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0篇 |
免费 | 815篇 |
国内免费 | 16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5篇 |
大气科学 | 76篇 |
地球物理 | 388篇 |
地质学 | 4193篇 |
海洋学 | 1791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92篇 |
自然地理 | 6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204篇 |
2022年 | 251篇 |
2021年 | 270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240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180篇 |
2016年 | 159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396篇 |
2013年 | 216篇 |
2012年 | 327篇 |
2011年 | 334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320篇 |
2008年 | 330篇 |
2007年 | 307篇 |
2006年 | 322篇 |
2005年 | 274篇 |
2004年 | 230篇 |
2003年 | 220篇 |
2002年 | 238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91篇 |
1999年 | 167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48篇 |
1996年 | 151篇 |
1995年 | 127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89篇 |
1992年 | 128篇 |
1991年 | 105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2篇 |
1944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台湾海峡西岸闽江口和九龙江口沉积物中碎屑锆石铀-铅定年及物源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碎屑锆石能较好保存源区岩石组成的信息,其铀-铅年龄是沉积物源区示踪有效的方法。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和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联机(LA-MC-ICPMS)技术,对台湾海峡西部闽江口和九龙江口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原位铀-铅测年,同时获得锆石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大部分碎屑锆石的钍与铀含量之比值大于0.1,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左倾型,并具有明显的铈含量正异常和铕含量负异常,结合阴极发光图像表明这些锆石绝大部分为岩浆成因。闽江口和九龙江口的碎屑锆石具有相同的印支期(峰值为236 Ma)、燕山早期(峰值为155 Ma)和燕山晚期(峰值为110 Ma)等3个峰值,这三期碎屑锆石占主要部分,反映闽江口和九龙江口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各流域上游印支期和中下游燕山期岩体,而闽江口碎屑锆石具有明显的加里东期峰(峰值为465 Ma)和前寒武纪(553~2 765 Ma)较多的碎屑锆石,这些碎屑物质可能来自上游武夷山地区加里东期和前寒武纪基底的物质。对比闽江口碎屑锆石铀-铅年龄与台湾岛西部海滨沙滩(苗栗-新竹、嘉义-台南)中的独居石年龄具有相似的谱峰特征,表明台湾岛西部海滨沙滩碎屑物质可能有部分来自闽江。闽江口碎屑物质明显区别于福建的九龙江和浙江的瓯江,这为判别台湾海峡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2.
63.
广西的红树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简述了广西红树林的生境条件和群落类型。从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硅藻、大型底栖动物、游泳鱼类、昆虫、鸟类等方面,对红树林区的生物类群进行了统计和论述。同时对红树林资源的特点,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4.
南海北部陆架第四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部湾中部和珠江中的外的工程地质钻孔为典型剖面,对第四纪地层进行祥细的划分与对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本区第四纪地层在纵向和横向的区域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第四纪地层厚度变化,并讨论了各统的底界问题。 相似文献
65.
66.
67.
北部湾东北部海区污着生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6年6月至1987年6月,在北部湾东北部离岸分别为40和3.6n mile处布设了B2,B3两个浮标调查站,以了解该海区的污着生物生态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域的污着生物主要为热带、亚热带海域沿岸常见种类,其中无柄蔓足类在近岸的B3站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至于远岸的B2站,不仅珍珠贝和牡蛎等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物附着量(湿重)高于B3站。而且还有少量的茗荷Lepas anatifera、鹅茗荷L 相似文献
68.
69.
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演化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太交汇区是当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中心,中心的形成演化是地质历史、气候、海洋环境和生命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形成演化、成因假说与环境驱动机制等角度,概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并梳理了研究存在的问题.迄今对印太交汇区多样性中心形成的关键过程和机制的认识仍相当有限.基于近岸浅海研究判定的全... 相似文献
70.
对于海洋的好奇和探索,人类的脚步从未停歇。而2000年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发起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一个共同的好奇心:海洋中过去曾经有什么生物生存?现在有什么生物正在游弋?未来又会有什么生物出现?与此同时,这个历时10年的全球第一个综合性海洋生物评估行动也包含着一种深刻的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对海洋界生物物种多样性造成无法逆转的破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