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2篇
  免费   2011篇
  国内免费   2984篇
测绘学   1630篇
大气科学   797篇
地球物理   1133篇
地质学   8990篇
海洋学   1342篇
天文学   161篇
综合类   1110篇
自然地理   1634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542篇
  2021年   692篇
  2020年   438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400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852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913篇
  2011年   870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705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731篇
  2004年   562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58年   3篇
  1946年   5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以太行山为界将华北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河淮块体,西部为鄂尔多斯块体.利用最小二乘法,从混合路径基阶瑞利面波群速度频散提取两块体的纯路径频散,并反演其地壳、上地幔的层状结构.所得结表果明,两块体的面波频散和地壳、上地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的河淮块体地壳较薄,地壳内平均速度比西部的鄂尔多斯块体壳内平均速度约低0.13km/s,壳内20km深度左右出现低速层;而西部的块体壳内速度成层递增,未见低速层出现.两块体上地幔顶部速度均偏低,地幔低速层的埋藏深度基本相同.但西部块体地幔低速层厚,且比东部块体地幔低速层的速度约低0.3km/s.  相似文献   
992.
论热液蚀变与铀成矿富集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章邦桐  吴俊奇 《地质论评》1990,36(3):238-244,T001
本文通过对华南部分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热液铀矿床中蚀变围岩物理-力学性质、铀浸出率及诱发裂变径迹的研究,阐明了热液蚀变对铀成矿富集的重要作用。热液蚀变能使岩石的抗压强度降低,有效孔隙度增高。矿前期蚀变作用可改变铀在含矿岩石中的赋存状态,使铀浸出率提高,为成矿热液提供部分铀源。一些蚀变围岩为铀沉淀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报道了六合-仪征第三纪大陆碱性玄武岩十八个样品的REE、Rb、Ba、Sr、Nb、Zr、Ni、Cr、V、Sc、Y、Ga、Zn、Cu等痕量元素含量,讨论了该岩套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区的特征。石榴石橄榄岩型地幔源区经较小程度部分熔融形成了基性原始岩浆;其后经过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作用,演化后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套。本区碱性玄武岩的地幔源区曾受近期富集作用影响,具有富集LREE等不相容元素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4.
995.
从地洼成矿作用看中国某些优质锰矿的成因与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中国某些优质锰矿,属复成矿床,它们都是地洼成矿作用的产物。福建连城锰矿就是典型实例,类似矿床特别是复成风化锰矿,还见于闽西南-粤东北及湖南。滇东南一些锰矿,例如著名的斗南锰矿与白显锰矿的成因,也可能与地洼成矿作用有一定联系。分析对比了一些优质复成锰矿和一些较贫的复成锰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从地洼成矿作用可以看出中国某些优质锰矿的成因与远景。提出在中国东南地洼区、南北地洼区南端及云贵地洼区某些地方,寻找优质复成风化锰矿与复成菱锰矿—硫锰矿矿床是较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996.
胡瑞忠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0,36(4):317-325
本文主要根据热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希望铀矿床为例探讨了上升热液浸取成矿过程中铀的迁移沉淀机制。研究表明,虽然热液在上升过程中的氧化性逐渐增强,但是,铀源体中的四价铀在深部相对还原性热液作用下的氧化迁移(浸取)以及热液中的六价铀在浅部相对氧化性条件下的还原沉淀(成矿)都是可能的。这主要取决于热液演化过程中∑CO_2的动态以及受其制约的热液中六价铀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997.
山东蓬莱、临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痕量元素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霞臣 《地质论评》1990,36(5):385-393
本文报导了鲁东蓬莱地区五里桥—赤山剖面和鲁西临朐地区鹁鸽山—角页山—尧山剖面新生代大陆碱性玄武岩主要元素和稀土等25种痕量元素的含量。与海洋玄武岩化学体系对照,讨论了鲁东和鲁西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区的特征。石榴石橄榄岩型地幔的部分熔融和镁铁矿物的结晶分异在两地玄武岩形成中有重要作用。鲁西玄武岩的地幔源区较鲁东的相对富Mg而贫Fe、Na、K和P,富相容元素Ni、Cr、V和Sc,贫不相容元素LREE、Sr、Zr和Nb。鲁东玄武岩的地幔源区曾在近期内发生过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