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403篇
测绘学   419篇
大气科学   617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770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速度场融合中公共点的筛选对求解参数的影响、转换参数随公共点个数的变化,以及六参数转换和七参数转换对结果精度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针对东亚地区的地壳运动问题,给出了合理的速度场融合方案,并对1997~2005年间的GPS观测结果进行了速度场融合,获得了东北亚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统一速度场.  相似文献   
992.
在工程实践基础上,对邯郸东部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经济技术分析和环保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本区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提出了当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或等于200kPa时,应采用CFG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当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200kPa时,东区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干法)复合地基,西区应采用夯实水泥土桩法复合地基或水泥土搅拌桩(湿法)复合地基,北区和南区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993.
树立全面预算理念 推动地勘单位预算管理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控制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涉及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一种综合性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它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和控制方略,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全面预算管  相似文献   
994.
河北平原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且埋藏浅,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和广阔的市场。但由于钻凿地热井需要大量资金,地热开发受到限制。利用石油废弃井进行二次开发,使闲置的资源重新利用,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无疑会加快河北平原城市,尤其是资金相对匮乏的乡镇地热开发利用的步伐。本文对石油废弃井不同热储层改造及开发利用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995.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V3.7),采用WDM6双参数微物理方案,对2014年7月26日12时—28日06时发生在华东地区的一次层状云降水天气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模式中初始云凝结核(CCN)数浓度及参数化方案,进行敏感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改变CCN数浓度的结果表明,CCN数浓度对降水的影响复杂、非线性,随着CCN数浓度的增大,降水量减小。云水、霰混合比始终增加,雨水混合比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冰晶混合比则与之相反,呈现先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雪晶混合比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改变CCN参数化方案的结果表明,两者模拟降水落区有差别,三参数方案更接近实际;降水产生后,三参数方案的CCN浓度一直高于双参数方案,且数值变化不大;双参数方案的结果显示暖云降水加强,冷云降水略弱,三参数方案则显示暖云降水较弱,冷云降水较强。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自然地域分区研究前沿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区是地理学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作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自然地域分区通过对区域的划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自然地域系统要素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过程的地域分异规律,可为制定差异化的空间管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自然地域分区的主题与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不断变革与创新,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学者在自然地域动态分区、分区界线自动划定与多分区方案定量优选等前沿领域的近期进展,总结了自然地域分区理念、方法的创新与拓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自然地域分区在理念、技术与任务方面面临的挑战,建议开展面向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综合定性与定量途径、从全球到地方多尺度的自然地域分区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自然地域分区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7.
采用考虑沉水植物影响的E-ε湍流动能闭合湖泊热力学过程模型,模拟2013年8月东太湖湖-气交换过程,并利用太湖的站点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太湖水温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的各层水温与观测值相比,均方根误差均未超过1℃。同时模型也较好地模拟出太湖表面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潜热通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标准差为54.7 W/m2。由于湖水较浅,太湖的水温层结会明显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晴朗小风条件下的湖水呈现显著的热分层现象,当风速为0.8 m/s,高层和底层的温差达到7.9℃。大风天气条件驱动较强的水体湍流混合,水温的热分层消失,风速为12 m/s,湖泊上层与底层的水温差仅0.12℃。此外,模拟结果较好地呈现出了东太湖沉水植物的存在通过增大湖体消光系数,减小到达湖体内部的热量,并增加对湖水的阻力,影响湖体中湍流动能的分布,并进而影响湖水温度的分布。综上所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浅水大湖湖-气交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刘琨  张峰  吴琨  周秀骥  张华  刘仁强 《气象学报》2016,74(5):784-795
大气粒子散射相函数的参数化是大气辐射传输参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全面比较了大气粒子的HenyeyGreenstein(HG)方案和双Henyey-Greenstein(DHG)方案,并在四流球谐函数展开累加法中,应用这两种相函数参数化方案计算气溶胶、云、霾粒子的反射率、透射率或吸收率。该研究结果表明:HG方案无法表现相函数的后向峰值,因而其计算的大气粒子反射率和透射率精度较差;DHG方案能较好地表征相函数的整体特征,但是该方案计算的相函数易出现后向异常峰值或为负值,并导致计算得到的气溶胶、云、霾粒子的反射率和透射率精度甚至会低于HG方案。对DHG方案进行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改进的DHG方案(MDHG)。MDHG方案计算结果稳定,并能很好表征相函数的前向和后向峰值的特征,其计算的大气粒子的反射率和透射率精度也较高。因此,MDHG方案是一种理想的相函数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999.
边界层方案对中国中东部地区降水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建玉  刘羽 《高原气象》2016,(4):969-978
以华中区域中尺度业务模式WRF3D为平台,使用MYJ、ACM2边界层方案完成了2012年7月的批量敏感试验,并与高时空分辨率实况降水数据作对比,重点关注不同边界层方案对中国中东部地区降水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案下的降水预报均对我国中东部地区清晨和午后并存的降水双峰值有所表现,且两者对清晨降水峰值的预报差异不大,但预报的午后降水峰值差异明显,尤其表现在峰值幅度上,位相上也略有差异。总体而言,ACM2方案下的降水日变化特征更接近实况。进一步对高分辨率模式输出的诊断表明,午后降水峰值主要由隐式降水决定。在此基础上,从模式中隐、显式降水产生机制的角度考察了不同边界层方案下降水日变化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WRF模式对2007年7月8日淮河地区特大暴雨过程开展显式对流(1.1 km)模拟试验,比较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三种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主要影响模拟的强降水位置和强度,而对雨带位置的影响不大。采用MYJ边界层方案模拟的强降水更接近观测,采用YSU方案模拟的强降水偏弱;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比,简单的热扩散方案模拟的强降水最强、最接近观测,而RUC方案模拟的强降水最弱,Noah方案居中;同时改变陆面方案和边界层方案比单一改变其中一种方案对模拟降水的影响更大。造成强降水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模拟的近地面(约1 km以下)大气的湿度和温度不同,导致支持对流发生发展的入流空气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不同,进而影响模拟的对流强度和地面降水量。对强降水模拟较好的试验模拟的近地面大气湿度更大,环境入流空气的CAPE更大,对流发展更强,地面降水也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