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多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溪沟湾滑坡加速变形时总伴随着季节性降雨和库水位变动, 难以辨别滑坡变形的主导诱发因素, 对风险分析带来了挑战。鉴于此, 论文首先采用邻域粗糙集模型中的属性约简算法, 对溪沟湾滑坡活跃区和非活跃区日变形速率与降雨、库水位和库水位变动速率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溪沟湾滑坡活跃区变形主要受过去7日降雨因素影响, 并与短期库水位变化率因素存在关联性, 滑坡非活跃区的微弱变形与过去3日库水位变化率因素存在关联性。然后, 结合滑坡变形特征, 研究发现诱发溪沟湾滑坡活跃区剧烈变形的过去7天平均降雨量在20 mm左右, 库水位下降因素对其变形存在影响, 但影响较小, 而溪沟湾滑坡非活跃区的微弱变形主要受库水位波动影响。最后, 通过对溪沟湾滑坡进行渗流-力学数值计算分析, 结果揭示了溪沟湾滑坡活跃区受长历时前期降雨作用的变形机理。数值分析过程中, 当降雨强度由1 mm/d增至20 mm/d, 降雨造成滑坡体内部孔隙水压逐渐增大, 内部水位抬升并不断向滑坡活跃区延伸, 导致活跃区滑坡体由稳定状态降至欠稳定状态, 进而引发溪沟湾滑坡活跃区变形加剧。此外, 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库水位下降因素对滑坡活跃区内部渗流场影响较小, 对其稳定性影响有限, 而库水位变动对滑坡非活跃区内部渗流场影响较大, 说明滑坡非活跃区的微弱变形主要受库水位波动影响。论文针对溪沟湾滑坡变形诱发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 有助于对该滑坡进行风险预警, 可将过去7日平均降雨量20 mm作为诱发溪沟湾滑坡活跃区剧烈变形预警阀值之一。  相似文献   
82.
从地质矿产经济管理角度,简要叙述和分析了河南省地矿厅“八五”前期金矿储量承包现状、作法及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差异。指出了因承包储量价格偏低、资金到位率低和拨款滞后,给地勘单位造成的困难和损失;提出了净化环境、有效利用资源、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83.
北京城历史悠久,辽代以后的城址位置变迁已基本考据清晰,而对于辽代以前的情况尚存在较多的模糊之处,当前一般认为是起源于广安门一带.重点对辽代以前的三期北京城(前期蓟城、后期蓟城、唐幽州)的城墙位置及变迁时间分别进行了一定的考证.首先对本区的历史自然地理条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据此作为探讨北京城市发展变迁规律的基础.根据地铁施工的地层资料,发现了疑似"蓟丘",结合古文献分析认为本区最早出现的城市——前期蓟城应位于莲花池湖区域,推测后来由于莲花池的出现,大致于公元227—294年之间迁到广安门一带的后期蓟城.分析认为后期蓟城与唐幽州并非以往所认为的前后一致,而是有过扩城.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墓志铭中相关的方位记载,对后期蓟城与唐幽州的城墙位置分别进行了推定,对城墙方位发生改变的时间进行了界定,初步得出约在公元752年,时任幽州节度使安禄山进行了一次扩城.  相似文献   
84.
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后暴雨诱发的泥石流不断增加,通过收集整理降雨资料,分析汶川震区不同地域泥石流暴发的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变化过程,揭示震区暴雨泥石流的激发雨型特征,为暴雨泥石流的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汶川震区的暴雨泥石流激发雨型可分为短期突然降雨型、中期持续降雨型和长期间断降雨型3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引发泥石流的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的不同。暴雨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体现为降雨导致流域内松散土体渗透、饱和及侵蚀移动的过程。激发雨型与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存在相关关系,短期突然降雨型的激发雨强最大,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最少;中期持续降雨型的激发雨强居中,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最多;长期间断降雨型的激发雨强最小,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居中。对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碎屑流进行验证,初步判定是由长期间断降雨型引发岩体抗剪强度降低而引起的。对不同激发雨型特征的研究能够为汶川震区泥石流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基于中国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欧亚中纬度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正异常配置及其与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Regiona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RELTE)的联系。结果表明,发生RELTE时乌拉尔山(简称乌山)、贝加尔湖(简称贝湖)和雅库茨克—鄂科斯克海(简称雅鄂)附近的某一区域出现高度场正异常的概率为0.83,即欧亚关键区500 hPa正高度距平场的相互匹配是形成RELTE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将三个关键区域高度场异常配置分为7种类型:乌山型、贝湖型、雅鄂型、乌山—贝湖型、乌山—贝湖—雅鄂型、乌山—雅鄂型、贝湖—雅鄂型。不同类型异常模态对应的RELTE在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各有差异,如:乌山型对应RELTE以全国型为主,平均持续天数达14.2天;乌山—雅鄂型对应的RELTE以东北—华北型为主,事件平均持续天数为14.1天。此外,不同类型的异常配置均对应有超前于RELTE的前期特征,平均超前时间为1~8天不等。超前天数的空间分布、高度场异常的时间演化,进一步揭示了乌山以西和雅鄂以东两个方向高度场异常的发展并形成多种环流异常模态的过程,也验证了RELTE存在前期信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6.
2012年3月26日,天空中会上演一幕壮剧——金星、木星合月的美丽天象,在这之前的2月26日,也曾出现过一次“金木合月”的天象。在短短的一个月期间内,集中出现了两次“金木合月”实属少见,正是利用这难得一见天象出现的机会,我们青少年宫科普部决定深入社区开展“天文科普进社区”活动。因为往年我们搞的基本上都是“天文科普进校园”活动,像这种活动形式还是第一次。我们早在半个月前就与“休门街道居委会”取得了联系,居委会领导很重视、很支持我们这种想法,经过协商,他们负责组织小区居民,我们负责提供天文望远镜和辅导员。于是,前期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87.
考虑前期降雨过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栋  李典庆  周创兵  方国光 《岩土力学》2013,34(11):3239-3248
基于三峡库区实测降雨资料,研究了不同初始条件对不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建议了能够反映边坡含水状态的初始条件选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非饱和渗流分析方法研究了前期降雨对不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以典型的砂土和黏土边坡为例初步探索了前期降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初始条件对不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同;建议将多年平均降雨量对应的稳态渗流场作为初始条件进行非饱和渗流分析。边坡土体渗透系数越低,边坡稳定性受前期降雨的影响越大、影响时间也越长。砂土和黏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建议至少考虑15 d以上的前期降雨,对于砂土边坡还应根据这15 d前面5 d的降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增加计算天数。短历时高强度前期降雨对砂土边坡稳定性影响更大,而长历时低强度前期降雨对黏土边坡稳定性影响更大。累积前期降雨量可以作为判断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出现时刻的依据。砂土边坡出现最小安全系数时刻与10 d累积前期降雨量最大的时刻较为吻合,而黏土边坡则与15 d累积前期降雨量最大的时刻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88.
中电投广西核电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4月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注册成立。目前,注册资本金为28670万元。公司主要负责广西白龙核电项目和广西桂东(平南)核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白龙核电厂址位于广西防城港市江山半岛,距离  相似文献   
89.
一、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重要作用 地籍测绘主要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土地开发整理要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具有一定的规模性、统一性、整体性。对一些不规则的界线进行裁弯取直,难免要打破原有的土地权属界线,为有利于将来整理后土地重新确权定界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地籍测量,  相似文献   
90.
东亚夏季风建立前青藏高原地气温差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112个站1980~2001年和部分站点1960~2000年的气温、地温资料,采用经验正交EOF和旋转经验正交REOF等方法,对东亚夏季风爆发前青藏高原地气温差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气温差一般超前气温、地温1个月达到全年最大值,比中国中东部同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