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1715篇
海洋学   4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喜马拉雅山北坡典型高山冻土区冬季径流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菲  刘景时  巩同梁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2):1333-1338
喜马拉雅山北坡广泛分布着岛状多年冻土,冻土对径流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卡鲁雄曲是该区唯一有常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的流域,海拔范围是4 550~7 200 m,其中5 100 m以上为高山冻土区,以下为深层季节冻土区。近20年径流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为了探明引起径流变化的原因,采用流域内翁果水文站1983—2003年的月径流资料,通过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法,Sen坡度估计以及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发现寒冷期(11月至次年3月)径流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发生突变的年份在1990年左右。尤其以1月份最为明显,后10年比前10年增加了67%。遥相关分析表明,1月份径流与7~12月径流有通过95%显著性检验的相关性,它们的共同作用使得径流变化尤为显著,这是冻土区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992.
铀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殿忠  于漫 《世界地质》2002,21(1):18-23
与铀矿有密切关系的有机质主要是腐殖酸(HAs)、富里酸(FAs)、微生物及细菌。腐殖酸与铀酰存在着强烈的吸附、络合及还原作用关系。微生物和细菌在铀矿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研究手段上包括试验、计算、热解分析、X-线分析、裂变径迹分析、电子探针、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顺磁共振、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  相似文献   
993.
根据热交换原理,提出了井内温度规程的数学模型,按照这个模型可以计算出井内任何时间、任何深度的温度。以冷却空气作为冲洗介质为例,给出了冷却空气洗井钻进时井内温度的简化计算公式和代表性关系曲线,按照这些计算公式和关系曲线可以计算出和看出空气洗井时井内任何时间、任何深度的温度。根据计算和研究的结果,指出了为了保证在冻土中进行正常钻井,从外环状空间内返回的冲洗介质的温度不宜高于0℃,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冻粘土蠕变损伤耦合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李栋伟  汪仁和  胡璞 《冰川冻土》2007,29(3):446-449
以冻土试验为基础,提出了冻粘土服从DP屈服准则的粘塑损伤变量,通过推导得到了相关联流动法则下的冻土粘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方程.为了研究粘弹塑性和损伤的耦合作用,将建立的冻土材料粘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通过用户子程序嵌入到ADINA有限元中.结果表明:粘弹塑损伤耦合本构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冻粘土加速蠕变过程,与实测蠕变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5.
选择贵州岩溶区3个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旱地作为实验点,进行了绿肥(紫花光叶苕,C3豆科植物)的输入实验,目的是了解通过输入绿肥之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的响应,以及微生物生物量中碳同位素比值的变化,来判断植物分解作用期间有机碳的同位素效应,即微生物分解对13C的分馏作用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的选择性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地里加入绿肥之后,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实验地的SMBC响应较快,并且其值高于其余两个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实验地,说明SMBC主要来源于植物残留物,其值的大小受控于气温.在加入绿肥之后,并未在各自的实验地和对照地之间出现δ13C值的差异,而是在植物残留物的分解达到一定程度后实验地的δ13C值才高于对照地,但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实验点上始终未出现这种差异,说明植物残留物的分解程度和质量将影响SMBC的δ13C值,这种现象也进一步说明土壤有机碳的同位素效应是微生物对13C的分馏和对有机质的选择性利用并存的过程.3个实验点上的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大小的顺序与SMBC的δ13C值大小的顺序相一致,表明SMBC的δ13C值能够反映相应样品中的土壤有机质δ13C值的总的变化趋势,并可能是控制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大小的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6.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000009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Bauxite deposits are studied because of their economic value and because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paleoclimate and paleogeography of continents.They provide a rare record of the weathering and evolution of continental surfaces.Geo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makes it possible to verify that microorganisms have played a critical role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bauxite with the possibility already intimated in previous studies.Ambient temperature,abundance of water,organic carbon and bioavailable iron and other metal substrates provide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microbes to inhabit.Thio-bacillus, Leptospirilum,Thermophilic bacteria and Heterotrophs have been shown to be able to oxidize ferrous iron and to reduce sulfate-generating sulfuric acid,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weathering of alumi-nosilicates and precipitation of iron oxyhydroxides.Microorganisms referred to the genus Bacillus can mediate the release of alkaline metals.Although the dissimilatory iron-reducing an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in bauxites have not yet been identified,some recorded authigenic carbonates and "bacteriopyrites" that appear to be unique in morphology and grain size might record microbial activity.Typical bauxite minerals such as gibbsite,kaolinite,covellite,galena,pyrite,zircon,calcium plagioclase,orthoclase, and albi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s part of an analysis of microbial mediation.The paleoecology of such bauxitic microorganisms inhabiting continental(sub) surfaces,revealed through geomicrobiolo-gical analysis,will add a further dimension to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studies.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山西68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8年月最大冻土深度资料,应用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山西年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60—2018年山西68站平均年最大冻土深度平均值为71 cm,极端最大值为192 cm,极端最小值为7 cm。近59 a山西68站平均年最大冻土深度呈显著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94 cm·(10 a)-1,且在1986年发生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2)山西68站平均年最大冻土深度存在准4 a周期。(3)山西年最大冻土深度空间分布整体上南浅北深、东浅西深。(4)山西年最大冻土深度EOF分解前2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58.4%,第1模态空间型为全省一致型,第2模态空间型为南北反向型。  相似文献   
998.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激光拉曼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77K和常压下对祁连山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钻获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测试,得到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典型的激光拉曼谱图,从微观角度证实DK3孔的133.30m、139.52~139.92m和141.00m 3段不同埋深的岩心中均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对冻土区水合物的拉曼谱图进行详细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初步判定3段不同埋深的水合物结构均为sⅡ型,并参照不同客体气体分子的特征振动信号对谱线的归属进行分析,得出了水合物中大致所含的气体组分。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评价问题.应用可拓理论,选取年平均地温、体积含冰量、天然上限、路基高度及路基走向5个影响路基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作为冻土路基热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将熵权法引入可拓学理论中,避免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随意性,从而建立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青藏铁路普通路基的热稳定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青藏铁路现场监测系统中4个普通路基断面热稳定性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物元可拓模型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路基热稳定性评价结果.因此,该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在天津蓟县剖面古元古界串岭沟组下部的环潮坪相粉砂质泥页岩细粒沉积中,发育许多粉砂岩岩墙。由于该粉砂岩岩墙在层面上和层内具有特别的形态,因而对其成因具有多种解释:在层面上呈纺锤状粉砂岩裂缝以及在层内呈砂质充填管形态,从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在层内呈弯弯曲曲的粉砂岩岩墙以及明显的流体化作用特点,所以又被解释为地震振荡作用形成的液化砂岩脉。显微镜下,这种岩墙具有明显的富残余有机质构成的边界,以及由粉砂颗粒相对聚集所显示出的明显的流体化作用特征;再加上与这种粉砂岩岩墙共生的沉积构造主要是皱饰构造,局部还发育变余波痕,由此表明沉积面上曾经发育过微生物席。因此,这种粉砂岩岩墙应该解释为沉积面在曾经被微生物席封闭的情况下,相对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脱气作用和脱水作用的产物,最终可以归为由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