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98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79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用岩石模型电磁试验对埋藏于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WCSB)之下的古生代-元古代基底构造成像,发现了一些高导电构造,它们几乎都是位于地震反射较低的陆壳上方,这里的EM数据清楚地显示了构造域与导电异常之间的关系,高导电局部异常反映了同造山期(古生代-元古代)陆外缘地槽中的静海相沉积,现有的地球物理、地质年代及地质资料和出露地盾的同生模拟是确定这些的基础。建立的模型与已知WCSB基底的时代、变形、历史和地  相似文献   
952.
元古界Big Cottonwood组,新元古界Flinders岭地区Elatina组,宾夕法尼亚系下统Pottsville组和Mansfiel组中的潮汐韵律表明,月轨道的后退速率为dξ/dt-k2sin,k2而且这一速率从晚前寒武纪以来基本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953.
滇缅公路沿线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兆祥 《地质论评》1943,8(Z1):9-16
一、绪言滇缅公路为自昆明至滇缅交界畹町间之公路,路线长九百六十五公里,沿线地质以前虽有不少学者,如劳采、勃朗、葛利勾利等,曾经涉及,然多为段落调查,对整个地质概念未能清淅。一九三九年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教授及助教多  相似文献   
954.
谭锡畴 《地质论评》1943,8(Z1):41-66
引言易门安宁禄丰三县,为云南中部产铁区域,土炉冶炼,采挖已久,惟关於矿产之价值,矿床之种类,作科学之研究者,至近年来,始有其人,最初有法人来克里者,曾考察易门铁矿,  相似文献   
955.
在西藏高喜马拉雅(HHM)定结地区和北喜马拉雅(NHM)的拉轨岗日一带, 发现有大面积分布的花岗质片麻岩, 分别侵入于聂拉穆群的麻粒岩-角闪岩相和拉轨岗日群角闪岩相的变质沉积岩中. 这些花岗质片麻岩原岩主体岩性相当于过铝质的二长花岗岩, 野外地质特征反映为上述基底变质岩深熔的产物. 2个不同产地的花岗质片麻岩中所含的锆石在结晶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非常相似, 大部分锆石为柱状的自形-半自形透明晶体, 发育有很窄的振荡生长环带, 具有岩浆锆石的特征. 少部分锆石中含有粒度大小不等的残留锆石核, 其幔部仍主要为具振荡生长环带的岩浆锆石. 用SHRIMP方法对锆石进行了U-Pb定年, 获得HHM和NHM花岗质片麻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11.6 ± 2.9)和(1811.7 ± 7.2) Ma, 与广泛分布于小喜马拉雅, 年龄介于1815~2120 Ma之间的花岗质片麻岩的年龄基本一致但略偏新. 两个不同产地花岗质片麻岩锆石核部的残留锆石的年龄>(2493.9 ± 7.0), (2095.8 ± 8.8), (1874 ± 29) Ma, 显示了古元古时的其他可能重要热事件时间和聂拉木群、拉轨岗日群原岩的下限年龄(新于(1874 ± 29) Ma). 这些结果说明, 喜马拉雅的不同构造单元具有相同的印度结晶基底, 而不支持HHM和NHM是泛非造山事件的增生地体的说法, 同时高喜马拉雅具与小喜马拉雅相同或较年轻的基底也与当今较流行的喜马拉雅造山模式, 如低黏度的中地壳挤出模式和造山通道模式不吻合.  相似文献   
956.
矿洞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粗粒正长岩、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组成,其中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它们侵入到粗粒正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粒正长岩形成于1879±17Ma,而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分别侵位于1874±18Ma和1870±18Ma,三者在误差内基本相同,因此,矿洞沟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相对均一的全岩Nd同位素。但粗粒正长岩、中粒正长岩和闪长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却不均一,分别为ε_(Hf)(t)=-2.5~ 3.0,-1.5~ 3.4和-3.5~ 2.7,明显高于辽东地区太古代片麻岩演化到古元古代时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来源于太古代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野外地质观察、主量元素组成及岩石中锆石具有相同U-Pb年龄却具有不同的Hf同位素等特征表明,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是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矿洞沟正长岩体的侵位标志着辽东地区在古元古代时期处于南北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全球古元古代末期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957.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了可能是全球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 (瓮安动物群 ),对于瓮安动物群出现过程中的古海洋环境重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但必须对成岩后生作用对磷块岩中的稀土元素改造进行评估。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磷质碎屑、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磷条带和泥条带等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定沉积期后变化对稀土元素的改造影响不大。上矿层磷块岩沉积期形成的磷质碎屑、成岩期形成的白云质和磷质胶结物具相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暗示了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对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的原生沉积信息影响不大。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具有显著的重稀土亏损特征。磷块岩的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伴生磷质碎屑、强风化磷块岩相近的ErN/LuN 比值,表明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不是重稀土元素亏损的主要原因。磷块岩的ErN/LuN、LaN/NdN 与Ce/Ce 间的相关性,表明越氧化的沉积环境中,轻和重稀土元素亏损越强。  相似文献   
958.
蓟县元古界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津蓟县元古界剖面长城系碳酸盐岩的δ~(13)C值基本为负值,蓟县系大体在(0±1)‰的范围内,进入青白口系井儿峪组一般在(2±2)‰的正值.从串岭沟组到大红峪组(约1700~1600 Ma)碳酸盐岩的δ~(13)C值大约由-3‰变化到0‰,但大红峪组δ~(13)C值大幅度振荡.蓟县系地层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两次较大的变化,分别在杨庄组和雾迷山第三亚组之后.相当完整和连续的碳同位素记录反映了约 1700~800 Ma全球海水的δ~(13)C值长期变化趋势.发生在约1700~1600 Ma和<约 1300 Ma海水的δ~(13)C值升高及大幅度振荡可能是两次全球性构造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959.
张臣  韩宝福 《岩石学报》2004,20(3):433-438
华北板块北缘武川一康保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类和二长花岗岩类,化学成分富SiO2、K2O,贫FeO、CaO、MgO,TiO2 A/CNK平均大于1.1,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Nb、Sr、P、Ti相对亏损,而Rb、K、Ta、Nd相对富集;轻重稀土较强分馏(La/Yb)N=6.61~54.63,负铕异常明显,具有碰撞成因s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并与北侧白乃庙(白乃庙群)和阜新旧庙(魏家沟岩群)中元古代古岛弧链及开原蛇绿混杂岩带平行,这表明该区中元古代晚期存在一个强烈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同碰撞花岗岩带的存在无疑是该区中元古代造山带的重要标志,这一碰撞造山事件为华北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960.
古元古代δ13Ccarb正向漂移事件:2.3Ga环境突变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33 Ga~2.06 Ga的δ13Ccarb正向漂移事件已被确认为一次全球性事件.与之相伴,地球表层系统的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性变化,证实了2.3 Ga环境突变事件的客观存在.关于事件的起因,科学家提出了"雪球"效应、超级地幔柱活动/超级大陆裂解效应、地外撞击事件等多种可能,但均需进一步确定.δ13Ccarb正向漂移现象很可能会在更多地区发现,2.3 Ga前后多方面的截然变化将被揭示,更多示踪手段将被运用于研究2.3 Ga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