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5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测绘学   561篇
大气科学   403篇
地球物理   443篇
地质学   500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4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们总是期望用较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来检验或评价相对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的分类结果的正确性,比如用航空影像检验TM的分类结果,用TM影像检验NOAA的分类结果。然而进行检验的首要关键的问题是将两幅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在空间准确配准。事实证明,在空间域进行强制叠合是不成功的,因为二者没有可比的共同基准。两物相比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作者认为遥感影像的空间频谱是一个较好的可以相互比较的基础,人们可以设法使空间尺度不同的两幅遥感影像在空间频谱上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对相对高分辨率的影像进行适当的低通滤波而粗化,并通过它与相对的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错动,求取相关系数值,当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值时可被认为是最佳的配准状况。本文以1:10000的黑白航空像片为准,对应用TM影像估算冬小麦播种面积的精度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在传统的监督分类,K-T变换或混合像元分解方法中,混合像元分解方法的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82.
固体潮时频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作了介绍。采用Huang.Hilbert Transformation方法分析了固体潮数据,即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将复杂信号分解成有限个本征模态函数之和,求取三维时频空间的Hilbert谱。仿真实验和重力固体潮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调频调幅信号特征的提取。  相似文献   
83.
本文继续文献 [10 ]的工作 ,进一步讨论了测量平差 Gauss- Markov模型参数岭型广义逆估计的若干性质 ,如允许性、优效性、相对效率、抗干扰性等等 ,得到了许多重要结论。计算结果表明 ,在设计阵呈病态时 ,岭型广义逆估计确能明显改善 L S估计  相似文献   
84.
改进了游离二氧化硅(fSiO2)测定中试样的分解方法,采用硫-磷混酸替代单独使用磷酸分解试样,防止了焦磷酸盐的形成,同时,氟硼酸对fSiO2的溶解率符合测定要求。改进的方法用于标准物质中fSiO2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或磷酸溶矿重量法相符。对于ω(fSiO2)=3.26%的标样10次测定的RSD为2.4%。  相似文献   
85.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的海冰遥感影像数据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对辽东湾2000-01-18的海冰遥感数据(NOAA/ARHRR和Radarsat/ScanSAR)进行了融合分析,并从几方面对结果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文中首次采用了小波分析中的多层次分解和重构技术用于数据融合分析。  相似文献   
86.
一个有限差分大气环流模式的并行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合于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新一代九层大气环流模式(IAP 9L AGCM)被发展成功。本文描述了并行模式的设计原则,给出了该模式的并行版本在我国几种主要的并行机上的并行执行效率数据。采用消息传递方式(MPI)的区域分解方法用于实现程序的并行,结果表明,对于该模式,只有一维区域分解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并行可扩展性,即随着处理器的增加而能得到相应较好的并行加速比和并行效率。  相似文献   
87.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春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到我国东部500hPa市场场与四川盆地气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夏500hPa高度场与四川盆地气温关系密切,其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最主要的耦合特征;四川盆地气温的冷暖异常与高度场的高低异常呈同位相变化;当500hPa高度升高(降低)时,四川盆地气温升高(降低);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地区500hPa高度呈下降趋势,而四川盆地气温呈变冷趋势。这一结果表明大气环境的异常演变也是造成四川盆地春夏气候变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广西前汛期旱涝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EOF分解和Z指数对广西前汛期(4-6月)降水进行型态分布及旱涝等级的划分,研究旱涝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年际变化,并对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前汛期降水的一致性较好;60年代和90年代为旱涝多发年代,70年代以涝为主要特征,80年代以旱为主要特征,影响广西前汛期降水的环流因子主要有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北半球极涡,印缅槽及副热带高压,中低纬太平洋海区对广西前汛期降水多少的影响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89.
大别山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比例尺 (1∶10 0 0 0 )构造制图及构造分析表明 ,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含有丰富的构造演化历史记录。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只保留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透镜体内部 ,表现为高角度网络状超高压剪切带与弱应变透镜体域规律组合格式。前者由面理或糜棱岩化榴辉岩组成 ,后者由块状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组成。碰撞期后伸展构造表现为区域性的假单斜状 ,内部呈低缓角度的网络状强应变带及所环绕的透镜状弱应变域组合格式 ,强应变带的岩石为由榴辉岩退变成的角闪岩相高压片麻岩及部分熔融形成的含榴花岗岩 ,透镜状弱应变域的岩石为弱角闪相改造的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不同尺度上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及碰撞期后伸展组构所显示的这种残斑基质流变学结构样式 ,虽然与先期原岩成分、结构、流变学的不均一性有关 ,但主要是多期递进应变分解作用的结果 ,支持榴辉岩“原地”成因模式。依据构造学证据和可利用的岩石学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分析了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及折返过程 ,指出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是在 2 45~ 2 10Ma形成的 ,碰撞期后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 2 0 0~ 170Ma。在超高压变质岩石向地壳表层折返过程中 ,张扭作用可能有重要功能 ,不支持碧溪岭地区遭受过多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推论。  相似文献   
90.
气候诊断研究中SVD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介绍了SVD模态的Monte Carlo统计检验方法及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