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111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部Ш区块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或油砂抽提物中25-降藿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井区或同一口井不同深度(层位)的原油25-降藿烷的相对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表明其所遭受的生物降解程度有所差异,沿构造带从南到北,同一油层中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增强,比如位于构造北部(构造部位相对较高)的永1井、永3井侏罗系原油25-降藿烷丰度较高,表明生物降解比较明显,而位于南部(构造低部位)的永6井白垩系和侏罗系油层中的原油均无明显的生物降解现象;同一口井随深度增大生物降解作用将弱,如永2井浅部白垩系油层的原油降解较严重,而深部西山窑组的原油降解作用则不明显.根据原油生物降解的特征,结合车-莫古隆起调整对研究区油气成藏的影响,讨论了原油生物降解差异分布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08,32(4):270-27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诺瑞尔(Mark A.Norell)等古生物学家2006年宣布一项重大的发现:在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上侏罗统下部地层,发掘出2具距今1.6亿年的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研究证明它们是迄今最古老的暴龙(也叫霸王龙)类(tyrannosaurs)祖先类型,因它们头部有奇特的冠,而发现地点的岩石色彩绚烂,故命名为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  相似文献   
14.
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哈密市七角井-车轱辘泉和乌鲁木齐市白杨沟地区晚古生代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滑塌构造的几何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博格达山南缘的七角井-车轱辘泉一带,玄武岩和流纹岩彼此互层产出,构成厚度较大的后碰撞期双峰式火山岩系,呈近东西方向平行造山带展布,堆积在早二叠世红色磨拉石之上;在白杨沟一带,后碰撞水下滑塌堆积岩与火山岩共存,构成一个厚1300m的滑塌构造剖面,由水下滑塌堆积岩夹双峰式火山岩带、枕状熔岩-气孔状玄武岩带和硅质、泥砂质岩带所组成。其底部以北东走向的拆离断层和晚石炭世灰岩、砂岩岩层接触。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火山岩的SiO2含量在53%-67%之间出现间断,呈现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其中,流纹岩SiO2平均71.65%,CaO2.15%,Na2O与K2O含量相近(3.2%-3.7%),含碱量>含钙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SiO2平均51.05%,TiO2含量变化较大,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其特征和东非阿法尔裂谷的双峰式火山岩相近,反映陆内裂谷环境。对滑塌堆积岩带中的辉绿玢岩作锆石U-Pb测年,获289±5Ma年龄值,相当于二叠纪初期。从晚二迭叠世开始,全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剥蚀-堆积环境中,形成了厚度较大的磨拉石,并逐渐演化为三叠纪的准平原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大风的时空统计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统计了1961-1999年39a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表-1资料,给出新疆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大风日数的高值区在北疆西北部,东疆和南疆西部,阿拉山口,达坂城大风最多,准噶尔盆地中心,塔里木盆地南缘最少。(2)大风年总日数的变化有明显的波动性,大部分地区80年代起大风日数有减少的趋势。(3)春,夏季大风最多,以5,6月最为频敏,大风主要出现在上年10时到午夜23时,半数以上的大风持续时间在1h以上,以0.5h以内最多。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差异较大,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明显。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孔隙在发育规模、丰度及有效性方面都存在显差异,次生溶蚀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是最重要的有效孔隙类型。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半对数相关关系。通过设置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界线,对储层储集性能进行评价,将侏罗系储层的孔渗性能划分为5个级别,可与当前流行的砂岩储层孔渗性能分级相对应。通过对大量压汞参数样本的聚类分析,将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4个类型。通过各类参数统计及曲线形态对比,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定量结合定性的优劣评价。最后,结合孔渗性能级别、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岩性等特征,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新疆准噶尔盆地断裂控油气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四大含油气沉积盆地之一,面积约13万km^2,目前,盆地内已发现25个油气田,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北缘和腹部的陆梁隆起、盆地东部和南缘。烃源岩主要为石炭系(C)、二叠系(P1,Pz),其次为侏罗系(J1—2);产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该盆地自二叠纪以来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发展,形成了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多套断裂体系,并与多个储盖组合相匹配构成了多套含油气层。勘探结果表明,盆地内已发现的油气绝大多数(94%左右)源于深部二叠系烃源岩。其中,断裂是油气从深层向浅层储层运移的重要通道。目前,已发现的构造油气藏的分布绝大多数都与断裂有关,平面上,主要油气聚集带都沿断裂带分布,纵向上“断裂通到那里,油气就走到那里”,表明盆地内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与断裂活动有密切关系,断裂的开启性(通道)与封闭性(遮挡)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断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机理,对于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总结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钻井和航磁资料,准噶尔盆地基底可划分为西、北、南三区。3个地区火山岩中辉石的化学成分、种属名称各不相同。辉石化学成分反映出来的寄主岩的碱度、碱度演化趋势以及寄主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构造环境演化史均各有差异,佐证了准噶尔盆地基底是由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缘、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和塔里木板块北缘增生大陆拼合而成。其中西、北两区拼合较早,早石炭世末的早海西运动时抬升成陆;南区成陆较晚,晚古炭世末的晚海西运动使南区与西、北两区联合大陆对接,形成完整的准噶尔盆地海西褶皱基底。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十分发育,且与油气运聚关系非常密切:二叠系、三叠系底不整合面是该区侏罗纪末成藏的主控因素,侏罗系底不整合面是深部油气进入该系的有利通道,而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又是油气顺利从侏罗系进入白垩系的必要条件。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有褶皱、断褶、超覆、削截、平行5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不整合面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有着差异,其中断褶不整合面对油气的垂向运移与聚集作用最大,是研究区最为典型的油气成藏方式。不整合面的分布具有差异性、继承性、迁移性,三性对油气的演化和分配有着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表层结构基本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勘探区内表层及近地表结构的地球物理特征,往往取决于相应的地质体结构的变化.研究不同表层及近地表地质体的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对地震勘探中静校正方法的确定以及静校正量的求取至关重要.准噶尔盆地就其表层地质结构可分为山前冲积扇、戈壁、农田、沙漠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地质结构体具有各自独特的地球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