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4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805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504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2445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73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内蒙古气象局妇委会组织女职工举办了迎奥运学礼仪树形象的知识讲座,有近百名女职工参加了学习,获益匪浅。通过资深老师关于着装色彩搭配,个人形象设计和日常工作礼仪知识的讲解,大家认为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我们不仅要更加认真准确地向社会、政府领导和奥运会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同时也要向社会展示我们气象女职工的高雅风采。  相似文献   
962.
引入DTOPSIS法对2007年内蒙古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初步探讨了该方法在城市空气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理解、计算简单,符合实际,可望成为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963.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两次寒潮影响明显——2008年12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杰 《气象》2009,35(3):120-123
2008年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8℃,常年历时同期温度为-3.9℃,相比较偏高1.1℃,其中青海12月平均气温创下了自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次高值.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4mm,较常年同期(9.8mm)偏少4.4mm.本月我国降水分布明显不均,如海南降水最达到了100mm以上,其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大值.12月份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两次大范围寒潮侵袭我国;华北、黄淮、西北东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西南和江南地区出现大雾天气;我国部分地区森林、草原、城市乡村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西藏、江西、广西等地出现火点.  相似文献   
964.
965.
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7℃,较常年同期(9.6℃)偏高1.1℃。上海、浙江、广东、广西4省(市、区)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辽宁、江苏、安徽、福建、江西、贵州为第三高。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43.4mm,较常年同期(37.0mm)偏多6.4mm;西藏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海南为第三多。  相似文献   
966.
刘秋锋 《气象》2009,35(5):124-125
2009年2月我国主要气候特点: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偏少.全国平均气温为0℃,较常年同期偏高2.8℃,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2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浙江、江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为次高值.  相似文献   
967.
全国气温显著偏高长江中下游阴雨连绵——2009年2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宁芳 《气象》2009,35(5):120-123
2009年2月我国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偏少.全国平均气温为0℃,较常年同期偏高2.8℃,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2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14.9mm,较常年同期(16.4mm)偏少1.5mm.  相似文献   
968.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有关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对前20年(1964-1983年)和后20年(1984-2003年)的候平均气温中值进行了对比,并利用k-means方法进行了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聚类分析,旨在阐明内蒙古气温变化的时空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全境年平均气温普遍上升,没有下降的现象.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气温变化格局不同,北部变暖比南部更为明显,冬季和夏末秋初变暖出现得更频繁.绝大部分地区大多数候平均气温都有所上升,而且候平均气温变化存在纬向地带性.大多数台站四季里都有一些显著升温的候,显著升温在冬季发生得更为频繁.同时,有少数几个候出现气温下降的现象,但未达到显著下降的程度.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候最高、最低气温都有所升高,但二者的差值在缩小.候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所提前,候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有提前也有推迟,但总体上不同地区候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更加同步.因此,候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均一性有所增强.候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候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间隔有扩大迹象.总之,全球气候变暖降低了气温的季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969.
近47年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气温突变的区域特征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42个气象站1961-2007年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和Yamamoto两种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气温突变的区域特征和季节特征。主要结论如下: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普遍具有明显的增温现象:气温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阴山北麓段突变发生最早,其次是东段,中西段最晚;四季气温以冬季突变发生最早且最明显,春、秋季次之,夏季最晚。  相似文献   
970.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宝立根陶海一带,在新生界之下赋存有含煤地层。前人将其确定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并以不整合关系置于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之上。本文利用最新钻探和地震资料,从孢粉化石组合、地层层序、含煤地层岩性和地震剖面波组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后,认为这套含煤地层位于张家口组之下,层位与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的红旗组、万宝组,二连地区的阿拉坦合力群以及冀北的下花园组相当,时代应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