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85篇 |
免费 | 2048篇 |
国内免费 | 189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87篇 |
大气科学 | 518篇 |
地球物理 | 1417篇 |
地质学 | 8021篇 |
海洋学 | 865篇 |
天文学 | 72篇 |
综合类 | 630篇 |
自然地理 | 3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8篇 |
2023年 | 320篇 |
2022年 | 397篇 |
2021年 | 427篇 |
2020年 | 324篇 |
2019年 | 423篇 |
2018年 | 322篇 |
2017年 | 361篇 |
2016年 | 380篇 |
2015年 | 389篇 |
2014年 | 665篇 |
2013年 | 473篇 |
2012年 | 560篇 |
2011年 | 606篇 |
2010年 | 514篇 |
2009年 | 539篇 |
2008年 | 515篇 |
2007年 | 467篇 |
2006年 | 433篇 |
2005年 | 399篇 |
2004年 | 330篇 |
2003年 | 343篇 |
2002年 | 365篇 |
2001年 | 387篇 |
2000年 | 415篇 |
1999年 | 391篇 |
1998年 | 345篇 |
1997年 | 363篇 |
1996年 | 338篇 |
1995年 | 295篇 |
1994年 | 309篇 |
1993年 | 190篇 |
1992年 | 209篇 |
1991年 | 168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101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2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3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10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华北地层大区寒武纪早期地层统一划分与对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华北地层大区数百条寒武纪早期地层剖面与安徽淮南地区基准层序(2组2亚组15段1个亚段)和带序(6个三叶虫带)的确切对比,编制了新的沉积分区图;依据有无猴家山组和馒头组下亚组是否完整,划分出5个沉积区;讨论了各区与基准层序-带序的对比;明确了各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五山组、李官组、碱厂组、辛集组、朱砂洞组、苏峪口组、五道淌组、昌平组、府君山组、老庄户组、水洞组、黑沟组等)的层位归属(具体至段),确认与寒武纪早期地层有关的3个沉积间断(皖北上升、豫陕上升和燕辽上升),归属于重新厘定的蓟县运动的3个期次. 相似文献
102.
渤海、黄海、东海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黄海、渤海、东海以及长江、黄河、辽河表层沉积物中的轻、重矿物进行了研究。分析资料表明,调查区内共有三种类型的矿物:陆源矿物、自生矿物和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型矿物。根据轻、重矿物组合的差异,可把调查区分成8个矿物区。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黄河与长江。黄河物质主要沉积在黄海、渤海;长江物质沉积在东海陆架区,而冲绳海槽则发现有海底火山喷发物质与浊流沉积。 相似文献
103.
根据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大城市活断层地震探测实践,在简要介绍各种地震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不同地震勘探方法的适用范围、获得的主要成果和所解决的主要问题。讨论了现阶段用地震勘探获取地壳结构和对不同深度断层定位的最佳组合方法,即对于有沉积覆盖的隐伏数百米深度至地表的断层,可用浅层地震勘探对其进行追踪,基底(埋深数公里)以上断层可采用高分辨地震折射探测;对于地壳中、深断裂应用反射地震勘探和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联合探测方法;还可以进一步采用三维深地震测深方法获得城市下方的三维结构和构造信息。采用这样的组合探测方法能够较好地获得断层在不同深度的产状与展布以及由深至浅完整的分布图像,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川西及邻区蓬莱镇组属侏罗纪湖盆萎缩期的沉积。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采用层序界面及最大水进面联合标定的手段,划分出Ⅲ3和Ⅲ4两套沉积层序。通过沉积基准面旋回分析,论述了蓬莱镇组沉积相类型及时空展布特征,预测了有利相带,对有利油气富集区块进行了划分,对该区深化研究和勘探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古生界海相与中、新生界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邻区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沉积了较全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第四系—新近系、中—下三叠统青龙组、上二叠统、下二叠统—上泥盆统、中—下志留统,奥陶系—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等7套地震地质层序;主要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震旦纪—早古生代克拉通发育、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稳定台地—陆内裂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形成与抬升剥蚀及新近纪-第四纪坳陷沉降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8.
109.
湖南邵阳短陂桥勘探区的地层情况:上部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厚度约400m,岩层完整;中部为上二叠统大隆组,厚约80m,岩层较完整;下部为上二叠统龙潭组,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由泥岩、砂质泥岩、细~中粒砂岩与煤层组成,含煤四层。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孔内事故大多数发生在该组上段。主要是该地层的泥岩、砂岩遇水膨胀,易缩径;且泥岩内含大量菱铁矿和黄铁矿结核,易掉块、坍塌;泥岩造浆能力强,造成泥浆稠、泥皮厚,孔内不干净,常出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使用了PHP-KHm低固相泥浆(即聚丙稀酰胺——腐植酸钾低固相泥浆)。通过现场试验,它对于防塌、抑制泥岩造浆,提高泥浆质量,减少孔内事故,提高钻孔质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0.
利用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资料、探空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铜仁市2020年 6月29—30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为长江流域切变线西段暴雨,主要受500 hPa低槽、700 hPa和850 hPa低涡切变、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强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以及梵净山地形抬升作用激发此次强降水。暴雨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突增,大气中可转换对流有效位能迅速上升,为暴雨提供不稳定能量。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表明此次降雨以局地生成回波产生降水为主,层积云混合型降水回波在碧江、江口等上空聚集且稳定少动,呈“准静止状态”,回波后向传播,存在多个回波单体相互合并现象;强降雨时段,≥35 dBz的回波普遍伸展到8 km以上,中低层存在多个强回波中心核;有逆风区存在且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