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679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686篇
地质学   2221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许美辉  陈火炮 《福建地质》2002,21(3):127-129
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开展黄金异常查证的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实用,快捷的综合重砂找金方法,工作过程为河流重砂加密缩小靶区,坡积重砂及简易人工重砂追索矿化蚀变带或矿(化)体风化露头,地表踏勘检查及简易人工重砂鉴定初步圈定矿(化)体,山地工程揭露与评价4个阶段。  相似文献   
952.
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是勘探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但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一个主要障碍,其中,如何有效地消除产生与地层间的多次反射波又是地震资料叠前去噪的核心问题。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以更好地消除多次波。本文着重概述现今实生常中常用的几种比较有效的消除多次波方法,包括拉冬变换,F-K方法和聚束滤波方法;同时也概述了预测反积消除水层混响和用K-L变换方法消除随机噪音提高信噪比等方法;最后,还讨论了近年发展的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3.
复杂观测系统下的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是近年应复杂地质构造与地震岩性成像需求而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此项技术与集群式并行机的结合,更是将其价格性能比较低至工业生产规模应用水平,然而,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实用化还需要诸如地震资料网络化、并行计算负载平衡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本文针对油田实际资料,试验了其应用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规则化技术,并结合地震炮集数据的特点,在自组装的集群式并行机上,解决了其节点间的负载平衡问题。本项工作有助于推近复杂观测系统下的地震数据实现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相似文献   
954.
托克逊县干沟一带出露有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和志留纪前陆盆地沉积。其时空配置表明,新疆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大洋在奥陶纪曾发生大规模的向北消减,志留纪因前陆和岛弧的碰撞而形成前陆盆地,充填序列揭示了碰撞造山作用过程。对碎屑岩中陆源锆石同位素测年表明其最新物源的年龄不小于461Ma。而侵入该前陆盆地碎屑岩的花岗闪长岩中火成锆石的同位素测年数据为(386.1±4.1)Ma,限定了前陆盆地的上限。前陆盆地的终结标志着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  相似文献   
955.
彭思源 《地理教学》2021,(12):22-24,47
本文采用"前探·中建·后迁"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水循环中下渗环节的影响因素,通过课前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课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相关原理的建构、课后让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锻炼其地理实践操作的技能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56.
沥青质砾石被发现于四川省青川县白家镇一带的下寒武统碎屑岩中。黑色的沥青质砾石多呈次圆状或次棱角状,表面光滑但无光泽,与胶结物之间有明显的界线,直径最大可达5cm。推测这些砾石可能来自于被剥蚀的震旦系灯影组。沥青、碳酸盐岩和页岩以砾石的方式沉积于下寒武统.表明在早寒武世筇竹寺期之前川北青川地区已存在有古油藏,前寒武系中可能还有生烃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957.
吴根耀  马力  梁兴  陈均亮 《地质通报》2008,27(3):308-325
郯庐断裂带的前身是3条重要的边界断裂(古郯庐断裂、辽渤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因而前白垩纪其两侧的“盆”“山”发育分属不同的造山动力学和成盆动力学系统。其西.扬子微大陆与华北微大陆之间的秦岭-大别造山带是印支期的碰撞造山带,兴-蒙造山带是海西期的阿尔泰型(增生弧型)造山带,燕山运动时两者都成为陆内造山带。“郯庐断裂带”以东,苏鲁造山带是苏皖地块与胶辽微大陆之间的燕山期碰撞造山带,延吉-清津造山带是胶辽微大陆与兴凯地块之间的印支期碰撞造山带;更北则是由一系列外来地体沿敦化-密山断裂拼贴在西伯利亚次大陆之上而形成的斜向汇聚-剪切造山带(属板间造山带)。在此基础上,分为海西-印支期、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时代,详细剖析了“郯庐断裂带”两侧与上述造山作用耦合的典型的磨拉石盆地和火山岩盆地的演化及其对比,证实前白垩纪“郯庐断裂带”两侧的盆地各有其独立的发育史,不是被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错断的同一个盆地。对“郯庐断裂带”两侧古生代-三叠纪陆表海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西的扬子微大陆、华北微大陆、布列亚-佳木斯地块与其东的苏皖地块、胶辽微大陆、兴凯地块曾分属独立的构造单元。早白垩世时,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部分闭合,亚洲大陆的雏形出现,上述3条边界断裂连接成郯庐断裂带并成为陆内的左行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958.
为解决地震勘探中地下溶洞及采空区位置地震资料成像效果差的难题,利用正演模拟结合实际资料分析,总结该类区域地震资料的频率、能量和信噪比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包括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弱信号提取与补偿、叠前五维数据规则化和基于构造约束的网格层析速度建模。通过在南川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波组连续性得到明显改善。证明了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震勘探中溶洞及采空区位置地震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959.
2020年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发生6.4级地震,震中位于南天山西段的柯坪推覆体附近.文中基于Sentinel-1 SAR卫星升、降轨数据获取了此次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In-SAR结果表明,地震形变场的EW向跨度约为40km,SN向跨度约为20km,升轨结果LOS向最大抬升量为5.9cm,最大沉降量...  相似文献   
960.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界面、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1)上三叠统与中、下三叠统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2)须二段与小塘子组的分界面;3)须三段与须四段之间的次级构造不整合面;4)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根据层序界面的发育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划分为盆地扩张体系域(B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2个体系域。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的演化主要是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其中TS1为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TS2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阶段,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开始逆冲推覆;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使得整个四川盆地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