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9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55篇 |
地质学 | 432篇 |
海洋学 | 23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49篇 |
自然地理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46年 | 1篇 |
194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2.
发育于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泥鳅河组,属于早中泥盆世沉积,厚度约1000m,主要发育泥岩、粉砂岩和灰岩沉积,粉砂岩中常常发育大量腕足类和珊瑚生物化石。首次在本区发现风暴沉积和Beaconites遗迹化石:风暴沉积由下至上包括粒序层理段、平行层理段、丘状交错层理段和浪成波纹层理段4个层段;Beaconites遗迹化石具管壁和内部水平“V”字型的回填纹构造。通过对岩相、生物化石、风暴沉积和Beaconites遗迹化石的研究显示,东乌旗地区泥鳅河组为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03.
随着我国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工作的蓬勃开展,各时代地质遗迹包括第四纪冰川遗迹均广泛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一些不实的报道,如浙江省庆元、新昌、上虞等地区发现冰臼群、冰石河等冰川遗迹的消息多见诸报端(叶隆生,2006;刘忠永,2005;韩同林,2007)。与浙江庆元、新昌、上虞毗邻的缙云县大洋山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在主峰石鼓尖也有人发现了与庆元、新昌等地相类似的“冰臼群”。对于这些“冰臼群”的成因进行深入的探索,可为揭开上述地区所谓“冰臼群”的神秘面纱提供有力的证据。1地质背景大洋山地区位于丽水-余姚深断裂东侧、上陆-…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运用地形地貌学、沉积学、古生物学、测年以及地震地层学等方法。论述了南海北部120-150m水深范围内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古海岸线这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理及古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四川松潘马拉墩晚三叠世侏倭组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松潘马拉墩晚三叠世侏倭组首次发现大量遗迹化石。本文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两个遗迹组合,即Megagrapton-Arthrophycus组合及Neonerei-tes-Phycosiphon组合,大致相当于Seilacher (1967)[1]的Nereites遗迹相。同时利用遗迹化石及沉积特点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认为侏倭组的沉积环境为大陆斜坡下部至盆地边缘。 相似文献
110.
研究遗迹化石对于恢复古生物活动方式、习性和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统发现了遗迹化石。经鉴定,研究区的遗迹化石主要包括2大类4属4种:居住迹Palaeopycus heberti(赫伯特古藻迹),Skolithos verticalis(垂直石针迹);进食迹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和Taenidium satanassi(箱形条带迹)。根据研究区的遗迹化石分布及沉积环境分析,该地可划分出一个遗迹组合:Scoyenia-Taenidium-Skolithos遗迹组合, 代表了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浅湖环境。当前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世遗迹化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