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81.
应用遥感信息图像研究现代水下分流河道河流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下分流河道是三角洲前缘亚相最重要的微相类型及油气优质储层之一,但目前对水下分流河道河型研究较少,其是否存在曲流河型、辫状河型?有无其他河型?是否存在高角度转弯现象等问题尚不十分清楚,并直接影响高含水期及三次采油阶段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精细刻画、内部构型或建筑结构、三维非均质性模式等研究,为此,弄清水下分流河道河型成为既急需又具有理论意义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关键问题,以现代沉积为重要钥匙,采用能整体、细致揭示河道平面形态及特征的遥感信息法(卫星图像)对41条现代水下分流河道进行深入剖析,确定水下河型;将水下分流河道分为4带、划分3类8亚类河型,并论述了其特征及形成条件;通过41条现代水下分流河道的河型统计得出:顺直型水下分流河道是最常见河型,低弯度型、高弯度型、辫状型、网状型等河型少见且皆发育于不同地质背景的近岸水下环境。  相似文献   
182.
针对海量信令分析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可伸缩环境体系的分析模型算法。利用循环缓冲机制接收海量数据并进行缓冲转发;借助信令拷贝方式达到信令的纵向拓展;凭借信令分流技术进行目标信令的过滤和处理;采用自动重连和队列缓冲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由于网络异常、拥堵产生的丢包问题;各环节根据现有硬件资源完成模型的动态配置,使硬件资源利用率和软件执行效率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增强硬件资源的可伸缩性;该算法既提高了海量信令处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又增强了硬件资源的可配置性和灵活性。从实验结果来看,该算法简单有效,适合于标准模式下各种级别硬件设备的海量信令分析。  相似文献   
183.
胜二区沙二段7砂组地层基准面旋回与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油田开发区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胜坨油田二区7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发育特征以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7砂组发育多级基准面旋回,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反映了可容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速率比值(A/S比值)在纵向上的多级变化发育模式,即在A/S比值总体向上变小的背景上,有多个次级A/S比值向上变小再变大的旋回。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波动-下降,沉积微相从7砂组底部的河口坝过度为地层中部的席状砂背景下残存的分流河道沉积,再到7砂组上部的河口坝沉积。A/S比值控制着研究区沉积微相的发育类型、展布模式。弄清楚研究区地层沉积特征与基准面旋回之间的关系对于精细储层表征和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4.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藏沉积相及平面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萍  尹太举  郭青松 《西北地质》2010,43(1):115-123
跃进二号油田含油层位包括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下部(E31)三个主力油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一般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并根据沉积物粒度、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和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类型,认为本区大的沉积背景仍然为辫状河三角洲,但沉积微相类型和砂体成因模式与一般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即骨架砂体以水下分流砂坝为特征,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欠发育。主力油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水体浅,入湖水流在向湖推进过程中,流水动能强,分流河道主要起输送沉积物通道作用,沉积作用弱,而分流河道之间水体能量相对弱的区域沉积作用强,因而形成了以分流砂坝沉积为主的沉积特征,这种沉积模式打破了传统三角洲沉积以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的相模式,建立了以土豆状散布于河道间的分流砂坝为格架的沉积微相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5.
淮南煤田第四含煤段砂体的演化特征及对煤层厚度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淮南煤田第四含煤段砂体的演化特征及其对 13-1煤层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 煤层底板砂体展布型式变化较大, 继承性较差, 反映出网状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发育特点; 顶板分流河道沉积作用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 岩体演化具有较好的继承性; 在靠近煤层发育的时期内, 底板砂岩和煤层空间分布呈现互为消长的关系, 而在顶板砂体发育的早期, 砂岩体对下伏煤层的冲刷作用和影响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6.
以海安南地区堡1断块泰州组一段为例,在岩石薄片和压汞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砂体的内部结构入手对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泰一段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经研究表明:泰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结构单元为典型的中一低孔、中一低渗储层,碎屑组份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较不发育;填隙物为泥质杂基和碳酸盐矿物胶结物,属长石岩屑质砂岩和岩屑长石质砂岩;成岩作用主要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交代作用和溶解溶蚀作用等,塑性颗粒的变形、碎屑颗粒的破裂甚至错断、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及铁白云石交代碎屑组份、溶蚀现象等均较普遍。对各结构单元孔隙结构类型参数分析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内部结构单元河道主体砂岩储集性能好于河道侧缘,认为岩相类型和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物性的原生因素。  相似文献   
187.
汊口分流是河流动力学中一个经典的科学问题,感潮河段内的汊口由于受到潮波运动的影响,会产生明显的剩余环流,使其分流过程与非感潮河段汊口存在明显不同。为揭示潮波运动对汊口分流的影响,引入分流不均匀系数概念,以长江口为研究对象,依据2002年地形建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分别开展"无径"、"无潮"和"径潮"3种情况模拟,定量地分解出径流、潮流和径潮相互作用对分流的影响程度,并探讨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对分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波运动在枯季和洪季分别以32.95% 和35.71%的程度对南北港分流不均匀系数产生抑制作用,使分流趋于均匀。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使得南港的径潮相互作用增强,潮平均水位壅高,减弱了径流向南港分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8.
分析了沉积基底、聚煤时期分流河道及S2砂体对3煤厚度的影响,阐明了3煤厚度变化的原因,对煤田勘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9.
江心洲在何种水动力条件下具有稳定的形态一直是河床演变学中的核心问题,采用河道形态变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分汊型河流在水流连续方程、阻力方程、推移质输沙方程和总流能量方程控制下的自动调整机理。以长江中下游两汊不对称的江心洲为研究对象,将其形态概化为规则的等腰三角形,详细数理分析发现,主汊的分沙比大于分流比是这类江心洲达到平衡的必要条件。当分汊河道达到平衡状态时,江心洲的形态会随着汊道间水沙分配比例的调整而变化,且分流比与分沙比越接近,江心洲越窄长。另外,利用长江中游监利汊道的实测水沙资料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江心洲形态的理论计算值与相应的实测值符合程度较好,相对误差为9.0%左右。  相似文献   
190.
本文再现了了三角洲分流河道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定量剖析了分流河道形态特征及三角洲朵体展布特征,研究了分流河道,边滩及决口扇粒度变化,对比分析了水上、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席状砂的宽厚比变比趋势,并结合三角洲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为生产实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