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620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71.
阿巴宫铁矿床产于阿尔泰南缘晚志留世-早泥盆世的酸性火山岩中.矿体呈透镜状、脉状及似层状,受火山断裂构造控制,与围岩界线清楚;围岩蚀变不很发育,矿石品位较高;磷灰石与磁铁矿共生.其特征可以与瑞典北部Kiruna型铁矿床、宁芜玢岩铁矿床等进行对比.对阿巴宫铁矿床两个不同矿区磷灰石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磷灰石中∑REE变化于1352.96×10-6~6986.33×10-6之间,平均值为3717.70×10-6; (La/Yb)N比值变化于1.37~9.77之间,平均值5.22;δEu范围在0.22~0.30之间,平均值0.25;以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和Eu的显著负异常为特征,与瑞典北部Kiruna型铁矿床、宁芜玢岩铁矿床相一致,表明阿巴宫铁矿床与上述铁矿床成因相同,均属岩浆分异成因.变质流纹岩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形态与磷灰石的非常相似,微量元素特征也基本一致,表明铁的成矿作用与花岗质岩浆的分异-矿浆侵入有关.   相似文献   
72.
通过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雀儿山花岗岩体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新获得了4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分别为4.9 ±0.3Ma、6.2 ±0.5 Ma、7.2 ±0.4 Ma和7.3 ±0.7 Ma。运用径迹年龄-地形高差法计算出雀儿山花岗岩体新近纪的隆升速率,为0.15~2 mm/a,平均隆升速率为0.78mm/a。隆升速率在每个阶段有所不同,但呈现出一种快速隆升→缓慢隆升的过程,为整个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过程提供了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73.
3种典型荒漠灌木内生固氮菌及固氮酶基因nifH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特殊生境的内生固氮菌,对改善植物营养、增强植物抗逆性及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类潜力巨大、尚待开发的微生物资源。以新疆3种典型荒漠灌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为材料,从根和枝条组织中分离筛选获得137个内生固氮菌菌株,采用16S rDNA PCR-RFLP、16S rDNA序列测定、BOXAIR-PCR指纹图谱、nifH PCR-RFLP等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经16SrDNA PCR-RFLP酶切图谱聚类划分为9个遗传类型。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代表菌株分属于拉恩氏菌属(Rahn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申氏杆菌属(Shinella),其中Rahnella为优势种群。一个测定菌株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低于97%,提示可能为一个潜在的新种。BOXAIR-PCR分析优势种群的基因组结构特征,获得12种指纹图谱类型,显示出该种群具有丰富的基因组多样性。nifH PCR-RFLP分析分离内生固氮菌菌株固氮酶基因nifH的分子多态性,将其划分为3种基因型,体现了nifH具有高度保守性,同时在不同固氮微生物种群和菌株间也存在一定的多样性。研究结果丰富了固氮微生物物种资源库和基因库,对于内生固氮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4.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在分析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退化山地生态系统的内在特性、干扰体驱动力及其相互作用与退化的关系等的基础上 ,阐述了该系统退化的机制。其内在特性决定了山地系统对干扰的抗性差 ,退化后恢复的弹性小 ;强烈的人为干扰体是系统退化的重要驱动力。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是系统内在特性和外在干扰体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去将该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简单归咎于人为干扰的破坏结果值得商酌  相似文献   
75.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而且碳排放在大气中的积累会使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因此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基于EKC曲线的经济计量学方法一般是对经济与排放历史数据的相关关系研究,不能很好地反映二者之间的动力学机制。为此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Moon-Sonn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从理论上得到了最优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的必要条件,即能源的产出弹性小于0.5;接着将投入产出分析得到的反映技术进步下的能源强度代入模型,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预测,同时得到了最优增长路径下的能源消费走势,进而通过对能源消费结构和不同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的预测和估计,以及对分品种能源碳排放的汇总计算得到了中国未来能源消费所产生的总的碳排放走势。结果显示,在当前技术进步速率下,我国分别在2043年和2040年达到能源消费高峰和碳排放高峰。此外,本文对能源强度不同下降速率对能源消费高峰的影响进行模拟发现,当降速为4.5%~5%时,能源高峰将出现在2040年前,此时的人均GDP为10万元左右,与OECD国家的高峰时收入一致;而且分3种情景模拟了可再生能源替代政策对...  相似文献   
76.
内生磷灰石型矿床在世界磷矿工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内生磷矿可划分为超基性-碱性-碳酸岩类(占内生磷矿储量的90%以上,又分超基性-碱性-碳酸岩型、碱性-碳酸岩型、超基性-碱性岩型、超基性-碳酸岩型、碳酸岩型、碱性岩型六亚类),基性岩与超基性岩类,其它类等三大类。各类矿床主要岩石类型,矿物组合,岩体形态、产状、结构,矿体与矿石及其主要产地、大地构造位置等都各具特色。以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为指导,通过地、物、化、遥综合手段找矿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青藏高原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该地区自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隆升和构造演化机制一直是地质研究的热点。为精细刻画青藏高原板块、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的拼合关系及差异性隆升特征,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端的碧口地块进行了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以及热史模拟和岩石冷却速率计算。结果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在(118±5~265±29)Ma和(29.0±2.7~54.0±7.0)Ma之间;碧口地块东北缘及北缘冷却速率接近,在3.125~3.448 ℃/Ma之间,东缘冷却速率相对较低,为2.041~2.273 ℃/Ma。结果表明,中、新生代以来,碧口地块及其周缘总体上经历了持续隆升过程,但不同地区隆升特征具有差异性:碧口地块北侧在早、中侏罗世(151±7)Ma经历了构造挤压和隆升过程;东部相对较晚,在晚侏罗世(143±11)Ma经历了构造隆升阶段;东北端在早白垩世才与华北板块拼接并进入持续构造隆升阶段。进入古近纪(54.0±7.0)Ma隆升阶段,即始新世早期后,碧口地块东缘在始新世中后期(44 Ma)开始发生构造隆升,北缘自渐新世中晚期(29~32 Ma)开始发生显著的构造隆升。上述区域在10 Ma(中新世晚期)共同进入快速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78.
水溶液中合成羟基磷灰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羟基磷灰石(HA)是一种生物活性陶瓷材料,为目前齿科和骨科所常用的替代材料,采用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制备HA,并分析讨论了温度,pH值,加料方式,加料速率及超声波等因素对合成HA的影响,制得样品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Ca/P值,部分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电镜照相(SEM)来鉴定样品HA的纯度。  相似文献   
79.
CCSD主孔榴辉岩等UHP岩石中存在团块状到不规则脉体状的磷灰石集合体,它们多与石英脉共生,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磷灰石脉体存在大量出溶物,电子探针和激光拉曼光谱仪联合测定显示磷灰石主要为氟磷灰石,其中出溶物主要有四类:A.不规则状的磁铁矿和赤铁矿的连生体;B.针状赤铁矿;C.板状到菱型的独居石;D.针状锶重晶石。A类出溶物的延长方向平行于磷灰石的C轴,长度介于10~50μm;B类主要沿磷灰石的C轴方向排列,宽仅为0.5~2μm,多数在1.5μm左右,长度变化较大,为6~50μm;C类独居石出溶体宽约6~10μm,多为6μm,长约50~75μm;D类锶重晶石主要与B类赤铁矿出溶物共生,宽多1.5μm左右,长约60~70μm。其中A,B和D类出溶物是在磷灰石中首次发现。四类出溶物的长轴和生长方向均基本平行于磷灰石之C轴,显示它们可能是基本同时出溶的。CCSDUHP岩石中氟磷灰石脉体的存在及其铁氧化物、磷酸盐和硫酸盐出溶体的发现,显示UHP岩石在折返的过程中,快速减压曾造成矿物的分解和大量出溶体的形成,伴随脱水和SiO2等硅酸盐熔体的出溶,还存在少量的磷酸盐熔体,同时可能曾经有铁氧化物的熔浆的加入。磷灰石中铁氧化物等出溶物的出溶是在氧逸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80.
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近年来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与开发进展,主要包括内生菌的分类方法、多样性、分布、生物学作用,以及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并展望了我国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