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1385篇
海洋学   38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由五台期韧性剪切带和吕梁期韧性剪切带复合而成,五台期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低角闪岩相环境下,吕梁期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绿片岩相环境下。两期韧性剪切带对五台期和吕梁期变质建造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部分地改造了阜平期变质岩。  相似文献   
992.
燕山造山带东段—辽西地区薄皮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杨庚  柴育成等 《地质学报》2001,75(3):322-332
辽西地区为华北北缘中生缘生代燕山造山带东延部分,地表地质调查和新的地震剖面资料的构造解释表明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大为型薄皮构造组成的楔形体,主要由凌源-北票逆掩断层、牛营子-郭家店逆掩断层、汤神庙逆掩断层和建昌-朝阳逆掩断层,以及在这些逆掩断层上盘发育的大型推覆组成。逆冲构造的扩展方式为背驮式,逆冲指向南东,定型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即白垩世义县组火山碎屑岩(110Ma)和早白晋世九佛堂组之间,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形成的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既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最终闭合碰撞有关,同时也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在东亚大陆之有关。  相似文献   
993.
乐马厂银矿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云满 《矿床地质》2001,20(3):271-278
乐马厂大型独立银矿床的总体构造格架为逆冲推覆的构造体系,文章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论述了矿区逆冲推覆构造为燕山晚期形成的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类型,其推覆运动形式为自NE向SW的右旋剪切运动,扩展方式为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本区银矿床的形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极为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并控制了银矿体的形成,定位和空间分布规律,强调了以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控矿为主,推覆体系统和掩复体系统次之的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994.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构造-沉积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的盆地、构造和深部地质背景。研究表明,控矿的古新世-中始新世盆地为走滑拉张盆地,研究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早期的走滑和拉伸,中始新世-渐新世的挤压推覆和中新世的隆升和走滑,分析了盆地演化、沉积体系、同生断裂活动和逆冲推覆等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可能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995.
秦岭略阳—白水江地区双向推覆构造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勉县—略阳板块缝合带在略阳地区构造样式总体表现为以一系列韧性逆冲断层为骨架,不同岩片(块)由北向南逆冲叠置的叠瓦状构造系,并在北部以状元碑走滑剪切转换带为界与白水江—光头山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系构成不对称双向推覆构造。两大推覆构造系结构构造分别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略阳逆冲构造系包括:前缘褶皱—逆冲带、中部逆冲叠瓦带和后缘逆冲带;白水江—光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由前锋推覆带、中部褶皱—逆冲带和根带组成,并显示前展式扩展方式。双向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是扬子板块北缘碧口地块与南秦岭地块强烈碰撞造山的产物,反映了板块边界对造山带构造变形样式的控制作用以及造山带结构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6.
黄其胜 《地球科学》2001,26(3):221-228,T001,T002
讨论四川盆地北缘(川东)珍珠冲组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及时代、鉴定植物化石47属95种,该植物群归于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系上部Ptilophyllum-Coniopteris组合,相当于Pliesbachian-Aalenian阶,与瑞典和格陵兰Thaumatopteris带关系密切,还讨论了四川盆地 侏罗纪古气候、沉积环境与成煤关系。  相似文献   
997.
闽西南回龙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西南回龙地区逆冲推覆发育于桃溪变质核杂岩构造东南缘,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倾向南东东的叠瓦状逆冲断层及逆冲岩席组成,推覆运移方向由南东东入北西西,具明显分带,为单冲型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发育时期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998.
999.
Brunel  M 高嘉瑞 《世界地质》1991,10(1):126-127
目前,喜马拉雅山作为一个最振奋人心的碰撞造山带例子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印度板块朝亚洲板块向北作整体上的迁移也被印度洋中的地磁资料所证实。碰撞发生在始新世晚期(40~50Ma以前,之后印度板块继续向北运动,造成大陆岩石圈向北大规模的俯冲,并通过一系列由北向南依次发生的低角度逆冲使得地壳加厚。McT即闽中逆断层,沿整个喜马拉雅造山带展布(2000km),构造和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其滑移距离超过150公里(Kathmandou和Mahabharat K(?)ippe)产在上地壳和下地壳的界面上。与McT伴生的还有一条厚10km的巨大叶理化带,在地壳尺度上它可定义为一条真正的韧性剪切带,有关文献中经常描述的确定剪切状态的最有效标志在整个糜棱片麻岩岩片中都可以看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