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465篇
地质学   1532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8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岩溶地形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岩溶地形的有效勘察是保证岩溶地区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从应用条件来看,地质雷达方法较其它地球物理方法更适应浅层复杂岩溶地形的勘察.这里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形勘察中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在岩溶地区雷达波的传播特点与曲线特征,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形勘察中的应用.经分析认为,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完成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川西北早志留世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缓坡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由一套巨厚的页岩、泥岩层夹生物礁及透镜状和不规则层状风暴生屑灰岩、瘤状灰岩组成。根据区内特征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分布和相应的化石生态,作者认为本区兰多维列期至早温洛克期时为一典型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均斜缓坡,并且从浅到深划分为滨岸、浅缓坡、深缓坡及盆地等亚环境。滨岸区位于潮间带,以潮坪碳酸盐岩为代表;浅缓坡位于浪基面至风暴浪基面之间,岩性组合为A、B类风暴岩,A、B类瘤状灰岩、生物礁灰岩及粘结岩;深缓坡位于风暴浪基面至最大风暴浪基面之间,岩性以D、E类风暴岩、C类瘤状灰岩及泥页岩组合为特征;盆地处于最大风暴浪基面之下,为黑色泥页岩沉积。结合早志留世时全球冰川作用,文中讨论了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用地震反射波定量解释煤层厚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变薄模型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发现:对层厚小于λ/4(λ为地震主波长)的煤层来说,煤层顶、底板的反射波迭加形成复合反射波,几乎不能拾取顶底板反射波的初至时间;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振幅等)与煤厚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出现多个极值点,在层厚为λ/4、λ/2等处出现极值,但在区间〔0,λ/4〕及〔λ/4,λ/2〕内振幅是层厚的单调函数。因此,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就可以进行煤层厚度的定量解释。山西朔县地震资料的定量解释结果与钻探资料对比最大误差不超过0.6m,证明了该解释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4.
以某矿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据,建立了岩浆侵入的正演模型,在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属性优化的基础上,借助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中的BP网络方法,建立了岩浆侵入范围预测的BP网络模型.通过误差分析证明,将灰色关联分析与BP网络结合起来进行岩浆侵入范围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火山岩油气储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荣  王东坡 《世界地质》2001,20(3):272-278
火山岩储层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火山岩储层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储层的岩性岩相特征,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以及自碎角砾熔岩,包括爆发相,溢流相,次火山夺相、火山通道相、侵入相和喷发沉积相。火山岩主要靠相互连通的孔,洞、缝组成的网络来构成储集空间。储集空间有原生和次生两大类。我国中-新生代玄武岩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一般是低声波,低感应,低自然伽玛、高电阻,高密度,在地震剖面上多表现为低频的强反射,层速度为2500-5000m/s。  相似文献   
106.
根据沉积物的性质,结构及原生沉积构造,将三都红盆冲积扇体划分为21种沉积微相类型。据不同微相空间组合及成因联系将盆内沉积物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其中首次将河道沉积又细分为主河道沉积和分支河道沉积。  相似文献   
107.
《地学前缘》2016,(1):107-118
开展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预测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页岩储层品质及压裂品质两个要素,提出以TOC含量、矿物组成为基础的"两步法"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分析、X全岩衍射分析及TOC含量测量等资料,以川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了页岩岩相划分,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属性差异。结合测井资料,根据概率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页岩岩相预测模型,开展了该地区单井岩相预测,揭示了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组合及分布特征:(1)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发育11种岩相类型,其中5种富有机质页岩岩相,6种贫有机质岩相;(2)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及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因具有高TOC含量和高脆性特征,保证了页岩良好的生气能力及可压裂性,为最有利岩相类型;(3)有利岩相组合主要分布在龙马溪组底部,平面上自威远地区北西向南东方向,组合厚度增大,组合类型变化。北西部W1井,以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与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组合为主,厚20m;往南东至W2井,以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夹薄层状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为主,厚30m;至南东部W4井,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夹厚层状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组合,厚35m。  相似文献   
108.
利用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可以大大提高三维地震资料对地下地质情况的研究程度。以山西常村矿为例,介绍了波阻抗反演在目的层位追踪、薄层辨别、断点断距的确定、陷落柱的解释以及冲刷无煤带的圈定等方面的应用。实例表明波阻抗反演地震剖面比常规地震剖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薄层的分辨率能力上,波阻抗反演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在该区波阻抗反演剖面上,不仅能够分辨15#煤层的三个分层,同时对6#、9#、12#薄煤层也有清晰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9.
新疆北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玛纳斯—乌鲁木齐地区泥盆纪到白垩纪古地磁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首次建立了准噶尔西北缘及南缘石炭纪—白垩纪古地磁极移曲线,由石炭纪到二叠纪的古地磁极位置基本在同一区间,说明该时期这些地区为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而其古地磁极明显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地块存在着差异。(2)该地区侏罗纪及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与塔里木地块结果一致,侏罗纪乌鲁木齐与和布克赛尔磁偏角相差30°左右,说明和布克赛尔地区相对乌鲁木齐地区逆时针旋转了30°左右,晚古生代以后曾发生过南向移动,而侏罗、白垩纪以来均向北发生了相当规模的北向运动,并发生了相对旋转,目前东、西准噶尔的构造格局可能就是由于局部相对旋转造成的。(3)中国大陆在早二叠世还不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而是以相互分离的独立块体分布于45°N—15°S的古特提斯洋中。(4)该地区二叠纪的磁偏角为165°—168°,而塔里木为218°,哈萨克斯坦为229°,说明存在35°—55°的逆时针旋转,这个旋转可能是由于西部推覆构造造成的。如果将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顺时针旋转35°—55°后,东准噶尔超基性岩带、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和斋桑泊—鲁布佐夫斯克超基性岩带应在同一构造带上。(5)该地区晚古生代古纬度变化不明显,位于30°—45  相似文献   
110.
许欢  柳永清  旷红伟  彭楠  江小均 《地质通报》2017,36(11):1893-1918
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重要的陆内造山运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地质影响。虽然前人对燕山运动的研究已近百年,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对于燕山造山带的陆内造山过程仍存在很大争议。针对这一科学问题,选取燕山西部尚义盆地开展了1∶5万专题地质填图。在此基础上,通过盆地充填序列、岩相、沉积环境、物源的综合分析,恢复了盆地岩相古地理,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型,并探讨了燕山造山带陆内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根据沉积岩区岩相组合填图方法,绘制了1∶5万组-相级岩相分布图。燕山西部尚义盆地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沉积演化记录了燕山造山带造山前伸展、同造山挤压和造山后伸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