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8篇 |
免费 | 837篇 |
国内免费 | 3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37篇 |
大气科学 | 1219篇 |
地球物理 | 517篇 |
地质学 | 1013篇 |
海洋学 | 374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211篇 |
自然地理 | 1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83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184篇 |
2012年 | 254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253篇 |
2006年 | 234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164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29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使用震中距320 km范围内40个台站的波形记录, 大致还原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的自动速报震级测定过程. 结果表明, 在中国地震局对外发布自动速报参数的时间点上, 震级还处于快速上升段, 此时测得的标准震级为M5.8, 与对外公布的标准震级M5.9比较一致, 却远小于之后人工修订的震级M7.0. 分析芦山地震自动速报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 ① 使用限幅记录, 造成震级低估; ② 地震参数发布过于强调快而忽略了准, 参数发布时有些台站的S波(或Lg波)未到达或未完全到达, 造成计算的平均震级偏小. 通过选择合适的震中距范围, 减小限幅记录的影响并适当延时, 在震后137 s得到震级为M6.8. 另外, 应用MWP震级测定方法, 在震后77 s获得矩震级为MW6.8, 显示该方法在测定矩震级时具有快速稳定的优势.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本文提出改进自动测定震级的措施和方法: ① 对于M<7.0的地震, 在使用ML震级测定方法确定震级时, 需在未限幅台站占绝对优势的震中距范围内使用未限幅记录, 并延时到最远台站的S波(或Lg波)最大振幅到达后测定ML; ② 应用MWP震级测定方法测定大地震的矩震级. 相似文献
53.
54.
55.
56.
57.
58.
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已逐渐成熟,波场分离作为提取有效信息的处理环节,也变得愈发重要。这里通过复地震道等方法构建了瞬时极化滤波器,提供了极化滤波器构建的瞬时途径,并有效地压制了该方法带来的噪音影响,在滤波速度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9.
60.
灌浆自动记录仪可以准确记录灌浆全过程灌浆参数,保证灌浆原始记录资料的稳定、可靠和真实,为合理控制施工过程和正确分析判断注浆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使灌浆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