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749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010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5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汲鹏  佘振宝  李现红  刘静  张敏  张凯 《世界地质》2010,29(1):168-174
采用2-邻胂酸偶氮苯-1, 8-二羟基-3, 6-二磺酸钠(铀试剂) 作为螯合剂制备螯合形成树脂, 并研究了该树脂的性能及对分离富集和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实验发现, 用pH = 1.0的盐酸溶液做淋洗剂、柱高为8 cm、流速为1.00 mL /min、pH = 1.0的3%的硫脲-盐酸40 mL洗脱时, 贵金属离子能和常见的金属离子分离, 定量富集于树脂上。用极谱法测定贵金属元素的标准回收实验表明, 其回收率为94% ~106%。  相似文献   
752.
念青唐古拉早始新世中基性侵入岩由角闪辉长岩及二长闪长岩组成,其中角闪辉长岩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为(49.92±0.24)Ma。中基性侵入岩属于高钾钙碱系列至钾玄岩系列;稀土总量较高且轻稀土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弧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特征。中基性侵入岩具有较高的初始锶((87Sr/86Sr)i为0.708 77~0.713 71)、低的εNd值(-6.9~-6.1)、古老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为1 329~1 995Ma),以及εNd、Nb/La与MgO无明显相关性,表明其源区为受古老地壳交代的富集地幔。稀土元素模拟表明中基性侵入岩的成岩过程受地幔中轻程度部分熔融作用所控制。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其与新特提斯洋板片的断离及软流圈物质的上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3.
渤海湾盆地隐性断裂带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维维  王伟锋  安邦  胡瑜 《地球科学》2014,39(11):1527-1538
隐性断裂带是区域或局部应力场、基底断裂体系活动、潜山块体扭动影响下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断裂趋势带, 它是断裂带的一种类型, 与显性断裂伴生于沉积盆地, 但由于其不具有显性断裂的固有特征, 隐蔽性强而常常被忽略.可以通过以下7个方面有效识别隐性断裂带: ①小型显性构造(小断层、小褶皱、断块)呈雁列式、断续状、错位对称式反映的大型隐性断裂带; ②基底断裂体系活动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隐性断裂带; ③潜山、凹陷分布形成的线状、调节型或者侧列式隐性断裂带; ④砂体分布反映的隐性断裂带; ⑤油藏排列、分布、走向反映的隐性断裂带; ⑥相干体切片显示的隐性断裂带; ⑦断层叠覆端、末端、深大断裂分段活动等局部应力场变化形成的隐性断裂带.应用上述方法开展渤海湾盆地隐性断裂带识别研究, 综合国内外的调研结果, 建立了隐性断裂带的类型划分方案体系并阐述了不同级别构造单元中隐性断裂带的类型特征.研究表明, 隐性断裂带具有多方面的地质意义, 可以作为调节构造带调节盆地不均匀伸展活动, 分隔凹陷、隆起等构造单元; 控制盆地沉积相带发育分布, 影响断陷湖盆砂体的展布范围; 控制圈闭组合排列、改造输导体系, 形成串珠状、带状油气富集区; 深断裂活动触发地震的过程中会在地表形成隐性断裂带, 因此, 隐性断裂带的识别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4.
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对秦岭-祁连造山带的区域成矿控制与影响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该期北东向构造-岩浆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等矿产的形成,而且使先期形成的铜,铅锌等矿产发生了较强烈的改造和富集作用,该期北东向构造带与先期的北西、近东西向构造或含矿层交汇叠加部位,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重要条件。文章对秦岭-祁连造山带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控制与影响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本区新一轮矿产勘查研究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755.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部位特征重要性的行人再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提取人体各部位的颜色、纹理以及形状等特征,然后对多个行人样本的每个部位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使用误差积累的方法为每个分类计算一种更适合该分类的部位特征重要性权值向量,使得不同类型特征能更有效地应用在其适合的外观上。在公共数据集VIPeR上进行了实验,通过积累匹配特性(cumulative matching characteristic,CMC)曲线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再识别率,且对行人视角转换、光照变化、环境嘈杂和物体遮挡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56.
丰富的生产力和还原性保存条件是海相烃源岩大量堆积的有利条件,其中还原性保存条件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边缘海海水分层这一物理作用的控制。本文列举了现代边缘海海水盐度与温度分层实例,并提出古生代华南海可能存在同样的条件,海水的深层缺氧有利于烃源岩保存。  相似文献   
757.
中国南方红土型金成矿系列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土型金矿床是原生金矿化遭受红土化作用改造所形成的一种表生金矿床,包括"红色粘土型"和"铁帽型"金矿床.中国红土型金矿以风化再造型为主,受气候影响而主要分布在南方,并与岩金成矿系列分布基本一致.风化壳常量元素、稀土元素、粘土矿物系统研究表明,成矿作用环境时空变化整体受风化强度控制,其风化作用早期呈中碱性、晚期呈酸性,风化壳下部偏碱性、还原,项部偏酸性、氧化的特点.典型矿床因子分析揭示,红土型金成矿作用可分为氧化和水解两个阶段.氧化阶段风化较弱,基岩释放大量碱性离子,使成矿流体保持中性,金溶解并主要以Au(S2O3)23-形式迁移;水解阶段风化较强,硅酸盐矿物发生脱碱去硅作用,随着大气降水不断参与,成矿流体性质由中碱性缓慢过渡到中-酸性条件,金以胶体或氯化物络合物形式迁移.金一般在风化壳下部富集,表生矿物吸附、氧化还原界面处被Fe2 、Mn2 还原以及不同性质流体混合都能促使金的沉淀.  相似文献   
758.
本文首次提出生物地球化学分异作用的概念。并从地史时期的古生物和现代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的地球化学分异作用事实,论述生物选择吸收分异作用和生物选择富集分异作用两种类型。同时阐明了它们的形成机理:生物体内靶细胞、靶组织和靶器官结构功能和生理作用的特异性和专属性的需求,即内因;而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物质场内,存在着的电子构型、地球化学参数、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各异的地球化学性状的百余种化学元素(离子、分子或化合物),能够满足各类生物的特异性和专属性的物质需求,即外部条件(外因)。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即是形成机理。生物地球化学分异作用,可为农业、医疗卫生和营养保健以及环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59.
地质样品中微量金银的在线分离富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用VS-Ⅱ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定量富集,硫脲解脱,流劝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火焰有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银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低,金为1.4μg/mL,银为0.35μ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采样频率为120次/h,用于地质样品中痕量金银的直接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60.
周国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68-172
对赣南地区花岗岩体、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寒武系、震旦系地层的采样分析证实该区为稀土高背景区.稀土元素的地质分布极不均匀,除了与岩体和地层产出时代有关外,沉积地层的岩性类型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岩体和地层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呈轻稀土相对富集的特征.受成土母岩稀土含量的控制并叠加风化成土改造,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变化大.稀土元素在某些地质体中富集分布规律,成土时的表生富集特征,成为该区次生富集型稀土矿的广泛产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