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37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91.
广义的风暴沉积是自然界内外地质营力促使海水产生足够大的漩涡流,对海底及海岸冲蚀形成的一种事件沉积.徐州赵圩地区发育丰富的晚元古代风暴沉积记录,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性观察与室内整理,划分出7种不同水深的风暴沉积序列类型.根据冲刷面、滞积层、丘状交错层理(HCS)、液化卷曲层理等典型风暴特征,可将这7种序列与浅海陆棚边缘-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前潮上环境的连续沉积相对应.据此分析了风暴沉积序列与水深的关系,并针对本区的沉积特点对风暴沉积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2.
丘状交错层理作为鉴别风暴沉积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最能反映风暴作用的沉积构造。本文基于驻波理论对丘状交错层理成因进行了新的解释,提出了丘状交错层理形成于驻波波节部位,形成丘状交错层理(或驻波)的动能近似恒定的观点。通过理论计算解释了丘状交错层理随水深变浅波长逐渐变长,波高逐渐减小,波长/波高逐渐增大的趋势,解释了徐州地区贾园组风暴沉积序列中丘状交错层理随水深的变化规律,从而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对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3.
关于1937年菏泽7级地震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维空间角度,从菏泽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构造应力场、震源闭锁形式和地震玻裂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菏泽地震的成因。提出了断裂空间交汇闭锁模式和共轭破裂发震机制,分析了菏泽地震发生在聊考断裂的东侧、濮阳——开封上地幔隆起东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4.
强冲刷侵蚀岸段水深地形变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底地形变化是海洋动力变化的直接表征之一,强冲刷侵蚀岸段水深地形变化,主要是由于风暴潮等恶劣天气而形成的波浪扰动起海底表层物质成分,并由海流和风完成了对悬沙的运移所致.风暴潮引起海浪在海岸浅水处破碎,卷破波的水舌向下冲击时,在海底形成很大的旋涡,把泥沙掀动起来,在风流潮和的作用下,致使侵蚀冲刷快速的呈现,造成了水深地形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水深地形变化较大地段由于泥沙的自然盈亏影响较小,人为的因素改变了自然平衡发生变化是重要因素.而冲刷侵蚀岸段的水深地形变化与海洋动力紧密相关,因此,研究分析海洋动力与水深地形变化的成因,对海岸工程及其防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5.
NW向扭动构造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西部并向中国东部延伸,且呈多字型特征,但在中国东部规模等级较小,断续相循,成生活动时期很新(晚白垩世末至早第三纪以来),由NW向褶皱、NWW向压扭性走滑、NNW向扭压性走滑和NEE向张扭性走滑组成。偏共轭剪切形成之NWW向扭动构造向中西部延伸并复合叠加在西域系(古河西系)之上。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在中国大陆板内碰撞效应的产物,与中国东部和中国西部已经厘定的其他构造体系有着完全不同的应力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96.
不规则波Boussinesq型方程的造波,消波和反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前人提出的造波、消波和反射边方法分析表明,其方法是极浅水波近似,不适用于任意水深的水域,本文就任意水深变化Boussinesq型方程,提出了不规则波新的造波原理、方法和消波边界及部分反射边界波动方程,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造波、消波和反射方程有效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7.
介绍了埕岛海域水深及地形特征,简述了埕岛海域经历的快速冲刷、缓慢冲刷及冲淤调整的3个阶段,探讨了位于局部高部位、平坦海底及过渡地带3种井场的冲淤规律.  相似文献   
198.
精细的海底地形模型在海底板块构造运动、水下载体航行保障、海洋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回顾国内外海底地形探测技术和模型构建的发展,讨论当前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今后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的发展趋势,认为基于卫星测高技术的海洋重力场反演仍是未来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的主要技术手段,并且新体制测高卫星如双星跟飞测高和SWOT(surface water ocean topography)二维海面高测量任务将为进一步提升海洋重力场以及海底地形模型精度提供数据源,结合地形复杂度优化海底地形反演理论方法有望带来理论创新,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海底地形精细建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9.
随着水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趋明显,对水库的开发、治理更加重视,获取高精度的水库水下地形数据变得更加急迫.随着测深技术、差分GNSS技术以及姿态传感器的不断发展,基于GNSS的测深系统为水下地形测量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合理规划测线,经过声速改正、吃水改正,利用船载GNSS导航定位和测深仪采集测深数据,经转...  相似文献   
200.
从黔南、桂北的航天遥感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地表的宏观岩溶地貌明显地受控于区域性大型“X”共轭节理系统,此类节理构成一幅巨型的渗滤网,成为大气降水下渗的主要通道,从而导致被其穿透的岩石遭受溶蚀,形成以线性岩溶谷地为主体的岩溶景观。即水平地层分布区,呈片状“X”形网络结构;直立地层分布区,呈羽状条带结构。水体下渗至潜水面后,将主要沿“X”节理走向向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排泄,从而形成复杂的地下管道网络系统。首次利用网上Google Earth影像研究喀斯特环境,解决了只能依赖航片和卫星照片才能研究地球地貌的瓶颈,这对地貌研究和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和治理提供了廉价便利的影像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