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76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准噶尔盆地腹地陆梁起基底火山岩岩性为富钠玄武岩及流纹岩,总体显示出板内双峰火山岩特点。玄武岩的特征是:岩石的五晶和基质中普遍出现橄榄石;辉石为普通辉石;斑晶和基质中的长石为偏酸性的斜长石(平均牌号为30-50);全岩化学成分CIPW计算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含有Ne(2.8%-4.6%),均含有O1(19.3%-10.1%)和Di(0.2%-24.6%),标准矿物分子组合为Ne+O1+Di+An;在全碱-SiO2图上玄武岩投影于碱性区;Mg^#<65;REE总量为110.29-158.06μg/g。(La/Y)N变化范围为3.10-4.51。δEu变化于0.93-1.04;弱武岩的微量元素标准化图解为LILE相对于LREE适度富集,Nb,Ta相对于LREE和LILE亏损。Ni,Cr含量略低于原始岩浆的参考值;以上特征表明,弱武岩总体上属于碱性橄榄玄武岩;玄武岩具有较同正的εNd(t)和低的^87Sr/^86Sr,而流纹岩则具有较低的εNd(t)和较高的^87Sr/^86Sr,反映它们的同源性和遭受陆壳物质同化混染程度的不同。同位素Rb-Sr等时线年龄和单颗粒锆石蒸发年龄集中在323-395Ma。以上特点表明,陆梁玄武岩来自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异作用和陆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其形成于板内环境,与泥盆纪-石灰纪区域伸展作用有关,因此,陆梁隆起带基底很可能是一个大陆裂谷带。  相似文献   
42.
新疆乌伦古河地区第三系简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叶捷  吴文裕  孟津 《地层学杂志》2001,25(3):193-200
近年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和层位 ,有可能对该区出露的第三纪地层进行较为准确的层位对比。通过精测剖面、岩性观察和地层追索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沉积组合、上下地层间的关系及所含哺乳动物化石性质 ,乌伦古河地区的第三纪地层可划分为 5个岩石地层单元 :可可买登组、哈拉玛盖组、索索泉组、铁尔斯哈巴合组和乌伦古河组 ,其中可可买登组和哈拉玛盖组是由原来的段提升为组 ,铁尔斯哈巴合组为新建组 ,并给予乌伦古河组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43.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下石灰统滴水泉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闫存凤  袁剑英 《地层学杂志》1995,19(2):104-109,T002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克拉美丽地区双井子剖面滴水泉组孢粉组合中有孢粉化石29属30种,具环孢占优势,含量为57.9%,其中Crassispora(23.6%)、Stenozonotriletes(14.3%)的含量最高;无环孢居次,含量为34.5%,以Punctatisporites(12%)和Leiotriletes(7.1%)为主,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可能属韦宪期早期,大致相当于甘肃靖远臭牛沟  相似文献   
44.
准噶尔盆地的株罗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卢辉楠 《地层学杂志》1995,19(3):180-190
简介了准噶尔盆地周边侏罗系各岩组的沉积特征及所含生物群面貌。根据生物群纵向演变规律和横向对比,将八道湾组的时代归于早侏罗世早期,不排除其底部为晚三叠世的可能;三工河组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株罗世早期;头屯河组与盆地东北缘五彩湾组相当,属中侏罗世晚期。早、中株罗世准噶尔盆地气候温暖潮湿,盆地边缘以河流沼泽相为主,是重要成煤时期;中株罗世晚期以后,盆地开始抬升,盆地边缘以河流相为主,气候变干热。除东北缘外  相似文献   
45.
东湾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采用多种地球物理及地质方法,通过多次论证,证明构造是落实的,且其烃源岩、储集层以及盖层条件都较好,但2003年完钻的东湾1井钻探结果却无任何油气显示。在深入了解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东湾背斜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过程及油气成藏条件,总结出东湾背斜的油气聚集规律,指出在东湾地区可能存在的两种油气藏模式,最后提出下步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46.
综合利用地层对比法和沉积速率法估算了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剥蚀厚度,用全盆地34条二维区域地震测线资料,估算了西山窑组剥蚀厚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利用单井的地质分层和精细年代格架数据,估算了西山窑组的单井剥蚀厚度。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剥蚀厚度的估算结果相近,绝对误差最大不超过50m,相对误差在20%以内。估算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西山窑组剥蚀厚度为100-400m,且自北东向南西,剥蚀厚度逐渐增大,在南部剥蚀厚度可大于400m。  相似文献   
47.
Well Zheng-1 is located in the combined area of the central uplift and the north Tianshan piedmont depression in the Junggar Basin. Two oil-bearing beds are recognized at 4788–4797 m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Tugulu Formation (K1tg) and 4808.5–4812.5 m of the Lower Jurassic Sangonghe Formation (J1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composition,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saturated hydrocarbons, sterane and terpane biomarkers and carotane of two crude oil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crude oils are basically similar to each other, indicating they were all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high mature, brine, algae-rich lake facies sediments. Oil-source correlation revealed that crude oils of the two beds were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source rocks of Permian and mixed by the oil derived from the source rocks of Jurassic and Triassic.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with several sets of source rocks in the area studied.  相似文献   
48.
本文讨论了准噶尔盆地北部地区姜石层的特征及成因,北准地区新第三系至第四系出现多层姜石层,这些姜石层的存在,表明该地区具有形成第三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49.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拉张伸展动力学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准噶尔盆地南缘在中生代、甚至新生代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拉张伸展环境。至新生代晚期才转换成挤压环境。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拉张伸展动力学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伸展构造与后期反转构造的研究对这一地区油气运移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生油岩系的生油高峰期分析,中生代的伸展构造与二叠纪、侏罗纪生油岩系的生油高峰是配套的,它们形成的断块,同沉积背斜等对捕获早期油气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是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南缘和腹部)的主要生产层段,但物源、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分布演化及控制因素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运用露头、录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等,研究三工河组四级层序格架下物源、沉积体系类型、分布演化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物源变化、古地貌演化、构造和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及腹部早侏罗世沉积环境格局及充填过程。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古气候相对湿润。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及腹部形成了宽缓的大面积汇水区,发育来自西部扎伊尔山、哈拉阿拉特山、东部克拉美丽山的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来自天山造山带的毯式浅水扇三角洲和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2种沉积环境,可划分为5大沉积体系;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为小而陡的汇水区,南侧发育来自天山的吉尔伯特式浅水扇三角洲,北侧发育来自扎伊尔山的吉尔伯特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2种沉积环境,可划分为2大沉积体系;受古气候、沉积基准面和沉积作用的控制,三工河组二段1砂组为低位体系域,沉积基准面低,三角洲向湖延伸较远,砂体分布最广,向湖粒度变细;三工河组二段2砂组为湖侵体系域,三工河组一段为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分布范围次之;三工河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