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针对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储层压力低、易漏失、易坍塌的特点,开发了超低密度泡沫水泥浆体系及暂堵型前置液体系,并形成了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泡沫水泥浆体系密度为1.10~1.20 g/cm3,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无游离液、沉降稳定性好、API失水量小于50 mL/30 min、稠化时间合理、水泥石强度高等优点;暂堵型前置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对3号煤层具有良好的堵漏能力。根据钻井过程中出现的漏失情况、完钻后的钻井液返出情况及井壁稳定情况,从固井浆体的用量、顶替液的顶替排量等方面总结了泡沫水泥浆固井的配套工艺措施。在沁水盆地南部现场试验了4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若尔盖铀矿是我国四大基本类型铀矿田之一,矿层为灰岩、硅灰岩,圈团状纵向裂隙发育,长孔段失返性全漏失,泥浆性能难以维护,孔壁失稳,堵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提高钻进效率,针对地层漏失机理,通过降低漏失压力实现平衡钻进,分别开展了空气泡沫、微泡沫泥浆以及空心微珠等低密度泥浆体系的研究和试验。实践表明,空心微珠低密度泥浆体系是一种适合若尔盖铀矿田漏失层钻进的泥浆体系。  相似文献   
23.
假设吸附过程始终处于平衡态、气泡大小均一以及每一个气泡均为正十二面体,构建了泡沫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了液池中蛋白质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过程和泡沫层中气泡的失水过程,得出了富集比的表达式,可用于分离效果的预测.经验证,模型与实验条件下的泡沫分离过程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4.
在所有海洋装备中,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代表深海技术的制高点,而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浮力材料的选择。文章概述浮力材料的分类以及浮力材料在三代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上的应用情况,并对能够满足大深度尤其是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需求的浮力材料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珠复合泡沫虽然能满足7 000m载人潜水器的需求,但应用在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时存在密度大和吸水率高的缺点,且不能满足1.5倍安全压力要求;陶瓷等新型浮力材料的密度小和吸水率低,是未来浮力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可为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浮力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5.
声音     
《湖南地质》2010,(12):3-3
“我国7个大中城市房价泡沫超50%”—— 中国社科院12月8日发布《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0-2011)》。报告显示,今年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泡沫程度偏大,部分城市房价泡沫程度过大。泡沫指数最高的前7个城市分别是:福州、杭州、南宁、青岛、天津、兰州、石家庄。这些城市的泡沫成分均占实际价格比例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26.
27.
空气泡沫钻进适用于不稳定的干燥地层(流砂、卵砾石层除外),稳固的小涌水(涌水量<3L/min)地层,以及漏失地层、永冻地层、低压油气层等。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28.
29.
本文论述了国外90年代作为坦克动力的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的发展现状及其采用的新技术和新结构,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我国国情和对发展趋势的预测,提出了发展我国军车动力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升力面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一种预测和确定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新理论模型,并就其在评价空气动力学因素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在研究开发气动阻力最小且同时满足汽车工程各方面要求的近地运动形体及身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