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903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下垫面条件复杂,产流机制混合多变,而现有的水文模型由于其固定的结构和模式,无法灵活地模拟不同下垫面特征的洪水过程.本文利用CN-地形指数法将流域划分为超渗主导子流域和蓄满主导子流域.将新安江模型(XAJ)、新安江-Green-Ampt模型(XAJG)和Green-Ampt模型(GA)相结合,在子流域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空间组合模型(SCMs),并在半湿润的东湾流域和半干旱的志丹流域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东湾流域的参数由水文模型来主导;而志丹流域的参数受主导径流影响很大.在东湾流域,偏蓄满的模型模拟结果优于偏超渗的模型,且SCM2模型(XAJ和XAJG的组合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径流深合格率为75%,洪峰合格率75%);而SCM5模型(GA和XAJG的组合模型)在以超渗产流为主的志丹流域模拟最好(径流深合格率53.3%,洪峰合格率53.3%).在半干旱半湿润流域,SCMs模型结构灵活,在地形和土壤数据的驱动下,具有更合理的模型结构和参数,模拟精度较高,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922.
新疆塔城地区河流水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新疆塔城地区自然地理、气候、水系及河流概况,降雨和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从降水、径流、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性。  相似文献   
923.
以西咸新区天福和园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构建含低影响开发(LID)措施调控作用的城市雨洪过程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重现期降雨下LID措施和传统开发情况在不同前期条件下的径流控制及峰值削减效果。结果表明:① LID措施自然状态、半饱和与饱和状态在不同重现期降雨下径流控制率分别为64.3%~83.2%、56.3%~76.5%和48.7~68.1%,与自然状态相比,半饱和与饱和情况径流控制率分别减少了6.7%~9.1%和15.1%~15.8%,且皆随重现期增大径流控制率减少值先增大后减小。②径流峰值分别为23.3~189.4 L/s、25.9~198.4 L/s和28.8~290.7 L/s,与自然状态相比,半饱和与饱和状态径流峰值分别增加了4.5%~20.9%和22.9%~53.4%,表明LID措施在饱和状态下的调控效果远不如自然状态。③相较于传统开发,LID条件下自然状态和半饱和状态对径流峰值削减显著,但饱和情况在降雨重现期20年时径流峰值反而升高,表明LID措施饱和状态在大暴雨情况对下游管网造成更大压力。④在相同前期条件下有LID措施对径流控制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24.
长江源区1956-2000年径流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的资料进行分析,揭示长江源区年径流量在1956-2000年间呈微弱的减少趋势。结合流域气象资料分析,该时段流域内升温明显,最大可能蒸发量呈增加趋势,降水也呈微弱减少趋势。径流变化与降水变化基本一致,降雨-径流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1980-2000年降水量减少是该时段径流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温度升高有利于融冰融雪和降水形式的变化,但由于融冰融雪占径流补给的比率相对较小,该时段温度升高导致融冰融雪的增加不足以抵消降水量的减少对径流的影响。径流量季节变化分析,揭示长江源区春季径流呈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融雪过程提前以及融雪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25.
1957-2008年黑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黑河流域重点控制水文站莺落峡、正义峡实测月径流量观测资料,应用不均匀系数、集中度(期)、变化幅度等方法指标,分析了黑河流域径流年内变化规律;采用累积滤波器和Mann-Kendall秩相关法诊断了各月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对于莺落峡站,总体上各个年代径流年内分配均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其径流量7月达到极大值...  相似文献   
926.
北京地区坡面径流计算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北京市西南山区房山蒲洼两个坡耕地小区30场降雨径流资料和密云石匣示范区休闲地试验小区13场降雨径流资料,对Chu修正的Mein-Larson-Green-Ampt(GAML)、Phillip、Horton和SCS径流曲线数法4种径流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GAML和Phillip计算结果的模型确定性系数较高,Horton入渗曲线和SCS曲线数的计算结果模型确定性系数偏低。根据模型参数的易获得性,建议在北京山区,在有降雨过程资料时,使用Chu修正的GAML入渗曲线进行径流计算;若无降雨过程资料可用SCS径流曲线数进行径计算。本研究结果可用于北京地区径流量预报和水土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927.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功能区监测降雨事件,研究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及初始冲刷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TSS和CODCr,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四倍多;总磷超出Ⅴ类水质标准两倍以上,氮素营养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含量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显示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交通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区情况较为良好。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冲刷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功能区之间,商业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其次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区冲刷强度较弱;TSS和CODCr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冲刷强度要大于氮磷污染物质;而在交通区和居民区分异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928.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面积不透水铺装的应用,导致城市水环境受到严重冲击,降雨径流成为水体恶化的主要污染源。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绿色网络构建设施之一,能够提高城市透水面积,引入控制降雨径流的BMPs设施,消减城市非点源污染物,保护河流、湖泊等城市敏感区域。重点介绍了长广溪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融入的4种水质过滤净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包括沉淀过滤系统、平行过滤系统、生物过滤系统和重力过滤系统等。长广溪湿地有效地降低了流入长广溪的悬浮物(SS)和COD负荷,发挥了湿地公园净化过滤水体的功能的同时,营造景观多样性,改善长广溪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29.
天气雷达估测降雨是径流模拟和洪水预报的重要信息之一。由于雷达网格降雨存在误差,且误差随着网格水平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对于径流模拟,高分辨率的雷达降雨数据并不意味着径流模拟的精度更高。采用FSS(Fractions Skill Score)方法和HEC-HMS模型(Hydrologic Engineering Center's 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m)分析江苏省西苕溪流域雷达估测降雨水平分辨率对径流模拟的影响。在2010年和2011年夏季两场降雨实例中,雷达估测降雨在不同降雨阈值情况下,FSS达到目标精度值对应的最小有效水平尺度为2~8 km,分别以2、4、6、8 km水平分辨率的雷达估测降雨和雨量站测雨作为HEC-HMS模型输入进行径流模拟,结果表明:基于不同水平分辨率的雷达估测降雨的径流模拟结果与实测径流资料基本吻合,雷达估测降雨2、4、6、8 km水平分辨率的变化对径流模拟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30.
北京地区农田氮素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机理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4  
田间模拟降雨径流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农田暴雨径流氮素流失与雨强、作物覆盖、施肥因子的关系,以及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特征和对氮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越大,地表径流模数和侵蚀模数增大,氮素流失越多;作物覆盖有效地减少地表水土和颗粒态氮流失;(2)颗粒态氮浓度占径流全氮浓度的88.9%(施尿素)和98%以上(未施氮肥),是农田径流氮损失的主要形态;(3)施用化学氮肥增大了农田径流溶解态氮浓度,化学氮肥容易通过地表径流流失;(4)侵蚀泥沙的团聚体组成和原来土壤有很大差异,粒径<0.25mm的团聚体,尤其是含氮量较高的<0.045mm团聚体的富集是侵蚀泥沙富集氮的主要原因。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降低表土速效氮含量是减少农田地表径流氮养分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