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3篇 |
免费 | 695篇 |
国内免费 | 7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1篇 |
大气科学 | 84篇 |
地球物理 | 314篇 |
地质学 | 2846篇 |
海洋学 | 352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171篇 |
自然地理 | 4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30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167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206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187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148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94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46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渝东南地区的下志留统石牛栏组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古环境变化、物质来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稀土元素总量w(ΣREE)、REE配分模式、以及w(ΣLREE)/w(ΣHREE)、w(La)_N/w(Yb)_N、w(Ce)_N/w(Yb)_N、w(La)_N/w(Sm)_N、w(Gd)_N/w(Yb)_N、δEu、δCe、Ce_(anom)等特征值研究方法,对渝东南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典型剖面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古海洋环境和物源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石牛栏组灰岩稀土元素总量略低于大陆地壳平均值,轻稀土较为富集,重稀土亏损,铕明显负异常,铈负异常较微弱。w(ΣREE)证实了石牛栏组的沉积水体由浅缓慢变深再急剧变浅的变化过程。Eu负异常、Ce负异常和C_(eanom)值均揭示石牛栏组沉积时期海水具有弱还原性。REE的分异程度反映了石牛栏组从沉积早期到沉积晚期,沉积速率总体降低。稀土元素的比值特征及w(ΣREE)—w(La)/w(Yb)图解表明其物源源自雪峰山隆起,源岩主要为沉积岩。 相似文献
952.
954.
955.
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中部钻孔沉积物的微体动物群(有孔虫和介形类)组成和分布特征,结合测年、岩性、沉积物粒度和软体动物群数据,重建了珠江三角洲中部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受末次冰期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普遍发育杂色黏土。随着冰后期气候回暖,海平面快速回升,海水经多个口门自南向北侵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南部较早接受海侵,约9010cal.aBP海水入侵至中部地区,研究区开始发育河口湾环境,并持续至4510cal.aBP。期间,钻孔记录的微体动物群组成和丰度特征反映了2次短周期的水体条件波动,最大水深发生于约7000~5630cal.aBP,微体动物群的丰度达到最高值。约4510cal.aBP以来为持续海退期,河流作用逐渐增强,发育三角洲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956.
铜钵庙组是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早白垩世发生初始裂陷的记录。铜钵庙组沉积早期,受强烈起伏的基底地貌和同生正断层活动的双重控制,塔南凹陷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铜钵庙组沉积晚期,断裂活动趋于平息,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笔者系统总结了塔南凹陷铜钵庙组的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积特征,分析了沉积相带的平面展布特征。铜钵庙组沉积时期塔南凹陷出现雏形,沉积中心多且相对孤立,至南屯组沉积时期因同生正断层的进一步活动而连接成北东向条带状延伸的沉降带,盆地向西扩大。 相似文献
957.
958.
探讨了全新世中国西南地区红原泥炭地的碳积累速率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综合腐殖化度、有机碳含量、干容重和纤维素碳氧同位素多指标,重建了红原泥炭地全新世气候变化和碳积累速率变化历史。在温暖湿润早全新世(11.5~6.2ka B.P.)初级生产力超过泥炭分解,是其快速积累期。此阶段红原泥炭碳积累具有明显北方泥炭碳特征。4.5~2.5ka B.P.气候温凉湿润既能促进初级生产力发展,又能抑制泥炭分解,出现高速积累期,此阶段红原泥炭积累速率具有明显热带泥炭碳特征。 相似文献
959.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间不整合面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顶、底及其内部不整合广泛发育,其中中侏罗统下部西山窑组和上部头屯河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尤为清楚。它表现为区域性不整合,沉积间断时限达4~10 Ma,剥蚀厚度达100~340 m。该不整合“面”的结构由不整合面之上的砂岩、不整合面之下的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岩石组成,以砂岩-泥岩-砂岩的组合为主,平均厚度达70~90 m。依靠风化粘土层,不整合面之上头屯河组的砂岩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不整合面之下西山窑组的砂岩形成了地层削截不整合遮挡圈闭。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该不整合面上、下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该不整合面的后期掀斜演变对油气聚集和调整再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60.
下刚果盆地下白垩统碳酸盐岩沉积区位于海底地形受盐层影响较大的地区,呈现出多级坡折的特征,对该区下森贾组(Lower Sendji Fm.)沉积储层的预测难度增大。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混合能环境的沉积模式,剖析了邻区M油田下森贾组储层类型和成因演化特征,提出两级坡折的古地貌是因盐运动和碳酸盐选择性生长而形成。通过此地貌对海平面的独特响应,建立了研究区下森贾组低水位和高水位体系域两种不同的沉积模式。借助Opend Tect软件的层序结构解析技术,进行研究区下森贾组沉积旋回韵律体的自动追踪。预测下刚果盆地研究区的碳酸盐岩储层在下部的低水位域和海进体系域可能更发育,钻探结果证实下森贾组碳酸盐岩储层确实发育于下部的低水位域和海进体系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