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0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5篇 |
地球物理 | 85篇 |
地质学 | 1403篇 |
海洋学 | 177篇 |
综合类 | 33篇 |
自然地理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57篇 |
1996年 | 163篇 |
1995年 | 122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81.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莺东斜坡带具有“两脊一洼”分段式展布之特殊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且自北而南“两脊一洼”三段式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及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规律,故不同区域区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北段(即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烃源及油气运聚输导系统;中段(一洼即岭头断阶区)成藏主控因素则受控于烃源与岩性圈闭的有效性;南段(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地层岩性复合圈闭的有效性。根据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即可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及勘探技术对策,以期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82.
83.
袁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2):163-167
从几何学的观点出发,针对纯油藏和具有气顶的油气藏,采用单储系数、横截面面积与油层横向分布长度三者乘积的方式改进采用单储系数、含油面积与油层厚度三者乘积方式的传统容积法,提出相应的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质储量计算新公式,并根据油气藏的特点提出水平井钻遇油气藏厚度的预测公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地质储量计算目前主要采用容积法,这类方法不仅计算繁琐,而且不确定因素较多;改进后的新方法计算简单方便,理论性更强,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减少。采用新方法在高青油田高424块高424-1井区进行了实践应用。实践表明:改进的新方法适用于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地质储量计算及预测水平井钻遇油气藏厚度。 相似文献
84.
85.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陆续发现了资源量较大的凝析气藏,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周缘的多个凝析气藏也显示出深层勘探的潜力。针对沙湾凹陷凝析气藏的烃类流体特征和形成机制不清晰的科学问题,笔者等采用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运用经验统计法来识别油气藏类型,分析油气相态特征及其来源。主要认识如下:① 沙湾凹陷二叠系主要存在带油环凝析气藏,中佳2- H井为典型带油环凝析气藏井,研究区存在风城组为烃源—断层垂向输导—温压控制的原生型和天然气气侵共同作用形成的次生型凝析气藏;② 结合P—V—T相图分析沙湾凹陷二叠系凝析气藏烃类流体C7+占比较小,挥发性油藏地层温度明显低于临界温度,地饱压差较小,黑油油藏地层流体的临界温度与临界凝析温度都较高且临界压力较小;③ 根据新光井区凝析气藏的气油比要高于13000 m3/m3,且新光1井凝析气藏属于无油环凝析气藏可判断新光1井为原生型凝析气藏;中佳2- H井凝析气藏正构烷烃损失率达到90%,且研究区存在混合来源气,证实该凝析气藏曾遭受气侵作用。笔者等提出的凝析气成因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准噶尔盆地凝析气成藏的研究和资源评价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86.
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含油气包裹体指数GOI统计和盆地模拟,研究了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南段的油气运移史,预测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表明,本区有三期成藏:东二期、东一期和明化镇期;以前两期为主.盆地模拟研究表明,尽管沙河街组烃源岩在沙一期末开始生烃,但在东营期才开始大规模排烃和成藏.GOI的统计分析表明,GOI>5%的区域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其中的圈闭应成为下步首选的钻探目标,已发现的欢喜岭油田和双南油田就分布在GOI>5%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87.
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分类方案,详细论述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相态、组成和均一温度特征。在同一油气藏,均一温度越高,油相包裹体中的气态烃和挥发份的含量也越高。依据油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变化及其与同生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关系可以研究油气藏在充填过程中油气组成,特别是气态烃和挥发份含量的演变。进而可以研究油气藏的油源--生油岩的类型和热演化程度。本文评述了依据油相包裹体和同生水溶液包裹体PVT相图推断其捕获温度和压力范围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最后讨论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成因机制及其在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利用地震、测井、岩相等资料,对饶阳凹陷马西地区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0个三级层序。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层序Ⅰ、Ⅱ、Ⅲ、Ⅳ、Ⅴ、Ⅵ和Ⅶ为湖泊层序,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马西地区同沉积构造坡折带的存在控制了砂体的展布、烃源岩的发育以及油气的运聚,因而对该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起控制作用。建立了隐蔽油气藏在不同体系域中的发育模式,并提出了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89.
90.
新疆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纪沉积相及储集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沉积特征、岩石矿物特征、生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将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系划分为3个沉积相组、12个沉积相、20个沉积亚相和若干个沉积微相,并首次在塔北发现海相沉积,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纪储集体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种,东北坳陷区储层主要为碎屑岩,特别是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亚格列木组是沙雅隆起上的重要储层,上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前陆盆地的重要储层,西南坳陷区储层包括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两种岩性,如下白垩统上部乌鲁克恰特组滨岸海滩硝砾岩及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生物丘灰岩等也构成较好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