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2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593篇
测绘学   320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2221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对JYD1962-1986年的地极坐标值X、Y用6年滑动平均法求得其平极的长期分量X0、Y0。并以BIH的地极从价值系统为基准,对JYD系统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YD系统在1976年以后线性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2.
西北干旱区水文系统的演变与荒漠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西北干旱区分布的巨大内陆盆地,如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等,被认为是典型的戈壁沙漠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5%。由冰雪融水与降水补给形成的山区河流,流入山前平原,在戈壁带入渗地下,转化为地下水,并在绿洲带溢出地表,成为绿洲耕地的主要灌溉水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水利化建设,导致水资源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终导致大片土地荒漠化。因此,重点论述干旱区在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水文系统的演变及其与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本文记述了河南省义马县中侏罗世地层中首次发现的大型兽脚类恐龙足印。该足印虽然与发现于下—中侏罗统的张北足印类似,但是又不完全相同,从而命名为该属的一新种:徐氏张北足印(新足迹种):Changpeipus xuianainchnosp. nov.。它具有以下特征:足印的长度与宽度的比率约为1.9,第Ⅱ趾长度稍短于第Ⅳ趾的长度;第Ⅱ和第Ⅲ趾之间的夹角约为25°;第Ⅲ和第Ⅳ趾之间的夹角约为32°,足印的后部具有蹠骨所留下的印痕。徐氏张北足印的发现,不仅为我国中侏罗世恐龙足印增加了新的成员,而且为将来在该地区中侏罗世的地层中发现大型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提供确凿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湖相碳酸盐岩在可可西里盆地的古、新近纪地层中分布广泛,更是中新统五道梁群沉积的主要组成部分。五道梁群湖相碳酸盐岩分为生物粘结灰岩(叠层石)、泥晶灰岩、颗粒灰岩与泥晶白云岩四大类,反映出沉积环境为一个具有浅水—半深水、高盐度、半封闭—封闭特点的综合湖泊系统。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组储集砂短期基准面叠加样式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6种不同的非均质模式;探讨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的控制作用,短期旋回控制了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特征,中长期旋回控制了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6.
作者采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手段,统计了新立油田泉头组三、四段储层的视压实率和视胶结率,对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引入了成岩系数和成岩储集相的概念,并按照成岩系数大小,将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储集相,即强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A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强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C相)和碳酸盐强胶结成岩储集相(D相)。其中以A相最有利于油气聚集,B相次之,C相较差,D相最差。分析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特征和演化,认为晚成岩A亚期的酸性水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7.
安徽巢北地区下石炭统岩石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巢北凤凰山剖面进行详细的野外测量和系统的岩石学、岩相学、沉积学的研究,尤其是进行岩石微相研究,分析其古地理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巢北地区下石炭统整体为一套滨海相沉积,以石灰岩为主,含有少量的砂岩、泥岩,可识别出十种岩石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滨参1井下白垩统泥岩的取样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东部绥滨坳陷下白垩统泥岩的稀土元素具如下地球化学特征:(1)各组泥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都表现出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明显富集和具有明显负Eu异常的特点,但∑REE、∑LREE/∑HREE、LaN/YbN 、LaN/SmN、GdN/YbN、Eu/Eu*、Ce/Ce*和(La/Yb)UCC等参数则显示出明显的不同,反映了泥岩形成时的物源有差别。滴道组和城子河组的物源可能主要为绥滨坳陷南部桦南隆起地区的花岗岩、东南部宝清地区的沉积岩和东部东三江盆地的沉积岩;穆棱组和东山组物源可能主要为绥滨坳陷东南部宝清地区的沉积岩和东部东三江盆地的沉积岩。在穆棱组和东山组沉积期,还可能有来自下地壳或幔源的深部物质加入,导致物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Ce/Ce*和Ceanom指数显示绥滨坳陷早白垩世各组泥岩的古环境均为还原环境,对油气生成十分有利。(3)绥滨坳陷早白垩世为大陆边缘环境,其构造演化过程为活动-稳定-活动。  相似文献   
999.
银额盆地天草凹陷是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通过天草凹陷二维地震资料和单井岩性、古气候、电性及地层倾角等资料,建立了天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将下白垩统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地层体制下,通过对凹陷演化和基准面旋回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断陷层序地层模式,预测了巴音戈壁组和苏红图组油气分布,指出了天草凹陷油气储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000.
吉林新立油田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郭县以北新庙乡境内。综合应用25口取心井薄片、镜质体反射率、铸体、电镜、X衍射等岩心分析资料,研究了泉头组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成岩阶段划分及储集空间类型。根据成岩作用及特有的储集空间组合,划分了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即A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C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D相(碳酸盐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并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其中A相储集物性最好,B相次之,C相较差,D相最差。最后探讨了泉头组储集空间演化,在中成岩阶段A期形成了大量次生溶蚀孔隙,为首次在该区泉头组特低渗储层中预测相对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带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也为改善特低渗油田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