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study of snow and ice melt (SIM) is important in water-scarce arid reg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water supply and quality. These studies involve unique difficulties, especially in the calibration of hydro-models because there is no direct way to continuously measure the SIM at hydrostations. The recursive digital filter (RDF) and the isotopic hydro-geochemical method (IHM) were coupled to separate the SIM from eight observed series of alpine streamflows in northwestern China. Validation of the calibrated methods suggested a good capture of the SIM characteristics with fair accuracy in both space and time. Applications of the coupled method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ei River Basin (HRB) suggested a double peak curve of the SIM fraction to streamflow for the multi-component recharged (MCR) rivers, while a single peak curve was suggested for the rainfall-dominant recharged (RDR) rivers. Given inter-annual statistics of the separation, both types of the alpine rivers have experienced an obvious decrease of SIM since 196os.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SIM in the two types of rivers has risen to the levels of the 1970s, but has remained lower than the level of the 1960s. The study provided a considerable evidence to quantify the alpine SIMbased on the separation of observed data series at gauge stations. Application of the coupled method could be helpful in the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SIM-related hydro-models in alpine regions.  相似文献   
62.
李洪波 《极地研究》2012,24(4):415-422
本文对极地海洋病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阐述,尤其是海冰融化对病毒的生态影响。内容包括极地海域的浮游病毒丰度、多样性及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以及我国在极地科考中所进行的与浮游病毒相关的工作。并提出了今后在极地海域要解决的与病毒相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3.
木孜塔格西北坡鱼鳞川冰川跃动遥感监测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的遥感监测发现, 木孜塔格峰西北坡鱼鳞川冰川的中支在2007-2011年间发生了跃动, 冰川北侧末端在几年内前进距离达到了(548±34) m.进一步的监测发现, 该冰川的大幅跃动主要发生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跃动期间冰川表面约4.8 km长的范围经历了急剧的破碎化过程, 并呈现出最早由冰川中部积蓄区下段开始, 然后向上下游逐渐扩展的特征.对冰面裂隙及其他特征点的追踪发现, 冰川除积累区以外的部位都产生明显的位移, 其中冰川中部以下至冰舌部各点的位移都在1 km以上.同时, 冰面运动速度的计算结果也显示, 冰川各个部分都经历了急剧的运动速度变化过程, 其中冰川中部最大运动可视速率达到约(13.3±1.5)m·d-1, 并且还揭示出该冰川的跃动具有北侧主末端最先开始快速运动, 然后向上游逐渐扩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64.
近日,日本科学家Yadu N.Pokhrel等通过计算全球陆地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建立陆地蓄水量人为因素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相关综合模型,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65.
《辽宁地质》2012,(6):59-59
近日,日本科学家发现,除气候变化和冰川融化外,对地下水的使用也是导致海平而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66.
准确确定高纬度地区多年冻土的天然上限深度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冻土地区铁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传统现场勘探测温的方法,虽然比较准确,却有很大的时间限制,在非最大融化深度季节无法确定多年冻土的天然上限深度。为了能够在任何勘测季节都可以获得多年冻土的天然上限资料,本文在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的多年勘测、测温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总结推导出了4种比较行之有效的计算多年冻土天然上限的方法,对于快速而准确的确定多年冻土天然上限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7.
介电常数是频域反射法测定土样含水率的关键参数之一。为获取温度对土壤介电常数的影响规律,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得不同含水率、含盐量的试样在不同试验温度下的介电常数。通过分析土样介电常数随不同因素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土样介电常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冰水剧烈相变阶段。当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或者高于冻结温度后,介电常数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负温条件下,土样介电常数随含盐量增大而增大。引入阶梯函数建立的三阶段模型,可有效描述土样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8.
双向冻结-单向融化土压缩性及水分迁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冻融试验,研究双向冻结-单向融化作用下不同冻前含水率和干密度对青藏粉黏土压缩特性的影响及水分迁移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大梯度冻融作用使低密度土压缩性减小,使高密度土压缩性增大;而小梯度冻融作用使低、高密度土的压缩性均减小;(2)随着冻前含水率的增加,大梯度冻融作用使土体压缩性增大,但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小梯度冻融作用的土体压缩性变化并不明显;(3)随着冻结梯度的增加,不同干密度融土相对压缩系数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冻前含水率融土相对压缩系数总体呈增大趋势;(4)温度梯度冻结后,试样含水率分布从上冷端到下冷端呈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规律,随着冻结温度梯度的减小,试样中部含水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69.
《海洋世界》2008,(3):8-8
美国宇航局利用先进的卫星探测技术研究格陵兰岛冰层表面和下部冰层的变化,并在最近的一项报告中确认,格陵兰岛日益升高的气温已经导致大块冰层温度的升高,从而使该岛冰层表面和下部冰层融化。如果格陵兰岛的巨大冰层全部融化,其周围海域的海平面将上升23英尺。尽管整个冰层不可能完全融化,  相似文献   
70.
王瑜 《地理教学》1994,(5):47-47
洞庭湖自古以来闻名天下,然而,号称八百里洞庭的湖面本应有六千多平方公里,至今日,天然湖泊面积已减少到二千六百九十一平方公里,枯水水面只剩下六百四十五平方公里,洞庭湖被分割成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七里湖等几个小湖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