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9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1727篇
测绘学   484篇
大气科学   653篇
地球物理   679篇
地质学   2435篇
海洋学   608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地理   614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研究双向耦合作用对带钢板暗支撑高阻尼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两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其中HCW-P加载角度为0°,HCW-D为45°。研究了不同加载角度时,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耗能等。结果表明,斜向45°加载试件的破坏形态与0°加载试件有较大的不同,HCW-D斜裂缝主要集中于中部墙肢,端部墙肢则主要为水平裂缝,而HCW-P则是水平及斜裂缝共存于腹板;在抗震性能方面,HCW-D的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均有提高,延性系数下降,峰值承载力及耗能增加。对HCW-D的混凝土及钢筋应变进行了分析,应变分布表明,在受到正向水平荷载作用时,一个端部墙肢以受拉为主,呈小偏心受拉,另一个则是以受压为主,呈小偏心受压,且中部墙肢洞口约束边缘构件受压较大,连梁参与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2.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Cu同位素测定中的干扰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是高精度测定铜同位素的新方法,然而在测定中也可能存在干扰。为此对MC—ICPMS Cu同位素测定中的可能干扰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对所用标准物质和试剂进行了纯化,所用标准物质和试剂对Cu同位素的同质异位素干扰可以忽略;(2)运用K和/参数进行了讨论,其中K为样品中的Cu浓度与标准溶液中Cu浓度的比值,f为在一定Cu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干扰信号相对于^63Cu真实信号的比值。理论模拟表明,当K值小于1时,即使在质量为63处的干扰很小,对ε^65 Cu的影响也可能很大;(3)通过对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的对比,发现对所用的试剂而言质量数为65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4)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当样品中Cu的浓度是标样中Cu的浓度的0.5~4倍时,测试获得的样品的ε^65值与其真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5)对潜在的基质效应重点研究了Fe和Co对Cu同位素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Fe/Cu〈100,Co/Cu〈7时,Fe,Co不影响Cu同位素比值的测定;(6)10个月的重现性研究结果为ε^65=3.5±1.0(2SD)。该测定值在误差范围内与文献报道的值一致  相似文献   
103.
新华磷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富集稀土元素的沉积型含稀土磷块岩矿床,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光谱法(ICP-MS/AES),辅以岩矿鉴定等分析技术,结合沉积学理论研究了新华磷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问题。结果表明,新华磷块岩稀土总量(∑REEs)较高,集中值介于800×10-6~1200×10-6,其组成属轻稀土+钇型,稀土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新华磷块岩和昆阳磷块岩具相似的REEs配分曲线和明显铈负异常,δCe介于0.28~0.36,表明上扬子区南缘成磷环境为氧化条件,且为稳定的滨浅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环境;但新华磷块岩与其上覆黑色岩系REEs配分曲线迥异,后者表现出不明显的铈、铕异常,说明黑色岩系主要形成于深海-半深海静水还原环境,从梅树村期早期至晚期经历了海平面升高的过程,地层层序整体显示向上变深的沉积相变,磷块岩和黑色岩系之间的接触面可能为三级层序甚至更小层序级别的界面。这些沉积学的认识揭示了上扬子区下寒武统层序地层学意义和海相沉积环境特征,对华南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和层序地层学深入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4.
北太平洋的年代际振荡与全球变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回顾和总结前人工作,特别是有关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针对近50年来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总结了影响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现象的几种可能机制,推测了全球气温变暖可能会对北太平洋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归纳指出了研究该问题的复杂性与目前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5.
106.
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热带海气耦合扰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热带地球流体运动的物理特征出发,建立了适合热带地区特点的海气耦合模式方程组并对之进行了系统的尺度分析,指出时间尺度不同的运动其受控的物理过程各异。基于这种时间尺度的差异,我们有可能将不同时间尺度的运动分开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去掉海洋中的波动过程,仅仅考虑与海洋表面温度场的变化相联系的扰动形式会对耦合系统及耦合扰动的性质造成很大影响。由此看来,Neelin所谓的“快波极限”不是一种好的近似。  相似文献   
107.
闵敏  吴晓 《气象》2020,46(3):336-345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FY-4A成像仪遥感数据和全球预报系统(GFS)资料估算全天空地表长波辐射通量的反演方法。该方法通过辐射传输模拟和统计回归计算建立云天地表下行长波辐射通量的反演模式,并基于GFS资料处理云覆盖地区的地表上、下行长波辐射通量。这种全天空状况下两种通量的反演结合了FY-4A晴空地表长波辐射业务产品和本文反演模式处理的云天地表上、下行长波辐射通量。2018年9月1日的处理结果与Aqua/CERES同类产品相对比,精度为:RMSE=20.52 W·m^-2,R=0.9481,Bias=3.3 W·m^-2(夜间地表下行辐射通量对比);RMSE=25.58 W·m^-2,R=0.9096,Bias=5.4 W·m^-2(白天地表下行辐射通量对比);RMSE=10.97 W·m^-2,R=0.9762,Bias=-3.3 W·m^-2(夜间地表上行辐射通量对比);RMSE=19.97 W·m^-2,R=0.9283,Bias=5.0 W·m^-2(白天地表上行辐射通量对比)。这些结果表明本文发展的方法能够反演出精度较好的云天上下行长波辐射通量资料,为今后利用FY-4后续星处理生成全天空状况下的地表长波辐射通量产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张涵  李阳兵 《山地学报》2021,39(2):248-261
开展土地利用景观耦合与协调研究是土地利用优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地形平坦且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对地形崎岖和经济欠发达山区的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深入揭示山区坝地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研究.本文对西南山地山-坝系统的定义、类型进行探讨,总结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景观耦合演变模式、土地利用景观...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研究了1979—2008年ENSO事件期间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ENSO事件期间存在明显的三维"齿轮式"耦合特征;在ENSO事件盛期,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垂直运动相比,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揭示的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的下沉运动更强,范围更宽。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把垂直速度分解为纬向分量和经向分量两部分,纬向分量表现为很强的下沉运动,而经向分量表现为上升运动,垂直速度的纬向分量和经向分量相互抵消了一部分,综合的结果表现为很强的下沉运动。在热带地区,垂直速度ω*的纬向分量ωW要大于其经向分量ωH,ωW反映了ω*的主要特征;在分析垂直运动方面,与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垂直速度相比,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0.
德国马普研究所海气耦合摸式ECHAM4/OPYC3对东亚地区2 m温度年循环的模拟尽管有一些偏差,但还是相当成功的.其模拟的东亚夏季风偏弱,而冬季风偏强,此偏差可能与2 m温度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模拟偏差有关.该模式模拟的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偏弱,这与上述夏季风环流的模拟结果是一致的.该模式较好地抓住了华北地区经向环流和降水量的年循环特征.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方案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该模式111年的积分结果讨论了东亚季风气候在21世纪后30年中的变化,其主要结果为:全球变暖导致夏季海陆温差增大和冬季海陆温差减弱,进而使东亚季风环流在夏季加强,冬季减弱.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强,而后者的增强更为显著,使得东亚季风区的夏季多雨区向北延伸;东亚季风区9月份的降水量在两个方案中都显著增加,说明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东亚季风区的多雨季节将延迟一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