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98篇
地质学   848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硬脆性围岩在开挖完成后,其强度在高应力的影响下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这导致围岩开挖损伤区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时间相关的特征。在岩石强度时效性演化模型的基础上,以锦屏二级水电站试验洞钻孔摄像、声波、变形监测等开挖损伤区实测结果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方法,建立了考虑时间效应的LSSVM-PSO智能反演分析方法,并以锦屏二级水电站试验洞为例,研究了开挖完成后的25 d里,围岩强度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时效性演化特征,进而获得这一时段内开挖损伤区扩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高应力地区,隧洞开挖后,围岩损伤区的主要扩展方向受地应力控制,且最大扩展方向为最小主应力方向,且破坏区(破坏接近度FAI≥2)也集中于该方向; (2)开挖损伤区面积随时间近似呈S形曲线变化,表明开挖损伤区初始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时间推移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最后又逐渐趋于稳定;(3)开挖后第3~10 d为开挖损伤区快速增长阶段。该研究成果对高应力地区硬脆性围岩开挖损伤区时效性演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在改进套筒致裂装置性能的基础上,使压力-体积曲线的记录与处理得到改善,对潘三矿东采区的测试实践表明,得出的压力-体积曲线较好地反映了钻孔围岩随内压增加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质。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改进套筒致裂技术来实现由围岩应力测试发展到原岩应力测试以及围岩损伤区的测定。  相似文献   
63.
点蚀损伤下桩基式平台腿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圆柱体点蚀损伤模型,建立含细观尺度点蚀损伤的桩基式平台腿柱多尺度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壁厚损伤度、点蚀损伤强度以及点蚀体积损伤强度影响平台腿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壁厚损伤度及点蚀损伤强度明显削弱平台腿柱的极限强度,且随点蚀损伤强度增大壁厚损伤度的影响加剧;点蚀体积损伤强度由于综合考虑了壁厚损伤度和点蚀损伤强度的耦合因素,相比于独立考虑后两者,其更能合理地描述点蚀损伤对平台腿柱极限强度的影响,故点蚀体积损伤强度体现了点蚀损伤的关键特征。本方法不仅适用于研究点蚀损伤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其所提出的点蚀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可拓展于研究受点蚀损伤的整体平台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且确定点蚀体积损伤强度为描述点蚀损伤特征的关键参数后,有望将其用于修正点蚀损伤平台腿柱的承载力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64.
传统扣件检查基本采用人工检查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人为干扰因素多、检查采样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传感器的轨道扣件损伤和松动检测方法,并开发了轨道扣件智能监测系统以实现扣件病害自动检测。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徐州市某地铁区间轨道扣件检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率,为地铁轨道扣件检查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5.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研究了Cu、Pb不同浓度梯度与不同暴露时间联合染毒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各Cu、Pb浓度组DNA平均迁移长度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随着Cu、Pb染毒剂量的增加,各试验组DNA的平均迁移长度逐渐增加,在试验浓度梯度范围内(Cu 0.01mg/L+Pb 0.05mg/L、Cu 0.10mg/L+Pb 0.50mg/L、Cu 0.25mg/L+Pb 0.75mg/L),存在较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但未见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Cu、Pb可引起泥鳅卵细胞凋亡和DNA损伤,卵细胞的不同损伤水平可望作为较为理想的水环境基因毒性指标.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生血通便颗粒治疗血虚肠燥型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血虚肠燥型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生血通便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积分、胃肠功能损伤积分、腹内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炎症指标(WBC、CRP、PCT)水平、SOFA积分、胃肠功能损伤积分、腹内压、DAO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生血通便颗粒治疗血虚肠燥型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降低SOFA和胃肠功能损伤积分、降低腹内压及血清DAO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因素多与遗传、吸烟、饮食习惯等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U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饮酒人群患UC的风险较正常人群高。笔者基于中医学理论、西医视角阐述酒与UC的关系。中医学认为,酒属辛甘湿热之物,入胃肠,损脾胃,脾胃虚损,脏腑功能损伤而发为UC。治疗UC实证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为法,重视通利药的运用;虚证以健脾益气、扶正祛邪为法。西医学认为,乙醇损伤肠道黏膜,可诱发UC,日常减少乙醇的摄入量能阻断UC发展和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68.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及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考虑腐蚀损伤因素提出了一种固定式海洋平台极限强度计算方法,并以墨西哥湾某海域某典型固定式海洋平台为算例,对其进行全寿命期内极限强度计算,获得了该海洋平台极限强度随服役年限的变化规律。同时依据刚度相似和几何相似,设计完好试验模型和腐蚀试验模型,开展极限强度试验研究,将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通过试验手段验证了腐蚀损伤下海洋平台极限强度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开展了严寒寒冷地区不同渠道结构在渠底、岸坡结冰情况下的原位野外冻胀量监测试验研究,结合渠道自身的实际运行工况,对不同渠道护坡形式的冻胀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成果表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渠道冻胀量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0.
权晓龙 《地下水》2014,(1):153-155
提高渠道衬砌工程质量水平,需要对混凝土衬砌渠道冻胀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按照大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断面,利用FEA有限元数学近似分析法,对渠道冻胀特性进行瞬态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在冻胀过程中相对外部冻胀量、法向冻胀力、以及切向冻胀力均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与工程实际中大 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冻胀实际特性相符。 FEA有限元数学近似分析法能够准确模拟渠道冻胀特性,为工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模拟仿真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