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篇 |
免费 | 214篇 |
国内免费 | 2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篇 |
大气科学 | 22篇 |
地球物理 | 84篇 |
地质学 | 647篇 |
海洋学 | 52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分析液动冲击回转钻头工作条件的前提下,提出了正确使用合金钻头和金刚石钻头的方法:合金钻头底出刃高差应不大于0.1mm,内外径公差不超过土0·1mm,钻头修磨时应使切削具刃角和前角保持不变;天然表镶金刚石钻头应先用回转钻进方法钻几个回次,然后用于冲击回转钻进;天然或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则适宜于冲击回转和回转两种钻进方法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2.
深部煤岩在垂直扰动作用下发生振动,当水平冲击足以克服块体间摩擦阻力时,极易发生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文章以细砂岩-煤-细砂岩组合块体为研究对象,考虑顶板-煤-底板临近工作面开采工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围压与冲击扰动下组合煤岩数值模型,以煤块水平位移、垂直加速度差值作为超低摩擦效应特征参数,分析围压、垂直冲击及水平冲击对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冲击与围压共同作用下,煤岩体残余位移及水平位移峰值随围压增大且呈指数增长趋势;在垂直冲击、水平冲击和围压三者共同作用下,煤岩体超低摩擦效应强度与作用时间都随着围压呈增加趋势;垂直冲击对组合煤岩超低摩擦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3.
岩体在块系构造状态下的动力传播存在块体和块体间软弱介质的非协调变形现象,对岩体结构的动力稳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块系岩体的非协调动力传播响应研究尚不充分,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动力响应特征识别。通过试验对块系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过程岩块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分别从动力传播速度、岩块加速度振幅衰减、岩块振动位移响应、岩块振动持续时间、块体动能显现、块体振动频域响应特性等方面对比纵波传播,给出块系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的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块系介质非协调变形运动产生的动力传播现象相比于纵波传播是一种低频低速波,并伴随着岩块的大位移运动,同时岩块振动持续时间较长,蕴含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过程,这些现象构成了块系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的重要特征。该研究将为识别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特征及块系岩体的冲击预警波动特征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振荡浮子在波浪能转换装置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其服役期间,由于较小的设计吃水深度或为防避极端海况的需要,它们经常会离开水面;当其再次入水的时候,浮子底部就会受到入水冲击。入水冲击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冲击压强以及冲击载荷,会导致浮子的结构性及疲劳性破坏,从而影响浮子的工作寿命。本文对锥形、半球形和横圆柱形三种形状的浮子入水冲击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浮子表面压强和冲击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在巨大的水阻力作用下,入水瞬间三种浮子表面压强急剧上升,迅速达到最高峰值;之后由于空气垫的作用,压强出现二次峰值现象。(2)在空气垫的作用下,三种浮子的最高压强峰值均未出现在浮子的最低点处,而是出现在外围某处。(3)三种浮子在触水瞬间的加速度均达到hm/s~2的量级,而后急剧下降,并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一平衡值并沿其小幅震荡。(4)横圆柱形浮子由于其非垂直轴对称性,其表面压强和加速度的震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5.
用云纹法研究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开口圆环的动态变形,获得了应力波在不同时刻产生的U场,V场动态云纹条纹图. 相似文献
96.
97.
LU Ren MIAO Bingkui WANG Guiqing DAI Deqiu LIN Yangting OUYANG Ziyuan LI Chunlai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Guizhou Graduate School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Guangdong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4,78(5):1052-1059
Petrography and mineral chemistry of 24 ordinary chondrites from the Grove Mountains, Antarctica, have been studi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ir chemical-petrographic types. These samples were selected from a total of 4448 Grove Mountains (GRV) meteorites collected during the 19th Chinese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so as to make an estimation of the large GRV meteorite collection. The chemical-petrographic types of these meteorites are presented below: 1 H3,2 H4, 4 H5, 2 H6, 1 L4, 7 L5, 5 L6, 1 LL4 and 1 LL6. The new data weaken the previous report that unequilibrated ordinary chondrites are unusually abundant in the Grove Mountains region. However, this work confirm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hemical-petrographic types between the Grove Mountains and other 相似文献
98.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