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云南点苍山-罗坪山地区地貌发育与第四纪冰川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晔  韩添丁  朱静  丁丽勋 《热带地理》2003,23(4):304-308
通过野外考察及地质地貌剖面解析,对云南点苍山的地貌发育作了分析研究,并对罗坪山丽江期古冰川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认为:点苍山的地貌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聚变式的多层地貌组合.其地貌发育系统自山顶到坡脚分为古夷平面解体过程,古冰川与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古冰川漂砾、洪积、冲积、泥石流、水石流等混杂堆积,山麓阶地与滨湖平原发育过程;点苍山发育了二次冰期,即未次冰期(大理冰期)和倒数第二次冰期(丽江冰期),是中国大陆发育古冰川的最南界;比苍山主峰海拔低800m的罗坪山发育了倒数第二次冰期,出现了复合型山岳冰川.  相似文献   
82.
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活动贯穿整个第四纪,旋回性明显,发育良好的冰川遗迹,为火山喷发与冰川作用的耦合性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通过对长白山天池第四纪火山喷发旋回及火山岩分布特征研究,收集火山喷发年代学与冰期-间冰期旋回年代学数据,并利用卫片解译了火山喷发与冰蚀U谷的关系。在年代学数据的约束下,根据天池火山锥体周边广泛发育的U谷遗迹,将研究区冰川作用分为3个冰期:锦江冰期、漫江冰期和二道白河冰期,分别对应中国东部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长白山天池火山造锥阶段喷发形成的白头山组3个阶段(Ⅰ、Ⅱ、Ⅲ),与上述3个冰期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天池内部冰斗为白头山冰期(即中国东部东山冰期,MIS4)产物,经黑风口冰期与气象站冰期(即中国东部蒙山冰期,MIS2)、全新世冰川作用及火山作用的双重改造,其基本特征保存至今。长白山天池冰盖消融导致的释压反弹,可能诱发了天池火山呈旋回性喷发。  相似文献   
83.
河北省丰宁地区及内蒙赤峰一带发现的“冰臼群”,引起了“冰川”和“风成”说两种成因观点的争论。笔者就其一些具体现象提出质疑商讨,并提出了另外成因的看法。  相似文献   
84.
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赵希涛  李铁松 《冰川冻土》1999,21(3):242-248
利用1:10000地形图和航空照片,对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遗迹进行了调查和填图。据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钙质胶结物和冰湖相钙板的ESR测年结果,初步划分4次冰期,即0.7 ̄0.6Ma BP的玉龙冰期。其中最早一次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麓冰川,后2次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谷冰川。  相似文献   
85.
稀有性 形成石林的花岗岩物质产生于地壳深处,2亿年以前主动侵位于更老的地层之中,形成了巨大的花岗岩岩基,面积6000—10000平方公里,是“伊春-玉泉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不同规模、不同时间跨度的构造运动,经过大自然的千锤百炼才成为今天的模样。各种巧夺天工的地质景观在国内以至在国际上都是罕见的,是“岩石类地质遗迹”的少有典范。特别是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典型冰川地貌,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并参考前人资料,对人迹罕至的叶尔羌河上游克勒青河的冰川地质、地貌进行了全面论述.这里新构造运动强烈,形成高山峻岭,现代冰川发育,冰塔林立冰湖分布其间,是我国现代冰川分布范围最大的地区。目前由于雪线上升,冰舌后退,予计50年后对冰川堵塞河道的突发性洪水灾害将消失。  相似文献   
87.
东格陵兰边缘──ODP第152航次科研工作报告HansChristianLarsen等ODP第152航次的主要任务是采取格陵兰东南部大陆边缘和相邻伊尔明厄海盆向海倾斜反射层序列(SDRS)的玄武岩样品,该航次的目的是在SDRS尖灭上的一个站位和该序列...  相似文献   
88.
天山乌乌木齐河源径流水文化学空间差异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暖季径流水化学特征受大气降水,冰川作用。积雪消融,冻土活动层状况以及水岩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影响。普遍存在的水岩相互作用和冰碛物岩矿离子组分的化学剥蚀作用导致径流中各项离子浓度远远高于大气降水中相应值的规律。其中黄铁矿氧化反应,钾长石水解和方解石水解反应为控制流域径流偏碱性的主要化学作用。冰川磨蚀对于岩矿溶解的增强作用和相对更强的积雪消融导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径流的Ca^2 ,Mg^2 ,SO42-和K^ 离子浓度和离子脉冲峰值远高于空冰斗和总控水点,空冰斗融水径流受大气降水,季节性冻土活动层融水混入以及融雪水与土壤相互作用影响更大,表现出更显的Cl^-,Na^ 和NO3^-离子峰值现象。总控水点则大体上反映上述二水点的混合作用,化相对平缓,离子浓度峰值介于二之间。  相似文献   
89.
冰川漂砾的形成年代通常难以直接测定,并且漂砾形成以后是否被再次搬运或者移动过,更是无法知道。本文研究发现,通过测试砾石不同部位的宇生同位素,不仅可以测定砾石形成的时代,而且可以确定砾石再次被搬运或者被翻转的年代,从而恢复砾石运动的历史。本文以石英中生成的宇生同位素^10Be,对青藏高原东南部海子山的冰川漂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砾石形成于倒数第二次冰期(186~128ka BP之间),在末次冰期中再次被冰川搬运,使之反转。该方法不局限于^10Be和冰川漂砾,也适用于其他陆面岩石中生成的宇生同位素以及其他成因的石块或者砾石。因此为探讨冰川作用、泥石流活动、重力崩塌等过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0.
跻身世界前列的中国第四纪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之际,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科学家对各分支学科的80年撰写文章,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刘嘉麒和韩家应邀完成了本文,刊登在《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纪念文集》中。本刊主编刘东生先生读完本文后认为文章写得很好,虽然不是全面总结,但颇有新意,建议本刊予以转载,以享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