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探讨了晚更新世高纬度北极陆架古地理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末次间冰期(在不同地区该间冰期被称为伊姆、桑加门、米库林、喀山时期)该区形成的环境;另一为末次冰期最盛时期的环境,其中包括陆架的范围和特征(略)。对大部分欧亚北极区的陆架和沿岸地带来说,米库林沉积层是基准层。它们在巴、伦支海盆、喀拉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的剖面已经进行过研究。巴伦支海米库林沉积层为若干相组,其中有开放陆架的沉积层(深海的),后者见于海洋中部由钻探船“硬沸石”号(AMMffi)施工的钻孔中。在我们研究的26号钻孔中,米库林沉积…  相似文献   
42.
玉龙山西麓更新世冰川作用及其与金沙江河谷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在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西麓和金沙江河谷中的古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ESR测年,划分出4次冰期,即0.7~0.6MaB.P.的玉龙冰期,0.53~0.45MaB.P.的干海子冰期,0.31~0.13MaB.P.的丽江冰期和晚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理冰期,其中玉龙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麓冰川,丽江和大理冰期为山谷冰川,干海子冰期则为山麓冰川与山谷冰川的过渡类型.来自玉龙山西坡的玉龙冰期冰碛物充填于现今金沙江谷底的事实和大具金沙江下渡口西岸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的发现表明,金沙江在早更新世早期即已存在,也说明了在该段金沙江河谷中多处发现的湖相沉积物是冰川沉积堰塞河谷而成石鼓古湖的结果.在该段金沙江河谷中仅发现拔河50m左右以内的4级河流阶地,且往往以这些湖相沉积为基座的现象,则是石鼓古湖被外泄后金沙江现代河谷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现代气候条件下,秦岭中部(33°58'N/107°45'E)3400m以上存在一具有冰缘地貌特征和冰川作用的高山草甸环境。冰冻泥流斜坡、千奇百怪的砾石和无植被覆盖的冰冻泥流、各种形式的冰阶和冰坎以及石环和石多边形等,组成了目前冰缘环境的地貌特征。在3400m以上发现了高山永久性冻土。通过冰蚀漏斗和冰融四地,证明在2900~3300m之间秦岭中部存在一晚更新世时期的冰融地区。根据古冰斗和冰碛的地貌形态调查及形态测量分析,可得出如下假设:在拔仙台、酉跑马梁附近当时存在一个晚更新世时期的小冰盖,冰盖边缘派生了5个小的外流冰舌。在拔仙台附近的沟谷里一些冰碛地貌存在于2500m以上。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划分了两个晚更新世时期的冰期,即太白Ⅰ和太白Ⅱ冰期。在这两个冰期之间,估计存在一间冰期。晚更新世3250~3300m的冰川雪线高度是根据太白Ⅰ冰期冰碛位置得出的。同目前所推测的现代冰川雪线位置相比,形成的雪线下降大约在1000~1300m之间,没有观察到全新世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44.
45.
新疆阿尔泰山东段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彬彬  周亚利  赵军 《地理学报》2018,73(5):957-972
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最积极的外营力之一,对冰川地貌的年代学研究是重建古冰川发展史的关键,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冰碛物是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代表过去发生的冰川事件,对冰碛物进行准确测年能够为重建古冰川的进退、理解区域古气候变化提供年代学支撑。本文在新疆阿尔泰山东段采集了8个冰碛物样品以进行光释光测年,利用单片再生剂量法对90~125 μm的石英颗粒进行等效剂量的测定。通过等效剂量值频率分布特征及De(t)坪区图分析得出大部分冰碛物的光释光信号晒退不彻底,所以利用一阶动力学公式对持续激发的光释光信号晒退曲线(CW-OSL)进行多组分拟合拆分,得到快速、中速、慢速3种组分,依据分离出的快速组分确定等效剂量值。研究结果显示,距今32 ka以来阿尔泰山东段区域在MIS3阶段、MIS2阶段、8.2 ka左右、全新世大暖期及新冰期等5个时段有冰川发育,冰川发育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研究区处于冈底斯带中北部,于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大陆北缘发生冰川作用并向北侧漂移。笔者通过剖面测量和面上地质填图调查,晚石炭-早二叠世来姑组为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与冰川作用砾石沉积混积物,表现为冰融滑塌杂砾浅海沉积为主。通过对来姑组一段-三段地层中混积物的分析由底向顶建立冰海相沉积序列,重塑冰川事件的历史过程,恢复研究区来姑组沉积环境特征及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47.
Subglacially-formed debris-rich chemical deposits were found both on bedrock surface and in bedrock crevice on the edge of Qiangyong Glacier, one of the continental glaciers in Tibet.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internal structur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chemical deposits were analyzed.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some part of the ice-bedrock interface is close to the melting point and there exists pressure melting water under Qiangyong Glacier. Debris, especially those from continental aerosols, can release Ca^ in the water. At the lee-side of obstacles on glacier bed the CO2 in the melting water might escape from the water and the melting water might refreeze due to the dramatically reduced pressure, making the enrichment and precipitation of CaCO3. The existence of subglacial melting water and the process of regelation under Qiangyong Glacier indicate that sliding could contribute some proportion to the entire movement of Qiangyong Glacier and it belongs to multiolex cold-temperate glaciers.  相似文献   
48.
49.
50.
本文根据河南宜阳罗圈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结合华北地台西南缘罗圈组发育和分布概况,论述了其成因和成因类型,提出了罗圈组时代的归属,认为罗圈组应是大陆高原冰川活动产物。其时代应属早震旦世晚期,大体相当于南沱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