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1134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2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西南边陲,构造上处于喜马拉雅断块挠起带头部内侧,呈NW-SE走向,长约1000km,宽约70km,总面积约40000km2,海拔约4500m.盆地中地层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基底岩石为三叠纪-侏罗纪灰岩、砂岩和板岩,盖层为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沉积的固结和半固结岩石,因受喜马拉雅断块挠起运动的影响,形成NW、NE和近EW、SN向等多组节理裂隙.晚新生代以来,盆地上升,在构造节理的主导下,穿越盆地的象泉河及其支流对岩石地层进行侵蚀、切割,在雨水的淋蚀、寒冻风化的剥蚀作用下,逐渐形成现今大小不同和形态奇特的半固结砂泥岩塔林地貌景观-古格地貌,这是中国地质地貌景观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部署在西昆仑新疆叶城县南提孜那甫河与和田市南喀拉喀什河山前3条河谷阶地横剖面所提供的实际资料和ESR、14C年代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昆仑这两条相距250km河流属于同一个山前地貌单元;②剖面Ⅰ、剖面Ⅲ的T4、T3、T2、T1分别形成于约100kaB.P.、80kaB.P.、50kaB.P.、30kaB.P.;③依据形成时代,剖面Ⅰ的T3、T2、T1分别对应剖面Ⅱ的T4、T3、T2,剖面Ⅱ的T1形成于8.5kaB.P..对横剖面的对比并结合纵剖面,认为该地区100kaB.P.以来山前河谷地貌的形成,气候作用大于新构造作用;8.5kaB.P.前后发生过一次新构造的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岩性圈闭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是一双断式内陆断陷,其内,始新统发育6个三级层序地层单元。通过对各层序中不同体系域单元的沉积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始新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暗色泥岩,与低水位体系域的低水位楔、低水位扇及高水位体系域的大型三角洲等湖相砂体呈横向上相变过渡,纵向上交互,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在新安堡凹陷內的低水位体系域申形成了透镜状岩性圈闭,在新安堡凹陷及万昌构造带周缘的低水位体系域中形成了岩性或复合型岩性圈闭,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4.
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海燕  张民 《水文》2006,26(2):78-80,96
在分析流域、水文气象以及各类水工程复杂特性的基础上,阐述水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作为建设的第一步,着重介绍为管理部门所必需的各种门类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95.
云南澜沧地区南角河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角河银多金属矿是在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评价的一个具有大型找矿远景的矿床.矿床产于临沧-勐海复式花岗岩基南段西侧与新元古界澜沧群变质岩的接触断裂破碎带(白章断裂)中,矿体呈脉状,形态单一.同位素及成矿流体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和澜沧群地层,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下渗加热上升回返并混合少量岩浆热液为特征,以花岗岩和澜沧群变质岩为矿源层,以断裂破碎带为赋存空间,为具有明显垂向分带特征的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96.
河南前河金矿蚀变岩磁化率特征与金矿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前河金矿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和围岩呈渐变接触关系,界线模糊,但矿体、围岩和各种蚀变岩的磁化率有着明显的差别,利用WCL-1便携接触式磁化率仪对前河金矿各中段和勘探线的蚀变岩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测量,各典型蚀变岩的磁化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绿泥石化(Ch)→硅化绿泥石化(Si Ch)→绿泥石化硅化(Ch Si)→钾长石化(Kf)→硅化(Si)→黄铁绢英岩化(Py Se Si)。蚀变岩磁化率与其金矿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总体上呈负相关的相关趋势。绘制了78和83勘探线的磁化率剖面图和矿区磁化率-金品位等值线垂直纵投影图,初步预测了矿区的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牛庄—八面河地区混源油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来自沙三段成熟源岩的牛庄油田原油和来自沙四段源岩的八面河油田原油作为端元,通过伽马蜡烷含量/C30藿烷与藿烷/甾烷交会图、重排单芳甾/C27βS单芳甾比值和芳香甾含量交会图等方法,尝试计算了原油的混合比。计算结果显示从牛庄洼陷向八面河地区沙四段来源油的比例逐渐增加且两种方法计算的混合比一致。牛庄洼陷中心以沙三段来源油占绝对优势,八面河斜坡区则是以沙四段来源油为主,而王家岗地区则二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在对都思兔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根据实测结果对河流量及δ18O和δD沿流程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都思兔河流量沿流程的变化与地下水等水位线及河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吻合很好。把河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成分与流域内其他水体的成分进行比较发现,河水明显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河水同位素成分的变化主要由地下水的补给及河水的蒸发两种作用共同引起,地下水的补给使河水的1δ8O和δD减小,河水的蒸发则使其同位素成分增大。文章使用Rayleigh平衡分馏方程对河水的蒸发比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河水的累计蒸发比例可达20%~48%。  相似文献   
999.
雹暴的闪电活动特征与降水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获取的地闪资料分析了10次雹暴过程的闪电分布和演变特征, 并结合地面多普勒雷达和TRMM卫星的闪电成像仪(LIS)、测雨雷达(PR)、微波成像仪(TMI)分析了雹暴的降水结构及其与闪电活动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降雹天气过程的正地闪比例较高, 平均值为45.5%; 在雹云快速发展阶段, 地闪频数存在明显的“跃增”; 在整个降雹阶段正地闪活动非常活跃, 在正地闪频数增加的过程中通常伴有负地闪频数的下降; 在雹暴的减弱消散阶段, 地闪频数显著减少. 两次典型雹暴的闪电活动非常活跃, 总闪电频数分别为183次/min和55次/min; 其降水结构特征是, 大于30 dBZ的强回波单体多集中于系统的前缘, 系统后部伴有稳定性的层状云降水区, 回波顶高均超过14 km; 其对流降水的贡献率分别为85%和97%. 对6 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与总闪电关系的研究表明, 总闪电主要出现在强回波区(>30 dBZ)及其周围. 对流降水区发生闪电的几率约是层云降水区的20倍以上, 可以利用闪电与对流降水的相关性来有效地识别对流降水区. 初步结果还表明闪电频数和冰水含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即冰水含量越高, 相应的闪电活动也越频繁.  相似文献   
1000.
河流汇流区因展宽深切作用,沉积的砂体规模较大,具有良好的油气储层潜力.我国中新生代的含油气盆地以内陆湖盆为主,其河流体系为主要储层类型.旱区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1%,河流体系广泛发育,蕴含丰富的资源.然而,当前河流汇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潮湿区,旱区河流汇流的平面形态演变及主控因素的研究鲜有报道.选取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汇流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数据和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影像来识别满岸河道边界;结合水文资料和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分析了汇流区的河流平面形态演变.结果表明,和田河汇流属于固定型且近“Y”型汇流,支流呈现不同的河型,喀拉喀什河为曲流河,玉龙喀什河为曲流化辫状河,支流均存在着截弯取直现象;汇流后河流类型转化为辫状河,且满岸河道扩宽了505 m,扩宽幅度高达57.8%.在此基础上,选取全球10个典型的半干旱-干旱区域以及13个潮湿区域的河流汇流实例,对比分析旱区与潮湿区的河流汇流上游支流和汇流河道满岸河宽变化差异.研究表明,少(或无)植被的旱区汇流后的汇流河道扩宽增幅均大于50%,远超过植被发育的潮湿区的汇流河道扩宽增幅(17%).此外,河道坡降显示上述旱区河道(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