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0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1340篇
海洋学   146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4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及线性回归等数学方法,以胶东半岛五龙河流域为例,对最近60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山地河流入海径流、泥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五龙河入海径流、泥沙量均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逐级减少趋势。最近60年来,五龙河年径流量和输沙量主要集中在6—9月;主要受年降水量变化影响,年径流量从1980年开始显著减少,并在1966年出现较大波动;受年降水和径流变化影响,年输沙量也分别在1966和1980年呈减少突变;总体来看,年输沙量减少的趋势性要强于径流量。除气候变化影响外,1966年以来流域内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园地、林地建设等人类活动,也是造成河流径流、泥沙减少的重要原因。整体而言,最近60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素对五龙河入海水沙总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0%—80%和20%—30%。  相似文献   
292.
《地理教学》2008,(11):47-47
一份最新研究表明,火星表面环形山上纵横的沟壑可能是数百万年前的冰川融化形成的。这意味着火星并不像人们以前所想的那样干燥而无水。此前,一部分科学家曾提出这些沟壑是由于大规模的山崩或地下水上升冲刷环形山一侧形成的。但近来,科学家在对一处直径约10.5公里的环形山上的沟壑进行研究后指出,曾经聚积在沟壑间凹地中的冰雪更可能是“雕塑”这些沟壑的水源。  相似文献   
293.
中国冰川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Data of 44 glacier systems in China used in this paper were obtained from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ies and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were got from Meteorological Atlas of Plateau of west 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44 glacier systems in China, the glacier systems were divided into extremely-sensitive glacier system, semi-sensitive glacier system, extremely-steady glacier system and semi-steady glacier system in terms of glacier system's level of water-energy exchange, rising gradient of the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s and retreating rate of area to climate warming, their median size and vertical span distribution, and their runoff characteristics to climate warming. Furthermore the functional model of glacier system to climate warming was applied in this paper to predict the average variation trends of the 4 types of glacier systems, which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sensitivity types of glacier systems respond to the climate warming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294.
《地理教学》2008,(5):48-4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6日发表声明说,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快纪录,其中欧洲冰川损失最为严重,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人员指出,由于冰川是重要淡水资源之一,因此冰川融化速度过快会给一些地区带来淡水危机,甚至在水源稀缺的地区酝酿争水冲突。  相似文献   
295.
296.
利用"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最新冰川编目成果和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结果, 对中国叶尔羌河流域1968-2009年冰川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总体上处于退缩状态, 面积减少了927 km2, 年平均面积减少23.2 km2, 年均面积缩小比例为0.36%·a-1, 与中国其他地区冰川退缩程度相比属于中等水平. 叶尔羌河流域不同规模冰川的退缩幅度存在差异, 小冰川大幅萎缩, 甚至消失; 规模较大的冰川相对变化幅度较小, 一些冰川出现过跃动. 从朝向分布来看, 位于南坡的冰川退缩最为严重, 而西坡较小. 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5 100~5 500 m和5 500~5 900 m区间, 海拔4 700~5 100 m区间的冰川面积减少最为显著. 消失冰川大多数为面积在0.2~0.5 km2的小冰川, 且朝向东北坡的冰川消失数量最多. 研究区有冰川分裂现象, 也出现了支冰川前进超覆现象, 统计表明该流域有13条冰川在前进后形成6条冰川. 1968-2009年研究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加, 总体上看, 降水增加缓解了因升温而导致的冰川退缩.  相似文献   
297.
东南极达尔克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继锋  鄂栋臣  张胜凯 《冰川冻土》2015,37(5):1150-1159
2007-2012年,在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实施了18期空间方向交会观测,解算得到了冰川的运动规律:其整体平均运动速度为0.41 m·d-1,平均流向的方位角为7.01°;总的来说,其冬季和夏季的流速基本相当,但冰川前缘附近的运动在冬季显得更为活跃;冰川横截面上从边缘到中心,流速逐渐增大,流速最大的点出现在冰川中轴线上,流速最小的点则出现在边界附近;沿冰川流动方向,从上游至入海口,流速亦逐渐增大,冰川前缘流速最大,此处有较多的冰裂缝发育.与之前的遥感研究结果相比较,冰川运动比较稳定,流速未发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98.
冰川槽谷横剖面定量化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盼  王杰 《冰川冻土》2015,37(4):1028-1040
冰川槽谷(“U”形谷)是冰川与下伏基岩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典型的冰蚀地形, 对其定量化研究是了解冰川作用过程以及冰川槽谷演化过程的重要途径. 二次多项式(y=A+Bx+Cx2)和幂函数(y=axb)是定量描述冰川槽谷形态的两种较普遍的方法, 二次多项式可以描述冰川槽谷的整体形态且不需要考虑高程基准面的选择, 但是该方法不能用于槽谷间的比较且其只能较准确地描述接近抛物线的横剖面; 幂函数不但可以反映不同作用过程形成的谷地, 还能在不同横剖面间进行比较, 但幂函数在应用过程过会受到坐标原点选取、 对数变化、 后期堆积以及横剖面不对称的影响, 其运用过程更加复杂. 此外, 相同的幂函数指数b可能指示不同的槽谷形态, 形态比率FR的引入并与指数b结合起来使对槽谷形态的描述更加全面. 从冰川动力和外部环境方面出发, 影响槽谷形态的因素主要有冰川作用时间、 基岩的抗侵蚀能力、 岩性的分布以及裂隙、 冰量、 气候、 构造和冰川性质, 后三者对槽谷形态的定量化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运用不同地区槽谷形态参数所做b~FR图探讨了山地冰川槽谷的发育模式, 发现山地冰川槽谷存在对应于两种不同冰川性质的相反的发育模式, 但是由于岩性、 气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冰川槽谷发育模式有时出现了不对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299.
分析冰川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的迁移转化特征是评估冰川消融对下游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依据,但冰川表层雪中DOM在冬春季节的迁移转化特征尚不明确。本文以达古冰川冬春季节表层雪和春季冰川径流为研究对象,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对表层雪和径流中DOM进行分子层次表征。结果显示:达古冰川冬春季节表层雪中DOM化学组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脂类、多肽类、不饱和烃类,还含有少量的酚类、多环芳烃类和糖类,来源包括微生物活动和陆源性输入。春季径流中DOM的主要来源是陆源性输入,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分析不同季节表层雪DOM的分子组成变化,发现冬季低温环境有利于表层雪中脂类、多肽类和含S类DOM分子的富集,春季气温升高则有利于表层雪中多肽类、不饱和烃类和含N类DOM分子的富集。比较春季径流和表雪中DOM的分子组成变化,发现径流中杂原子类DOM含量降低,微生物来源的脂类和多肽类DOM含量降低,陆源性的酚类和多环芳烃类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径流中DOM的生物活性降低而光反应活性增加。因此随着冰川持续消融大量的冰川融水将DOM带入下游水环境...  相似文献   
300.
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组合遗迹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山东蒙山地区南坡保存的丰富而清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重点展示了兰溪山谷的冰石河、侧碛堤组合,并对相伴产出的擦痕、磨光面、颤痕等冰川遗迹进行了调查与测量。同时对冰石河、侧碛堤的分布、规模、物质组成、岩石特征进行了介绍。根据侧碛堤的排列位置及砾石的风化程度,初步确定为末次冰期的冰碛遗迹;对山谷两侧磨光面上的擦痕进行了测量统计,显示谷壁磨光面上擦痕的长宽比具有10:1左右的比例规律;根据侧碛最大高度法(MELM),结合对于蒙山侧碛的调查,对蒙山雪线的高度进行了估算,初步估算蒙山南坡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度约为700 m左右。蒙山地区这些组合冰川遗迹的发现,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