.74 MPa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当Rmax为0.6%~1.6%时,0.74 MPa对应的游离瓦斯膨胀能小于42.98 mJ/g,夸大了煤体所具备的突出潜能,会加大防突工作量。当Rmax<0.6%,0.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