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64篇 |
免费 | 1266篇 |
国内免费 | 9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1篇 |
大气科学 | 1205篇 |
地球物理 | 849篇 |
地质学 | 2657篇 |
海洋学 | 561篇 |
天文学 | 122篇 |
综合类 | 652篇 |
自然地理 | 5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187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248篇 |
2020年 | 250篇 |
2019年 | 216篇 |
2018年 | 166篇 |
2017年 | 187篇 |
2016年 | 191篇 |
2015年 | 220篇 |
2014年 | 422篇 |
2013年 | 305篇 |
2012年 | 386篇 |
2011年 | 365篇 |
2010年 | 314篇 |
2009年 | 365篇 |
2008年 | 340篇 |
2007年 | 263篇 |
2006年 | 279篇 |
2005年 | 257篇 |
2004年 | 213篇 |
2003年 | 206篇 |
2002年 | 164篇 |
2001年 | 193篇 |
2000年 | 152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45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4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煤中碳酸盐矿物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及测试数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及华北侏罗纪煤系地层中含有较高的碳酸盐矿物,其形成与成煤地质时代、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化学组成、性质以及成因等相关因素,可将分为碱土金属碳酸盐与过渡金属碳酸盐二类.目前测试煤中碳酸盐矿物的指标有4个,即:ICC指数、碳酸盐CO2总量、NP值、矿物相分析.结合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测试煤中碳酸盐矿物的需要,提出了定性分级、定量测试、和矿物相分析等3个级别的测试方案,并根据每个级别测试的目的、测试的样品种类,设计了相关指标的测试方案与测定方法.煤中碳酸盐矿物的相关指标数据可广泛应用于煤质评价、煤矿废水酸碱性预测、煤加工利用、煤岩层对比与成煤地质环境等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京珠高速许漯段路基干拌水泥碎石桩加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拌水泥碎石桩是一项施工快速、不开挖路基的新型加固技术。针对京珠高速公路许漯段出现大量路基病害,采用此桩型进行加固处理。试验桩长为5.0 m,成孔直径为150 mm,间距为1.0 m×1.0 m,每层虚填料为25 cm,夯距为1.0 m,用120 kg重锤,分别对每层夯实10、8、7击的3根桩进行载荷试验,然后对每层夯实8、7击的2根桩进行重Ⅱ型动力触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每层夯7击,单桩极限承载力达400 kPa,效果最优。通过地质雷达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比分析加固前后路基土体变化,加固后路基不均匀变形减小,土体有效重度增加,含水率有所减少,桩体的吸水排水效果明显,桩的夯实挤密作用良好,路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得到改善。经过桩加固后1年运行观测,加固后路段没有再次出现翻浆、叽泥等病害,表明此桩型加固高速公路路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16.
17.
基于综合指标法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有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纳入到传统的以保护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之中是生态保护研究的新领域。利用综合指标方法,分析了中国从2000-2010年的4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中国的七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区域的服务空间保护成效进行评价,提出了国家尺度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性分级。主要结论为:① 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显著增加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显著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服务提高主要是农田向草地和林地、草地向林地的转换引的;华北地区的降低主要是耕地的减少以及人工用地的增加引起的;东北地区是由于林地向耕地草地、耕地向湿地与人工用地的转换引起的。② 七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均为增加趋势而且显著增加面积大于减少面积;显著增加面积最大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最小的为重点生态功能区;显著减少最大为重要生态功能区、最小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而且,对服务的保护成效在重要生态功能区最高,其次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其余区域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③ 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性等级中,极高级别占到了国土面积的26.18%,保护的生态系统服务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4.19%,保护成效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7倍。 相似文献
18.
《岩矿测试》2009,28(2):90
为适应网络化业务模式的变革,《岩矿测试》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实施作者网上投稿/查稿、专家网上审稿的办刊模式。该系统方便作者投稿、稿件进度查询;方便专家审稿。《岩矿测试》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的主要特色是动态、实时、互动,具备读者和审稿专家信息检索、文献引用动态查询、信息发布等众多功能,必将有助于提高论文引用率和显示度。欢迎专家、作者访问、浏览。自2009年1月1日,《岩矿测试》的工作界面以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为主,请在该系统向《岩矿测试》杂志投 相似文献
19.
岩体工程质量分级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质量评价采用的测试技术包括地质勘察、弹性波检测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合水布垭水利枢纽大坝建基岩体工程质量评价实例,对岩体工程质量分级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地理研究》2001,(6)
在6个土层和10次土壤含水量测定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与地形等6类20个环境因子变量,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预测的6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提出了5类13个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研究表明,各模型组之间的差异较大,以直接回归模型组为最优,PCA线性转换回归模型组次之,DCA非线性转换回归模型组最差.在每一组内,模型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以变量全部入选模型稍优于变量逐步筛选模型.6种模型中,通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性最好、预测精度最高,但模型结构最为复杂、需要的环境因子最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不仅拟合性和无偏性方面很好,而且结构最为简单、需要的环境变量最少,因而为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