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76篇 |
免费 | 611篇 |
国内免费 | 10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1篇 |
大气科学 | 119篇 |
地球物理 | 760篇 |
地质学 | 2379篇 |
海洋学 | 326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139篇 |
自然地理 | 1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56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150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54篇 |
2008年 | 156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206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09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108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125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汤艳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2):237-243
克拉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地块.克拉通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定存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巨厚、刚性的岩石圈地幔.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具有高度难熔(富Mg、贫Fe)的特点,其密度较下伏软流圈小,能够"漂浮"在软流圈之上而长期存在.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是在地球早期壳幔分异之后形成的,其形成可能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典型的克拉... 相似文献
162.
广西下震旦统“南沱组”一名引自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的南沱组。本文根据区调成果三江泗里口剖面资料,认为两地区述及的“南沱组”无论从岩性、岩相及沉积环境均有较大差异,桂北地区属冰川-海洋沉积,峡东地区属大陆冰川沉积,二者为同期异相产物。因此,建议更名为“泗里口组”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3.
正在平坦开阔的黄土地上,它们犹如地底幽灵般突兀而起,给人一种威猛与神秘。它们就像一群具有生命形态的活物正在奔跑着,震撼人们的心灵的同时,更给人们一种亘古久远的特殊美。这就是我国六大著名火山群之一的大同火山群——东亚大陆地区火山地质的珍稀标本。大同火山群处于平坦宽广的大同盆地东翼和桑干河中游的河谷地带。准确一点讲,这是一处在约900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30余座完整漂亮火山锥体的死火山群落。距今约30万年前,大同火山群开始 相似文献
164.
165.
166.
167.
中国大陆科学探井岩性的VSP地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井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地处郯庐断裂东侧的东海县境内。VSP地震勘探为CCSD多学科研究内容之一,利用数字地震仪(HF300)和多级三分量数字检波器(GeoChain)对探井进行了VSP测量。结合VSP勘探结果和CCSD探井5000 m岩性资料,分析了井中岩性分段特征、超高压变质岩的地震响应特征和vp/vs比值特征,取得了若干具有科学意义的结论:(1)以榴辉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进行的岩性分段比较合理,每段的VSP速度和测井密度等特征和岩性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2)榴辉岩与片麻岩界面以及剪切带均可形成强反射,正/副片麻岩界面也可产生明显反射,透镜状和条带状岩体的反射同相轴呈现不同程度的弯曲,剪切带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3)榴辉岩以高波速(6.3 km/s)、低vp/vs值(1.2)和波组强而稀疏为特征,副片麻岩以较高波速(6.1 km/s)、高vp/vs值(1.8)和波组较稀疏为特征,正片麻岩以较低波速(5.8 km/s)、中等vp/vs值(1.5)和波组较密集为特征,而剪切带以强反射、vp/vs值最高(2.2)为特征,而且不论剪切带出现在哪种岩性中其vp/vs值都很高。该研究成果不但揭示了变质带的地震响应特征,同时为二维或三维地面地震解释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解释分析中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质构造解释的可信度,为其他学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8.
169.
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论古/中元古代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际前寒武纪地层表中始终把古/中元古代的界线置于1. 6Ga,我国则一直将这一界线置于1. 8Ga。存在认识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对1. 8Ga前后时期地质事件及其性质的理解与认识的差异或偏颇。本文通过阐述1. 8~1. 6Ga期间地质事件及其性质,重点分析和讨论古/中元古代(界)界限的划分及相关地质事件的标志与意义。大量的地质资料显示,超大陆从1. 8~1. 75Ga开始裂解,形成一系列的陆内盆地,如北美(劳伦古陆)的Thelon盆地、澳大利亚北部的Leichhardt超级盆地、南美巴西圣弗兰西斯科盆地、华北南缘的熊耳裂谷盆地以及扬子地块西南缘的东川盆地等。在这些盆地形成的早期沉积了冲积扇相、河流相的碎屑岩,之后伴有较广泛的火山岩喷发,中晚期从河流相、湖相碎屑岩沉积过渡到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反映一个拉伸裂解的过程。在复原的哥伦比亚超大陆内,广泛分布有1. 78~1. 72Ga的非造山花岗岩,包括AMCG组合(斜长岩、纹长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花岗岩)、环斑花岗岩、A型花岗岩等,以及广泛分布的基性岩墙群。这些岩浆岩都反映了拉伸裂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在1. 8~1. 6Ga,不论是沉积事件还是岩浆事件,绝大部分与超大陆的拉伸裂解有关,并未显示造山作用、大陆固结和克拉通化的特点,用固结纪来概括这一阶段地质事件的性质并不合适。哥伦比亚超大陆上的许多盆地在1. 6Ga左右经历了一次广泛的抬升,使沉积作用短时间间断,之后原有盆地继续发展,接受了更广泛的沉积,这种沉积作用可以一直延续到1. 4~1. 3Ga左右。与裂解有关的岩浆事件也以幕式方式从1. 78Ga一直断续持续到1. 4~1. 32Ga左右。从1. 8Ga(或1. 78Ga)到1. 4~1. 3Ga,不论是盆地的沉积事件还是与裂解有关的岩浆事件,基本是连续的。以1. 6Ga作为年代界线划分古/中元古代,人为地隔断了连续的沉积事件和岩浆事件,显然与"尽可能少地截断沉积作用、火成侵位或造山运动的主要序列"的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原则相悖。连续的裂谷盆地沉积事件和非造山岩浆事件可以追溯到1. 8Ga(或1. 78Ga)。因此,我们建议将古/中元古代的界线置于1. 8Ga或1. 78Ga。考虑到裂谷作用的本质是在已有超大陆或克拉通的基础上盖层的发育过程,因此我们建议将~1. 8Ga或1. 78~1. 4Ga都归入盖层系。 相似文献
170.
在东亚大陆动力学和西太平洋动力学背景下 ,定量研究中国大陆东南边缘海的现今区域地壳运动、动力学及地震危险性。基于 1994~ 1998年福建 -台北网、中国大陆网、台湾 -吕宋 (菲律宾 )网和东亚大陆及西太平洋的 IGS网等 4种不同空间尺度的 GPS测量结果 ,结合近 10 0年来的强震震源机制解、近 2 0余年来跨断层形变网、精密水准网、激光测距网及原地应力测量等结果 ,以及地球物理数值模拟与地质学成果 ,通过对多层次构造运动的分析、多学科结果的互验互补和整体综合研究 ,获得如下结果 :( 1)本研究区同时存在陆、海相互对进的两种地壳水平运动 :大陆东南沿海 11~ 12 mm/ a向东南、海洋对大陆 3mm/ a向西北以及台湾东海岸 53mm/ a向西北的运动 ;( 2 )台湾岛可能存在着以 2 4°N附近为其旋转轴的右旋运动 ;( 3) GPS和地形变测量求出现今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 NW( NWW)向 ,与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学和地质学结果一致 ;( 4 )观测与数值模拟共同证实 ,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的联合动力作用是导致本区上述地壳运动的原因 ;前者导致的地壳运动速度比后者约大 4倍 ,但前者仅导致准均匀场 ,而后者则可产生变形局部化过程的非均匀场 ,从而为强震孕育提供动力 ;( 5)菲律宾海板块在台湾东侧对欧亚板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