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AMSU-B微波资料反演对流云中冰粒子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翔  曹志强  王新  邱红  史月琴 《气象学报》2011,69(5):900-911
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顶直接探测云内的冰粒子分布,NOAA系列卫星微波湿度计(AMSU-B)的3个水汽吸收波段对冰粒子含量的变化有着很好的响应,受冰粒子的强烈散射衰减作用,亮温随冰粒子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可以利用3个水汽通道亮温变化判断云中冰粒子的含量.根据模拟实验结果,确定了对流云状态下各水汽通道对冰粒子的响应高度,冰粒...  相似文献   
32.
探明强降雨下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及其临界条件对预防泥沙灾害及减少水土流失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典型的四川紫色土试验区鹤鸣观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分类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试验站近10年降雨径流输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强降雨情况下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对泥沙输移突增的影响,找出导致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及其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紫色土区强降雨情况下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为次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最大径流模数;同时各关键因子的临界值分别为降雨强度5.3 mm/h,次降雨量130 mm,以耕作方式为主的坡地最大径流模数临界值为6 000 dm3/(km2·s),以种植林草为主的坡地最大径流模数临界值为3 000 dm3/(km2·s)。  相似文献   
33.
钟贵莉 《地下水》2022,(1):35-37,52
以大巴山区某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隧道工程为例,基于拟建工程隧址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做出详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降雨入渗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采用降雨入渗法计算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分别为464 m3/d和928...  相似文献   
34.
许增荣 《地下水》2010,32(1):49-50,124
地下径流模数法是一种近年来在隧道涌水量预测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该方法目前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对有关参数的计算有很大可变性。根据作者在多种地区的工作经验,分析了根据地表水枯水期流量观测数据用该方法预测山岭隧道涌水量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方法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并进一步论述了该方法的基本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35.
大渡河中游沿岸中海拔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层冰水堆积体大多具有较为密实的结构和一定程度的胶结, 在风浪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与其他堆积体存在较大差别。通过对某电站库区高速公路冰水堆积路基岸坡调查和试验分析认为, 该冰水堆积体属级配良好的含细颗粒的粗粒~巨粒混合土, 颗粒之间嵌合紧密, 一般呈中密~密实状, 具有不同程度的泥质、钙质胶结, 其强度明显较其他松散堆积体高。通过采用地质过程定性分析和有限元半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对该冰水堆积体在风浪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该类冰水堆积体在风浪作用下主要表现为淘蚀- 坍塌型失稳模式。  相似文献   
36.
中国南方岩溶水化学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贡嘎山东麓第四纪冰川作用与磨西台地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01,23(3):283-291
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m)东麓磨西河流域发育了三次更新世冰期,分别为雅家埂、南门关、贡嘎冰期,其中燕子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南门关冰期)的冰川一直伸到磨西镇下街磨西饭店北,古冰川阻塞主谷,在新兴与南门关沟之间的堡子坝区形成冰川阻塞湖,在磨西镇上街东,该期古冰川覆盖在谢家河坝东面山坡上,融水切形成峡谷,冰退过程中又在峡谷西基岩丘社形成该期古冰川覆盖在谢家河坝东面山坡上,融水深切形成峡谷,冰退过程中又在峡谷西基岩丘陵旁形成冰水湖,南门关冰期后的间冰期时,小湖变干发育了红色古土壤层,该期的红色古土壤层在磨用镇下街南的古冰川与冰川泥石流沉积层顶面也有保存。证明磨西台地的主体为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川堆积物,其中也包括有冰水砂砾层透镜体和冰湖相等沉积,磨西台地出露地表的巨大砾石,直径在10-20m之间,多数为冰川表面的消融碛,也可能有冰川泥充夹带的大岩块,磨西台地两侧断续分布有4级冰水阶地以及磨西饭店以下的磨西台地尾部均为末次期后期至全新世的冰水沉积,其中也含有泥石流堆积物。  相似文献   
38.
39.
利用mapgis软件提取四川省1:20万或1:50万水文地质图信息,初步查清四川岩溶水地下河的空间分布规律,统计得出岩溶地下河约168条,总长度约77.23 km,多年平均枯季流量为470.02 L/s,地下河发育密度为0.88 m/km2,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9.52 L/s·km2。四川地下河长度以中、短型为主,小于5 km的占67.92%;流量以中、小流量为主,小于200 L/s的地下河占总量的49%。从区域构造来看,主要分布于准扬子地台的上扬子台坳、四川台坳、龙门山-大巴山台缘坳陷、康滇地轴等;从行政区划来看,主要分布于古蔺县、叙永县、筠连县、邻水县、盐源县等地。  相似文献   
40.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物质分布与输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ura卫星微波临边探测仪(MLS)探测的水汽、冰水含量和温度等资料,对比分析了夏季亚洲季风区与北美季风区、暖池区以及伊朗高原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冰水含量以及水物质总含量(水汽和冰水含量之和)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区域水汽的输送过程。结果表明:在215-83 hPa高度上水物质总含量在亚洲季风区均出现了高值中心,且亚洲季风区水物质总含量明显大于北美季风区;在215 hPa高度水汽对水物质总含量起主要的贡献,而到了147-83 hPa高度,冰水含量与水汽对水物质总含量的贡献大致相当,亚洲季风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的高值中心揭示了反气旋对水汽的隔离作用。水汽混合比在147 hPa和100 hPa高度不同的概率密度分布反映出不同高度影响水汽输送的不同因素。北半球冬季暖池区100 hPa上空温度极低,水汽混合比峰值概率仅为2 ppmv;而在147 hPa高度上,亚洲季风区频繁的深对流使得大量水汽被输送到对流层上层,这是亚洲季风区水汽概率“长尾”分布的主要原因。在100 hPa和147 hPa高度,冰水含量主要集中在小值,可能是由冰晶粒子消耗水汽而增长到一定尺度后沉降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