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6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975篇
测绘学   750篇
大气科学   629篇
地球物理   650篇
地质学   3051篇
海洋学   447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592篇
自然地理   119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2年   4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石冰川活动性增强,产生灾变的趋势上升。采用遥感影像分析、现场调查及气象和径流监测等方法,获取了藏东南地区乌连沟石冰川的特征数据,分析其灾变形成泥石流的诱发因素及过程。结果显示,乌连沟石冰川2010—2017年平均运动速度为1~3 m·a-1,且前缘整体运动速度显著高于中后部。石冰川前缘向前运动进而失稳,可持续为沟道输送松散物源,2013年及2014年约有5 600~9 000 m3石冰川输送的松散物质被启动。形成泥石流除需要充沛的物源外,还需要足够的水源启动。区内降雨量有限,乌连沟最大径流出现在5—6月,主要由高温引发冰雪消融贡献。分析2013年及2014年两次泥石流事件发现,其主要诱发因素是高温,灾变机制为气温快速升高导致表层冰雪快速消融,融水在石冰川表面凹陷处积聚形成湖塘,湖水泄流启动了石冰川前缘积累的松散物质形成泥石流。未来随着气候变暖加剧,石冰川的活动性进一步增强,在急剧升温或强降雨影响下,形成泥石流的规模及频率可能会增加,需防范石冰川灾变形成泥石流的致灾风险。  相似文献   
952.
利用2003-01~2013-12期间GRACE数据反演得到地球表面质量变化,使用全球正向建模恢复法改正泄露影响,获得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比较GRACE直接估计和泄露影响改正后的结果发现,南极冰盖在2003~2013年质量变化信号衰减20.3%,西南极有26.4%的质量消融信号泄露到了周边,东南极的泄露影响更高达70%。改正后的结果表明,南极冰盖绝大部分质量消融发生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质量积累发生在东南极的Ronne冰架和Amery冰架;西南极冰盖质量变化速度达到-152.47±2.00 Gt/a,基本上等同于南极全岛的质量消融速度,而南极半岛的冰盖融化速度为-27.44±0.75 Gt/a,基本与东南极的冰盖质量积累速度27.27±5.12Gt/a抵消;南极全岛冰川整体质量以-152.64±7.00 Gt/a速度消失,并以-18.85±4.87 Gt/a2的加速度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以0.41 mm/a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953.
利用2015—2019年丽水市283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和逐时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行业标准,在研究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GIS平台建立不同地形条件下避暑旅游适宜度地理推算模型,对丽水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进行区划。结果表明,丽水山地夏季避暑旅游气候适宜等级为很适宜,所占区域居绝对比重。6月丽水各站避暑适宜度为很适宜,以海拔800 m为界,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适宜度先增后减。7—8月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提升,300 m以上为较适宜及以上级别。地理推算模型表明,丽水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庆元适宜及以上等级区域面积占比为全市最高,避暑旅游气候条件最优,其次景宁、遂昌、龙泉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也较优越。  相似文献   
954.
达尔文气压变化与蒙古东北部降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会军 《大气科学》2006,30(5):753-758
达尔文港是气象工作者非常熟悉的地名,因为南方涛动就是由达尔文和塔希提岛两个站的气压之差来定义的,达尔文港的气压(DP)可以代表澳大利亚北部海洋性大陆地区的气压.因此,作者的研究目的就是揭示该区域气压系统的变化与蒙古东北部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DP的正位相和区域低层大气辐散、高层大气辐合环流相关连,在亚洲对流层上层是异常西南风,对流层下层是异常偏北风,东亚季风减弱,在蒙古东北部地区的异常风为西北向,即,由内陆地区吹向西北太平洋地区,这意味着水汽由海洋向蒙古地区的输送减弱了,从而造成了降水的减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55.
利用计算机环境中要素可视化、可量化的特点模拟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的虚拟实践活动在激趣、释疑、促评等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956.
SNP模式是一种将科学建模与论证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加强学生对地理事象的本质理解,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本文在构建SNP模式与高中地理教学联系的基础上,以“冰川地貌”为例,阐述SNP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并从情境选择、核心问题设计、建模与论证、反思与评价四个方面对SNP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57.
潮沟是潮滩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潮沟信息的检测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口九段沙下沙北部发育比较复杂的潮沟为研究对象,使用2016年1月26日Landsat8全色波段数据,采用了一种融合小波变换、最大类间方差法和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对潮沟边缘信息进行了检测。小波变换中通过减小高层小波系数,达到弱化潮滩灰度变化的目的;通过增大低层小波系数,达到增强潮沟信息的目的;利用数学形态学和图像之间的几何(加减乘)运算,完成潮沟的提取;最后,分别在原始数据和检测结果相应的位置取样进行精度验证,样方潮沟面积一致性精度平均为92.1%。  相似文献   
958.
李晓冬  唐文勇 《海洋工程》2017,35(1):147-156
海洋平台的结构设计中主要考虑海洋环境和工作荷载作用,但近年来事故荷载的影响日益引起设计者关注。在此背景下,以固定式导管架平台结构为目标,综述当前针对事故荷载的风险设计方法的应用现状。首先论述在事故极限状态设计中应用风险分析的必要性;随后综述通用规范,如NORSOK、DNV、API等规范系列中对风险分析方法的使用现状,包括风险决策的不同层次、安全标准的各类形式,重在分析各类规范相关规定的异同,探讨各类方法的适用性;最后结合我国现状,论述若针对事故荷载编制基于风险方法的设计规范,目前尚存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59.
疏勒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增加,导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沙化等问题,影响区域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疏勒河流域处于北方防沙带中心,开展其防风固沙价值评估对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对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功能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总量为43.927×104~129.530×104t·km-2,防风固沙量呈上升趋势。(2)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价值快速增加,其多年平均价值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减少土地损失价值(99.46%)、保持土壤肥力价值(0.47%)、保持土壤有机质价值(0.04%)、减少交通运输经济损失价值(0.03%)。(3)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防风固沙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草地、耕地等植被覆盖率较高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地区域。(4)相较社会因素,自然指标因子对流...  相似文献   
960.
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干旱山地为研究对象,对海拔2 700~3 000 m典型草地群落的草本种类、高度和生物量等进行调查,并同步测定样地内的土壤水分,分析草地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草本生物量和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草地地上生物量平均值为135.36 g·m-2,并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变化模式,在海拔2 900 m时最高,为176.79±28.37 g·m-2。地下生物量平均值为946.13 g·m-2,并随海拔升高生物量呈递增趋势,在海拔3 000 m时最高,为1 301.19 ±68.24 g·m-2。(2)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在不同海拔高度间差异性显著(P<0.05);该流域干旱山地草地根冠比在4.14~11.95之间变化。(3)在生长季5~9月份,干旱山地草地土壤含水量在9.23%~31.31%之间波动,平均值为14.94%。(4)草本地上、地下生物量与土壤平均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784和0.7843。在不同海拔草地群落中,不同土层含水量对草地生物量的贡献不尽相同,但60 cm以上根系主要分布层内的水分对草地生物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