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3篇 |
免费 | 695篇 |
国内免费 | 7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1篇 |
大气科学 | 84篇 |
地球物理 | 314篇 |
地质学 | 2846篇 |
海洋学 | 352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171篇 |
自然地理 | 4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30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167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206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187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148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94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46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沉积期继承了二叠系长兴组末期沉积格局,经历了由陆棚相、斜坡相到台地相的演化。综合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及8个四级层序(C1—C8)。SQ1沉积早期(C1—C2),受长兴末期古地貌差异性的影响,西北部相对快速充填,发育台地边缘相沉积。SQ1沉积晚期(C3—C4),主要发育两期鲕粒滩,第一期发育于台地边缘相带,第二期鲕粒滩大面积分布,在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均有发育。SQ2沉积时期(C5—C8),沉积相带相对单一,仅在C5沉积期有一定差异,在相对低部位发育开阔台地鲕粒滩和滩间亚相,晚期全区演变为局限台地相和台地蒸发岩相。鲕粒滩的分布受控于层序-沉积相,但鲕粒滩储层的发育受控于高频层序与微地貌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72.
中国全新世气候和农业活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强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12):1919-1928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后果已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全新世涵盖了未来气候变化的类似特征,农业活动贯穿始终,提供了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影响与适应研究的理想“相似型”.基于石笋、冰芯、海洋和湖泊等最新成果,综述了中国全新世气候的变率、变幅、不稳定性特征、突变事件以及驱动机制等研究新进展,介绍了早期农业活动研究的植物指标记录和方法,阐明旱作和稻作农业的起源、扩散与传播,查明早期农业活动的方式与强度,揭示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适应.通过解读正在开展的大型研究项目,强调提高年代精度和代用指标有效性的重要性,提出未来应加强不同典型区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对增温过程的响应研究,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快速变化的适应,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效应和人类适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3.
为研究低可容空间浅水三角洲体系沉积层序及聚煤模式,以渤海湾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层序地层研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揭示低可容空间浅水三角洲体系聚煤模式。根据沉积相转换面以及下切谷冲刷面两类不整合面(SU)可将山西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及Sq3,每个三级层序代表 1期三角洲。通过最大洪泛面(MFS)与最大水退面(MRS)将每个三级层序划分为LST、TST及HST 3个体系域,代表 9个四级层序。根据岩性参数等值线绘制一系列特定于层序的沉积相图,在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泥炭堆积速率的控制下,三角洲平原泛滥平原及三角洲前缘泥炭沼泽为聚煤中心,位于冀中坳陷东部、黄骅坳陷中北部以及济阳坳陷部分地区。泛滥平原中形成的煤层厚度大,且聚煤中心具有随三角洲推进逐渐南移的趋势,三角洲前缘聚煤环境相对较差,形成的煤层厚度较薄,且易被分流河道砂体冲刷。渤海湾地区下二叠统浅水三角洲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分析为聚煤模式提供了基础,该模式包括LST、TST早期、TST中期、TST晚期以及HST 5个时期的演化。煤层主要聚集在Sq1与Sq2的TST以及HST时期。这些成果对渤海湾地区煤炭资源勘探及提高钻探工程地质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4.
碳酸盐层序地层应考虑碳酸盐"加工厂"、气候条件、构造背景、沉降速率、与陆地连接情况和底质类型等多种因素。碳酸盐层序地层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别于Vail的碎屑岩层序地层模式,并且气候条件是一个值得多加考虑的因素。通过不同相区碳酸盐层序地层的划分,笔者建立了研究区上震旦统碳酸盐层序地层模式,即陵山沱期为缓坡背景碳酸盐层序地层模式,灯影期为碳酸盐台地(初始)背景层序地层模式。在高水位体系域中识别出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和晚期高水位体系域。已识别出浅潮下和环潮坪两种不同类型的副层序旋回。通过层序地层分析,笔者认为陡山沱底部的白云岩属于低水位楔。 相似文献
975.
基于黄土高原南部白水县西固乡下河西村下河遗址木炭化石记录的系统分析并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重建了研究区5050~4870cal.aB.P.时段植被特征和古气候要素值。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中期沟谷地带发育以栎、青冈为主的阔叶林地,其中包括柿树、枣树等经济型林木。通过所鉴定的10个乔木植物种属的共存因子法分析,获得白水下河地区(35.14°N,109.69°E)5050~4870cal.aB.P.时段的气候要素值。年均温(MAT)为12.9℃,比现在高约1.5℃;年均降水量(MAP)为758.4mm,比现在高约180mm;与现今秦岭南麓东部的陕西镇安地区(33.45°N,109.16°E)的气候环境相当,可能指示了气候带向北纬推移了约1.7°。 相似文献
976.
详细描述了四川名山建山大邑砾岩实测剖面,讨论了大邑砾岩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环境。认为大邑砾岩主要为一套位于风化壳之上的河流-冲积扇沉积,自下而上由细变粗,属于物源区总体不断上升过程中的近源沉积。通过大邑砾岩中的孢粉组合,讨论了其地质时代。该剖面孢粉组合以水龙骨科孢子为主,年代地层归属于新近系上新统。 相似文献
977.
978.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界面、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1)上三叠统与中、下三叠统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2)须二段与小塘子组的分界面;3)须三段与须四段之间的次级构造不整合面;4)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根据层序界面的发育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划分为盆地扩张体系域(B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2个体系域。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的演化主要是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其中TS1为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TS2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阶段,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开始逆冲推覆;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使得整个四川盆地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9.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